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竹文学艺术随笔札记_文学艺术-随笔札记.pdf





《人生如竹文学艺术随笔札记_文学艺术-随笔札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如竹文学艺术随笔札记_文学艺术-随笔札记.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穿行在青竹间,沐浴着翠竹散发出来的氤氲清气,凝视着那一竿竿刺向天空的新篁劲竹,细细品味,似乎那一排排、一簇簇不是青竹,而是一种文化载体,一种意象,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情趣……竹,做为一种文化载体,它在民族文化里,占有很高的地位,人们把它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让它与梅、兰、菊合称“四君子”。“一竹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人们栽竹,诗人写竹,画家画竹,无不赋予其深厚的人文内涵,让它搭载寄托着自己的人生追求,融注入个人的感情,奏出震撼人心的乐章。竹,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高洁品格的象征。修
2、长纤细、婀娜多姿的竹,刚直挺拔、骨质清奇的竹干,凝翠聚黛、如碧玉似翡翠的竹绿,不知迷住了多少文人雅士,让他们在清风竹影里留下了令人敬仰的传说。晋代阮藉、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人在竹林下放旷不羁,酣歌纵酒,他们以竹明志,不媚世俗,被称为“竹林七贤”。唐代李白,仕途不顺,与孔巢父、裴政、张叔明、韩政、陶沔等人隐居徂徕竹溪,终日饮酒游乐,他们以竹怡情,成为后人艳羡的“竹溪六逸”。王维经安史之乱,抛弃功名,隐居蓝田建竹馆,以竹修心,苦心参禅,成了一代田园大家。苏东坡被贬黄州,以竹养性,向世人宣告:“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rd
3、quo;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对竹痴迷到“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嗟夫,碌碌红尘中,这些文人雅士在竹林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浸淫其间,养几分人生意趣,蓄几分世间情怀,他们的人生是何等写意!竹,作为一种精神,其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也是多方面的。而山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最为感人。这种精神,历经时间的磨洗,早已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古往今来,不知成就了多少人和事业。这次汶川地震,它又得到了一次淬砺,达到了一种新境界。当顷刻间山崩地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生 文学艺术 随笔 札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