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教师高中教育_-高中教育.pdf
《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教师高中教育_-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教师高中教育_-高中教育.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地理课程开设方案 周课时 上学期 下学期 高一学年 2 必修 1 必修 2 高二学年 文科 4 必修 3、区域地理 选修 5和选修 6 理科 2 必修 3 自主选修 高三学年 文科 5 高考总复习 考虑到高初中衔接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设以复习有关初中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地理”课程,应安排在高二年级学习。(一)模块教学建议 “地理 1”侧重自然地理,要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并利用演示、观测、实验、考察等多种方式,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地理 2”侧重人文地理,要积极搜集鲜活素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乡土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 3”侧重区域可持
2、续发展,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挖掘案例所反映或体现的地理原理、方法和思想,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二)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内容通常围绕一个地理专题展开,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要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向。在完成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之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与反馈,及时矫正、弥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三)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 1.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工作,深入认识课程标准与大纲所引发的教学行为的变化。2.开展课程目标陈述方式的研究,分析课程内容标准中行为目标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3.研究每条课程“标准”所隐含
3、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形成具体的“内容标准”。4.比较同一条“标准”下,四种版本教材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的相同与差异之处,从相同之处寻求其“标准”的最基本要求,从差异之处把握其最高、最低的限度。5.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必修一 教学基本要求 一、宇宙中的地球 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级别和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分析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3.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了解太阳辐射的纬
4、度分布规律。2.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说出太阳活动的标志和周期。4.结合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2.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3.理解昼夜更替的形成,并能区别晨线与昏线。4.了解地方时、区时的概念及国际日界线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5.说出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6.理解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7.知道四季的天文含义,了解五带的划分。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知道岩石圈的范围。
5、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了解岩石的成因类型。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2.结合实例,理解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3.说出内、外力作用的含义及主要表现形式。4.结合实例,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说出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2.知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通过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4.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5.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相关
6、地理现象。6.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4、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能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理解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形成。4.理解东亚季风的形成。必修区域地理必修下学期必修选修和选修自主选修高考总复习考虑到高初中衔接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设以复习有关初中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地理课程应安排在高二年级学习一模块教学建议地理侧重自然地理要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并际和乡土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侧重区域可持续发展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挖掘案例所反映或体现
7、的地理原理方法和思想注重学生综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二单元教学建议单元教学内容通常围绕一个学方向在完成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之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与反馈及时矫正弥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三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工作深入认识课程标准与大纲所引发的教学行为的变化开展课程目标陈5、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了解锋面的概念及分类。2.分析锋面对天气的影响。3.理解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状况及对天气的影响。4.知道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5.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主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并做简单的天气预报。6、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
8、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说出水循环的三种类型。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7、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季风洋流不作考试要求)。2.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说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分析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生产功能和
9、平衡功能。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改变某地理要素而导致地理环境的变化,领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4.结合案例,评价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形成。3.运用地图理解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了解影响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2.结合材料,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
10、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了解全球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中。2.说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3.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列举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全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某种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在全球或我国的分布。2.分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某种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3.举例说明人类合理利用某种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的措施,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
11、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结合材料,分析常见自然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了解常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必修二 教学基本要求 必修区域地理必修下学期必修选修和选修自主选修高考总复习考虑到高初中衔接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设以复习有关初中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地理课程应安排在高二年级学习一模块教学建议地理侧重自然地理要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并际和乡土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侧重区域可持续发展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挖掘案例所反映或体现的地理原理方法和思想注重学生综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二单元教学建议单元教学内容通常围绕一个学方向在完成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之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与反馈及
12、时矫正弥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三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工作深入认识课程标准与大纲所引发的教学行为的变化开展课程目标陈一、人口与城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含义。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结合实例,判断人口增长模式。4.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2.说出目前世界和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3.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4.结合实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1
13、.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2.说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1.了解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主要功能区的形成。2.知道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3.知道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4.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5、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了解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3.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相互距离的特点。6、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知道城市化的概念
14、和主要标志。2.简述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地区差异。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4.举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理解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对策。7、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1.运用资料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1.了解区位的含义。2.知道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3.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4.了解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5.结合案例,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1
15、.知道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的影响。4.了解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及工业地域的形成。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必修区域地理必修下学期必修选修和选修自主选修高考总复习考虑到高初中衔接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设以复习有关初中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地理课程应安排在高二年级学习一模块教学建议地理侧重自然地理要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并际和乡土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侧重区域
16、可持续发展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挖掘案例所反映或体现的地理原理方法和思想注重学生综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二单元教学建议单元教学内容通常围绕一个学方向在完成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之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与反馈及时矫正弥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三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工作深入认识课程标准与大纲所引发的教学行为的变化开展课程目标陈4、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说出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2.比较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3.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与点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5、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
17、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说出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2.比较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3.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与点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6、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知道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几个阶段。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知道环境问题的类型
18、及主要表现。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不同区域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联系“21 世纪议程”,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2.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1.理解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2.结合实例,分析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意义。3.根据材料,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必修三 教学基本要求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新课程 地理 学科 教学 基本要求 教师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