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精神,保障学校有关工作顺利开展,规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学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和专业优势,充分整合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尊重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从事创新创业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切
2、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第三条 学校遵循“兴趣驱动、点面结合、协调推进、营造氛围、重在过程”的原则,统一组织实施计划;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组织实施、独立完成。第四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分别由教务处、团委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牵头负责三类项目的规划、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工作。各学院(中心)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小组”,管理小组主要职责是规划和组织实施本学院(中心)计划项目,负责项目的日常建设管理,并使促进本学院(中心)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创新创业工作
3、有机地结合。 第二章 资助范围及资助对象第五条 资助范围(一)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从当年度立项且开展良好的“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遴选产生。(二)创业训练项目资助学生组成优势互补的专业团队,团队应立足于其成员的专业领域,提出一个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服务或创设某种职业等创意,并围绕该创意开展调研论证,完成内容详实、论证有力的商业计划书。(三)创业实践项目优先资助大学生团队采用前期创新性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开发具有一定市场需求的产品,创办企业(包括创意类、科技咨询服务类企业),并开展企业运营活动。第六条 项目资助对象为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浓厚兴
4、趣的全日制一、二、三年级在校本科学生。第七条 创新训练项目的申请人须是“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负责人或团队,团队人数一般不能超过5人;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申请人必须是学生团队,团队成员一般为35人;申报创业实践项目的团队负责人须有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经历。每个学生团队只能有1名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鼓励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队申报项目。第三章 项目申报与评审第八条 学校在每年春季学期发布通知,组织开展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安排有关宣讲活动。第九条 学生(或学生团队)自主选择项目,指导教师对项目选择和申报予以指导。第十条 申报项目时需由学生(或学生团队)向学
5、院(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小组提交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的项目申请书。学院(中心)管理小组对申请项目内容的真实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及经费预算等进行评审,并填写是否向学校相应项目管理部门推荐申请项目的详细意见。第十一条 教务处对学院(中心)推荐的创新训练项目进行审核;团委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分别组织专家对通过学院(中心)初评的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进行公开答辩评审;教务处、团委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分别将审核和评审结果提交学校创新教育实践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审议。第十二条 通过委员会审议的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发文确定立项。第四章 项目实施与管理第十三条 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级 大学生 创新 创业 训练 计划 实施办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