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九科试卷).pdf
《河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九科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九科试卷).pdf(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名校河南省名校 2023-2024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九科试卷)学考试试题含答案(九科试卷)目目录录1.1.河南省名校河南省名校 2023-2024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2.2.河南省名校河南省名校 2023-2024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3.3.河南省名校河南省名校 2023-2024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4.4.河南省名校河南省
2、名校 2023-2024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5.5.河南省名校河南省名校 2023-2024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6.6.河南省名校河南省名校 2023-2024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7.7.河南省名校河南省名校 2023-2024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8.8.河南省名校河南省名校 2023-20242023-202
3、4 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9.9.河南省名校河南省名校 2023-2024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第 1 页 共 2 页河南省2024届高三起点考试地理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河南省2024届高三起点考试地理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A【解析】据图可知,在各类制氢方式中,煤炭制氢成本整体较低,而且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产量巨大,大规模制氢方式选择煤炭制氢适合我国国情。A项合理。2.D【解析】建立氢能全产业链条的主要目的是替代现有天然气制氢,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能
4、源产业转型,D正确、A 错误;B、C 属于建立全产业链条的有利影响,不是主要目的。故选D。3.C【解析】氢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排放。C项合理。4.C【解析】读图可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接近2亿,是图示国家中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C项合理。5.B【解析】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适度放开生育利于缓解老龄化但又不会造成人口过快增长;延迟退休可以缓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B项合理。6.D【解析】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因此,干线两侧气温差异不大,从图中也可以看出,A、B错误;露点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所需降至的温度,其数值越低,表示空气
5、中的水分含量越少,图中黑点下方的数字表示露点温度,干线西侧数值明显偏低,说明空气中水分含量少,而干线两侧温度相近,因此,干线西侧湿度较低,C错误,D项合理。7.A【解析】河套地区位于中国第二阶梯,地势西高东低,干线位置与河套区域内海拔 1300 m 等高线走向基本吻合,说明干线成因与当地地形特征密切相关,正确;图示干线以西地表以荒漠为主,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干线以东地区主要为黄土高原,海拔高度多在8001200m,植被覆盖率较高,是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因此正确,该地区远离海洋,洋流难以影响,错误。故选A。8.B【解析】该地区远离海洋,台风难以影响,A错误;
6、温度相同的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干湿空气相遇,湿空气容易爬升到干空气之上,形成对流天气,B正确;干线多发季节为夏季(冬季图示区域普遍干燥),难以形成降雪天气,C错误;图示干线附件没有高大山脉,难以形成地形雨,D错误。故选B。9.D【解析】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渭河平原气候较为干旱,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率低,不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密度。D项合理。10.A【解析】松辽平原冬季寒冷漫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利于有机碳的积累,A项合理。11.C【解析】在局部山坡普遍存在一坡森林、一坡草原,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因此,C项合理。12.A【解析】从图中高架桥可以看出,该地区高差不大
7、,难以形成地形雨,C、D错误;从高架桥的影子可以看出,森林位于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B错误,A正确。13.C【解析】森林位于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C正确。14.B【解析】三角洲属于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B正确。15.B【解析】湄公河输沙量下降会导致河水侵蚀能力增强,利于下切谷的形成,B正确。海平面上升会导致三角洲地区落差减小,不利于河水下切,A错误;径流量减小会导致侵蚀能力减弱,不利于河水下切,B错误;湄公河三角洲位于构造稳定区,地壳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故选B。16.D【解析】陆地沉降趋势保持不变,随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加剧,湿地面积扩大,D正确
8、。陆地沉降(退缩),海岸线长度缩短,A错误;降水影响不大,B错误;海水入侵,三角洲地区淡水鱼类减少,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17.【参考答案】(1)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有优惠政策支持;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等。(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2)共享基础设施;有利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技术交流与协作创新;获得规模效益等。(6分)【解析】(1)修建产业园的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厂房,通水、通电、通信息等,为企业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修建产业园属于政府行为,也必然有优惠政策;相关企业集聚产生集聚效应,从而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等。(2)相关企业在产业园区集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有利
9、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技术交流与协作创新;获得规模效益等。题号12345678答案ADCCBDAB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ACACBBD第 2 页 共 2 页18.【参考答案】(1)(山地修筑梯田可以)降低地表坡度,(2分)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流水侵蚀作用减弱;(2分)流水堆积作用增强,拦截坡面径流携带的泥沙,(2分)从而减轻水土流失。(2)对梯田农业实施政策优惠,确保农耕劳动力数量;加强对稻作梯田景观的管理、维护;推行生态耕作,保护梯田自然生态环境;深挖梯田耕作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价值;加强社区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等。(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得6分)(3)培养学生的
10、劳动精神;弘扬传统农业文化;培养节约、珍惜粮食的意识等。(任答2点得4分)【解析】(1)(山地修筑梯田可以)降低地表坡度,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弱流水侵蚀作用;还可以拦截坡面径流携带的泥沙,从而减轻水土流失。(2)本问重在对该镇稻作梯田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解读与归纳。从梯田生产及管理角度看,应加大对梯田农业政策支持、梯田景观管护;从生态产业角度看,应推行生态耕作,保护梯田自然生态环境;从乡村旅游角度看,应深挖梯田耕作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价值;从社区建设角度看,应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等。(3)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弘扬传统农业文化;培养节约、珍惜粮食的意识等。19.【参考答案】(
11、1)晋祠泉泉域接受的大气降水下渗补给;(2分)汾河及其支流渗流补给;(2分)汾河二库渗流补给。(2分)(2)山前地带邻近汾河,可接受汾河水的下渗补给;(2分)山区人口稀疏,地表水能满足用水,地下水留存多;(2分)山前地带断层发育多,可为地下水提供运移通道,地下水丰富。(2分)(3)践行新时代发展观: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加强了流域河道及泉域水源涵养,有利于流域内生态恢复;藏水于地、藏水于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泉丰盈晋水。(可从文化传承、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提炼总结,观点正确、逻辑合理即可,不要求表述完全一致,任答1点得2分)彰显大国工程:工程沿线是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危
12、险性高;该工程要攻克诸多世界级难题,铸就中国奇迹,彰显中国力量;工程建设者们三年冬去春来,饱经风霜雪雨,历经艰难险阻,踏平坎坷成大道,筑起通途跃龙门。(可从工程难度、技术、精神、大国成就等方面进行提炼总结,观点正确、逻辑合理即可,不要求表述完全一致,任答1点得2分)【解析】(1)地下水系的根本补给仍然是地表水下渗,如降水下渗、河流湖泊下渗等。由图可知,晋祠泉泉域内有河流、水库,且该地地处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因此晋祠泉断流前补给水源的主要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下渗补给、汾河及其支流渗流补给、汾河二库渗流补给。(2)从水源角度看,岩溶井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赋存状况。山前地带可接受邻近的汾河渗流补
13、给,山区人口少地下水留存多,且山前地带多断层发育,地下水运移便捷,地下水资源丰富,岩溶井多。(3)践行新时代发展观,可从文化传承、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提炼总结,观点正确、逻辑合理即可;彰显中国力量,可从工程难度、技术、精神、大国成就等方面进行提炼总结,观点正确、逻辑合理即可。20.【参考答案】(1)传统民居不符合现代的居住需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人口外迁;当地资金不足,修缮不力;夏季高温多雨,木材容易腐烂;年代久远,久经风雨侵袭。(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2)充足的资金;先进的修复技术;政策支持;榫卯结构的建筑拆除、组装、运输较为方便。(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解析】(1)徽
14、派民居破败的原因可以从徽派民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外界不利条件两方面。徽派民居自身年代久远,且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外界不利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方面的风吹日晒雨淋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人口流失、资金不足。(2)易地重建的可行条件也包括徽派民居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外界条件。根据材料,派民居主体木结构系榫卯相接,推测拆卸便利。而有条件的成熟的开发商具备资金和技术优势,另外当地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成熟的开发商易地重建,说明有政策支持。第 1 页 共 6 页河南省 2024 届高三起点考试历史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河南省 2024 届高三起点考试历史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一、
15、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CDDACABDBACCBAD二、非选择题(17 题 12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4 分,20 题 12 分,共 52 分)17.二、非选择题(17 题 12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4 分,20 题 12 分,共 52 分)17.(1)趋势:1766 年之前持续增长,之后稍有波动,略有下降。(2 分)原因:1766 年之前,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固定人头税、摊丁入亩等税收改革;1766 年之后,坚持抑商政策;财政收入以农业税为主体;社会矛盾尖锐。(4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16、酌情给分。)(2)清政府财政权被迫下移;严重影响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外国资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了中国货币制度的混乱。(6 分,任答三点。)18.18.(1)说明:召开“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实行战略转移,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领导了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6 分,任答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措施: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整顿党内腐败问题。(2 分,任答两点)意义:纯洁了党的队伍,赢得了人
17、民支持;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了社会革命与建设;为以后党的建设提供了启示。(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9.19.(1)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宪章运动等工人运动兴起;议会改革;近代教育的发展与思想解放;女性组织和相关法律的保障。(8 分,任答四点。)(2)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与救亡图存相呼应;从经济开始涉及政治思想教育等多领域;带有不平衡性或半殖民地性。(4 分,任答两点。)认识:妇女地位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的;妇女地位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不同国家国情不一样,妇女解放各呈特色。(2 分,任答两点。)20.20.等级评分依据一等(912 分)能正确理解主题,所拟主
18、题准确;正文书写条理清晰,表述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史实使用合理充分,字迹工整。二等(58 分)能基本拟定主题;正文书写清楚,史实使用较为单一片面,逻辑不够严密,字迹清晰。三等(04 分)主题偏离主旨要求或主题不明确;正文书写条理混乱;缺乏史实依据或未引用史实,逻辑不清晰,字迹潦草。示例:主题:示例:主题:中国茶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悠久的影响第 2 页 共 6 页正文:正文:茶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蕴含着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在中国,饮茶之风有着悠久的历史。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提倡“清谈”的玄学兴起,玄学家们在生活上兴起饮茶之风。唐宋时期,饮茶之风从文人雅士扩展到普通民众,
19、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唐朝陆羽撰写茶经,总结了茶叶生产技术、饮茶技艺和茶艺原理,推动了茶道的盛行。后被译成世界多国文字,影响深远。唐朝时,中国茶传到周边国家,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16 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在英国,品茶成为宫廷时尚;欧洲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荷兰茶叶瓶的制作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19 世纪中叶,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茶叶贸易不断,饮茶之风逐渐从欧洲上流社会扩展到普通民众,法国画家雷诺阿的作品安托尼妈妈的旅店,从侧面展现了当时欧洲饮茶之风的盛行。小结: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
20、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中国的茶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其他参考主题:(1)(1)茶的传播是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载体(2)(2)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中华茶文化的传播【解析】1.1.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调动与运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指向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根据材料信息,爵经历了由酒器、到爵位、军功的演变,结合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三个形态,可知,爵的演变本质上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故本题选择 B 项;从材料信息,无法推导出 A、C 项;爵在商周时期礼乐制
21、度,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故排除 D 项。2.2.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地位,体现对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的考查,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做合理解释。材料中呈现两方面信息:一是东汉章帝统一儒家经义,二是东汉士大夫根据皇帝统一经义的成果以身作则、推行教化,形成了忠孝成俗,许多官员崇尚简朴、反对奢华的社会风气。东汉章帝之所以要统一儒家经义,是因为儒学已经成为正统思想,其主体地位需要官方给出明确统一的理论解释。而士大夫们严格遵行国家统一的儒学经义,更是缘于儒学的正统地位,故选 C 项。汉初修养生息政策在西汉初年,故排除 A项;察举制形成于西汉武帝时期,不是儒
22、学主导地位确立的原因,故 B 项时间错误;士人有两种解释,广义而言是指知识分子,本题要解释的是知识分子思想价值取向的原因,与知识分子的壮大无关,狭义而言士人可指儒家知识分子,而儒家知识分子的壮大也是建立在儒学主体地位确立的基础上的,故 D 项错误。3.3.D【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状况与南方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对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和推理,体现对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的考查。从材料信息:东晋、刘宋时期在南方设置南徐州、南豫州等州郡,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南方统治者采取政策安置移民,推动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故选择 D 项;士
23、族门阀势力是源于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故排除 A 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故排除 B、C 项。4.4.D【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体现对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考查。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由材料可知:即唐代清河崔氏因家族人士因科举第 3 页 共 6 页入仕辉煌一时,天下为盛。科举制下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统治基础,但是并不排除有才能的世家大族;同时在唐代科举制尚不完备而求学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世家大族的传统影响力仍然很大,故选择 D 项;同时以此可以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科举制的程序问题,故排除 B 项;科举制的
24、推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但唐代科举选官只占选官三分之一,科举制的完善是宋代,故排除 C 项。5.5.A【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带来的社会变化。要求获取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读,体现对学科素养中唯物史观下历史解释的考查。根据材料明初百姓生活简朴、穿着简单,到了明朝中后期,衣着华丽、生活奢华,并有冲击等级秩序之虞,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带来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故选 A 项;C 项过于表象,B、D 项过于绝对,排除。6.6.C【解析】本题考查资政新篇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农民阶级的根本要求是土地,题干 并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 A 项;根据所学
25、可知,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但资政新篇问世于 1859 年,洋务运动尚未开始,排除 B 项;题干中的教和法与中国传统的礼法不是一个概念,排除 D 项;题干中提及“纲常大典”的概念出自中华传统文化,而提及的“教养大法”则指西方的教育制度,“度势行法”则指西方的法律制度,所以其主张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故C 项正确。7.7.A【解析】本题考查清末社会舆论斗争激烈。题干信息只有上海地区的官办情况,无法得出主导报刊业的结论,排除 C 项;舆情通达是指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上通下达,而题干中没有舆情通达的信息,排除 B 项;题干信息只有补贴和出资报业的信息,对于是否在寻找国家出路信息不足,排除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名校 学年 高三 学期 开学 考试 试题 答案 谜底 试卷 pd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