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文学艺术古代文学资料_文学艺术-古代文学资料.pdf
《孔子与老子文学艺术古代文学资料_文学艺术-古代文学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与老子文学艺术古代文学资料_文学艺术-古代文学资料.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孔子与老子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第 1 课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 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落实课标 一、孔子(前 551 前 479 年)1、“仁”的思想:含义:“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最根本的含义是“爱人”,即 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美德的总合。实现方法:“忠 恕”之道。“恕”是低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高的要求,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恕”的关键 是自我修养。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要“为政以德”,反对苛 政严刑,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对普通人来讲,要做君子,不当小人
2、,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而修仁 的标准是“礼”。2、“礼”的思想 含义:孔子所讲的礼是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等级制度 为核心的各种典章制度。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准则和政治制度。实践方法:一是“正名”:面对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各阶层要 贵贱有序,各守其份,以此恢复社会秩序。其二是“克己复礼”:每 个人都要克制自己,不能为所欲为,这实际上还是讲自我修养。仁与 礼的关系:仁是美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和自律,礼是外在约束和他律。孔子试图以仁爱为根本,借助伦理道德的作用,化解个人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按照礼制,重新建立 起充满人情味的伦理关系
3、,最终治国安民,使社会由乱变治。而把握 仁与礼两者关系的方法论就是“中庸”。3、“中庸”的思想:“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 偏不倚,谦和持中,恰到好处。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 德修养的最高境界。4、天命思想:孔子主张理性,反对迷信,把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到首位,而 对“鬼神”则“敬而远之”,这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非宗教、非迷信 的文化传统。5、孔子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 的中央政权;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 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老子 文学艺术 古代文学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