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及试题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及试题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及试题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及试题 伤仲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世隶耕 属于 2、未尝识书具 曾经 3、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就:完成 5、邑人奇之 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9、不使学 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 11、泯然众人矣 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 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 被 14、伤仲永 哀伤、伤感 15、养父母 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 有人 17、从先人还家 跟从 18、卒之为众人 卒
2、:最终 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20、固众人 本来 21、即书诗四句 写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泯然众人矣。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5、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6、令作诗
3、,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三、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
4、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当:应当。见:了解 4、孰若孤 孰:谁 5、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2、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5、蒙辞以军中多务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
6、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伤仲永 尝识书具曾经父异焉对感到诧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就完成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不使学使让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泯然众人矣完全终如此之贤也有才能固众人本来即书诗四句写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至也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泯然众人矣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余闻之也久我
7、听说这件事很久了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
8、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一、常识积累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著有王临川集 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 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三、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
9、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四、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稍稍)宾客其父()5、泯然(众人)矣()五、重点句子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尝识书具曾经父异焉对感到诧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就完成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父
10、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不使学使让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泯然众人矣完全终如此之贤也有才能固众人本来即书诗四句写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至也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泯然众人矣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六、问题探究 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11、。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 “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 “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4方仲永变为常人的
12、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引号内填原文)5.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6.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从个人情况看:从道理上讲: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答:8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籍贯 姓名 身世 家世 9“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10“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答:11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答:七、句式积累 尝识书具曾经父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 文言文 复习资料 试题 中学 教育 中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