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认识时间人教版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认识时间人教版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认识时间人教版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认识时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一个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 个数字;有 12 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1、教学重点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我是这样想的,要想正确认读几时几分,需要弄清以下几点:时针,
2、分针,大格数,小格数,时针从 12 起走过几大格,是几时多,分针从 12 起走过几小格,是几分。而看“几分”所依赖的小格数,一般钟面上又没有标明,学生摸不着头脑,容易将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混淆。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建立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读方法。2、教学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 10:55)。由于这样的时间,时针非常接近下一个大格数,肉眼几乎辨认不出时针是否在下一个大格数之前。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都以为到了下一个大格数,认读为 11:55。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难点,必须在学生“
3、观察认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认读经验: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3、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知道 1 时=60 分;初步建立1 时和 1 分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设计理念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
4、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认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动画片引入,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2、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认识了几时几分。3、应用意识的培养。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判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三、说教法 1、图示法。图示法直观而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本课在学生疑难处,可采用图示法。如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又如认识几时几分,在钟面上采用扇形阴影表
5、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引导法。由于本课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四、说学法 1、小组合作。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习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2、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三个典型时间,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说课稿 认识 时间 人教版 小学教育 小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