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高中教育_-高中教育.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高中教育_-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高中教育_-高中教育.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9-8-5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在研究实际问
2、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三、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 2-1-1中质点轨迹 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 S。(4)在
3、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 O点起走了 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 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4、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五、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8、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不变,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六、匀速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和 v-t图象(A)(1)位移图象(s-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A B C A B C 图 2-1-1 V/
5、m.s-t/s O-10 10 20 V1 V2 15 10 5 2019-8-5(2)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 2-4-1所示。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 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 20m/s 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 10m/s 速度运动。七、加速度(A)(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0tVVt(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
6、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八、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1)2BABBCT,2CBCCDT(2)2CBCDBCaTT 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
7、t=vo-at)2.2otvvv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4 位移推论公式:2202tSa(减速:2202tSa)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和 v-t图象(A)十一、自由落体运动(A)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
8、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 OABCDE 3.07 12.38 27.87 77.40 图 2-5 1 2 3 4 6 5 0 V/mt/2 3 4 5 1 6 7 8 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参考系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明确以下几点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
9、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论地面上的物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 2019-8-5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 H=gt2/2,vt2=2gh 第二章相互作用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作用于物
10、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力的分类 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二、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11、。3.重力的大小:G=mg 三、弹力 1.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四、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NFf=说明:a、F
12、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F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Q,应该是 W=E其他+Q,电功只能用 W=UIt,电热只能用 Q=I2Rt计算。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及分压作用 a: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电路各部分电压之和。b:串联电路重要性质: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 R总=R1+R2+Rn;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功率的分配规律: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
13、端的电压与各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跟各个电阻的阻值成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参考系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明确以下几点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论地面上的物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
14、动路径有关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 2019-8-5 正比,即:UURRUURRPPRRPPRRnnn121212121或;或总总总总;c:给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就可以扩大它的电压量程,从而将电流表改装成一个伏特表。如果电流表的内阻为 R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Ig,用这样的电流表测量的最大电压只能是 IgRg;如果给这个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该电阻可由UI RRIggg串或RnRg串()1计算,其中nUI Rgg为电压量程扩大的倍数。(2)并联电路及分流作用 a: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各并联支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并联支路的总电压;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15、。b:并 联 电 路 的 重 要 性 质:并 联 总 电 阻 的 倒 数 等 于 各 并 联 电 阻 的 倒 数 之 和,即RRRRn并()111121;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与电功率的分配规律: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支路 电 阻 的 电 流、各 个 支 路 电 阻 上 消 耗 的 电 功 率 跟 各 支 路 电 阻 的 阻 值 成 反 比,即,IIRRIIRRPPRRPPRRnnnn12211221或;或总总总总;c:给电流表并联一个分流电阻,就可以扩大它的电流量程,从而将电流表改装成一个安培表。如果电流表的内阻是 R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Ig。用这样的电流表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显然只能 是 I
16、g。将 电 流 表 改 装 成 安 培 表,需 要 给 电 流 表 并 联 一 个 分 流 电 阻,该 电 阻 可 由I RIIRRRRgggg()并并或11计算,其中nIIg为电流量程扩大的倍数。第十章交流电 1、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1、产生: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匀强磁场的线圈的对称轴作匀速转动时,如图 51 所示,产生正弦(或余弦)交流电动势。当外电路闭合时形成正弦(或余弦)交流电流。图 51 2、变化规律:(1)中性面:与磁力线垂直的平面叫中性面。线圈平面位于中性面位置时,如图 52(A)所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但磁通量变化
17、率为零。因此,感应电动势为零。图 52 当线圈平面匀速转到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时(即线圈平面与磁力线平行时)如图 52(C)所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虽然为零,但线圈平面内磁通量变化率最大。因此,感应电动势值最大。mNBlvNBS2 (伏)(N 为匝数)(2)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参考系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明确以下几点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
18、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论地面上的物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 2019-8-5 若从中性面开始,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etmsin(伏)如图 52(B)所示。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iItmsin(安)若从线圈平面与磁力线平行开始计时,则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etmcos(伏)如图 52(D)所示。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iItmcos(安)3、交流电的图象:etmsi
19、n图象如图 53 所示。etmcos图象如图 54 所示。想一想:横坐标用 t 如何画。4、发电机:发电机的基本组成:线圈(电枢)、磁极 种类旋转电枢式发电机转子电枢定子磁极旋转磁极式发电机转子磁极定子电枢 旋转磁极式发电机能产生高电压和较大电流。输出功率可达几十万千瓦,所以大多数发电机都是旋转磁极式的。2、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1、瞬时值、最大值和有效值:交流电在任一时刻的值叫瞬时值。瞬时值中最大的值叫最大值又称峰值。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让交流电和恒定直流分别通过同样阻值的电阻,如果二者热效应相等(即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相等的热量)则此等效的直流电压,电流值叫做该交流电的电压,
20、电流有效值。正弦(或余弦)交流电电动势的有效值和最大值m的关系为:交流电压有效值UUm.0707;交流电流有效值IIm.0707。注意:通常交流电表测出的值就是交流电的有效值。用电器上标明的额定值等都是指有效值。用电器上说明的耐压值是指最大值。2、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叫周期。以T 表示,单位是秒。交流电在 1 秒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频率。以f 表示,单位是赫兹。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即Tf1。我国市电频率为 50 赫兹,周期为 0.02 秒。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
21、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参考系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明确以下几点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论地面上的物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 2019-8-5 角频率:22Tf单位:弧度/秒 3、三相交流电:1、三个互成 120 的三个相同线圈,固定在
22、同一转轴上,在同一匀强磁场中作匀速转动,将产生三个交变电动势,所产生的电流叫做三相交流电。由于这三个线圈是相同的,因此,它们将产生三个依次达到最大值的交变电动势。相当于三个最大值和周期都相同的独立电源。2、每个独立电源称作“一相”,虽然每相的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都相同,但是它们不能同时为零或者同时达到最大值。由于三个线圈的平面依次相差 120 角,它们到达零值和最大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如图 55 所示。3、在实际应用中,三相发电机和负载并不用六条导线相连接,而是采用“Y”和“”两种接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阅必修本 P116*部分内容。4、变压器:1、变压器是可以用来改变交流电压和电流的大
23、小的设备。理想变压器的效率为 1,即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对于原、副线圈各一组的变压器来说(如图 56),原、副线圈上的电压与它们的匝数成正。即 UUnn1212 因为有UIUI1122,因而通过原、副线圈的电流强度与它们的匝数成反比。即 IInn1221 注意:对于副线圈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变压器来说,原、副线圈上的电压与它们的匝数成正比的规律仍然成立,但各副线圈的电流则应根据功率关系PP入出,去计算各线圈的电流强度,即UIUIUI112233。当副线圈不接负载(外电路断开时)I2=0,P出0,因此PI入,001。当副线圈所接负载增多时,由于通常负载多是并联使用,因此,总电阻减少,使I2增大,
24、输出功率增大,所以输入功率变大。因为PP入出,即UIUI1122,所以变压器中高压线圈电流小,绕制的导线较细,低电压的线圈电流大,绕制的导线较粗。上述各公式中的 I、U、P 均指有效值,不能用瞬时值。2、远距离送电:由于送电的导线有电阻,远距离送电时,线路上损失电能较多。在输送的电功率和送电导线电阻一定的条件下,提高送电电压,减小送电电流强度可以达到减少线路上电能损失的目的。线路中电流强度 I和损失电功率计算式如下: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参考系物体相
25、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明确以下几点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论地面上的物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 2019-8-5 注意:送电导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不能用PUR损出线2求,因为U出不是全部降落在导线上。第十一章磁场 1、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A)(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公式 定理 定律 概念 大全 中学 教育 高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