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试题_-试题.pdf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试题_-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试题_-试题.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等统称为天体,宇宙是由天体组成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不同,地球在哪一级天体系统中?(见下面框架图)太阳系(P8 图):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八大行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谐音记忆法:“水晶地火,木头填海”)。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体现在:外观形状、大小、质量、体积、自转公转周期、卫星数量等,与其他行星相比都比较适中。2
2、.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生命存在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厚度和合适成分的大气、液态水。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适宜的温度;质量、体积适中,所以引力合适 能够吸引一定厚度的大气,大气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具有了适合生命存在的成分。地球内部的氢氧化合反应 液态水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大行星:运行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特点,互不干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对地球影响较小 月球:吸引宇宙碎片,保护地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概念: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
3、宙空间放射的能量。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所以说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3.太阳能量来源: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提供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生长;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人类提供能源(太阳能),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灯等;也可以储存在生物体内被人类间接利用(如石油、煤炭)。总 星 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它恒星系统 地月系 其它行星系统 地球 月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减少;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多,西部少;天气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临海,水汽多,易形成云雨天气,西
4、部地区距海远,晴天较多)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在四川盆地;主要是地形和天气的影响(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因此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丰富;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散去,因此多云雨,太阳辐射量少)冬季少,夏季多。日照时间的影响。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概念: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2.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3.太阳活动种类: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等。(注: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显示)4.太阳
5、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气候有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甚至威胁太空中运行的宇航器安全;产生“磁暴”现象;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1.绕转轴:地轴。(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方向:自西向东(侧视);“北逆南顺”(极点俯视)3.周期:地球自转角度 时间长度 应用价值 太阳日 360。59 24小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与生活相关 恒星日 360。23小时 56分 4秒 真正周期,主要用于科研 4.速度:角速度:处处相等,都是 15。/时(极点的角速度为
6、0)。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最大,为 1670 千米/时;极点的线速度为 0;60度纬线上的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现象 注意辨析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所以任意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昼夜现象;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过程及周期:24 小时(太阳日)日出(晨线上)正午 12 点 日落(昏线上)午夜 0 点 日出 晨昏线(圈)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判读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将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晨线上看日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将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昏线上看日落。上午 下午 白昼 黑夜 系统星云恒星行星
7、卫星等等统称为天体宇宙是由天体组成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不同地球在哪一级天体系统中见下面框架图太阳系图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八大行星按照距太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体现在外观形状大小质量体积自转公转周期卫星数量等与其他行星相比都比较适中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生命存在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厚度和合适成分的大气液态厚度的大气大气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具有了适合生命存在的成分地球内部的氢氧化合反应液态水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大行星运行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特点互不干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学习必备
8、欢迎下载 特点:第一,是过球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即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相等;第二,将赤道平分,即赤道上昼夜等长,各为 12 个小时,6点日出,18点日落;第三,与太阳光线垂直;第四,以 15 度/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运动,即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2.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所有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一个与自转方向相同的惯性,这个惯性力我们称之为地转偏向力。(了解即可)偏转规律:“南左北右赤不偏”影响:对河水流向、风向等都有影响。3.时间的差异 地方时: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东边比西边的时间过得快。这种由于经度不同而产
9、生的时间叫做地方时间。太阳一天中升的最高的时刻是地方时间12点。地方时的计算方法(“三步走”):求两地的经度差:若两地同在东经(E)或同在西经(W),则将两个经度相减,若两地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则将两个经度数相加(“异加同减”)。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经度每差 15度,时间相差 1小时;经度每差 1度,时间相差 4分钟。若所求地点在已知地东边,则加上时间差;若所求地点在已知地西边,则减去时间差(“东加西减”)时区和区时 概念:为了避免时间的混乱,将全球划分为不同的时区,每个时区采用统一的时间,叫做该时区的区时。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 15 个经度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
10、的度数=时区号*15;东 12 区和西 12 区合二为一,叫做东西 12 区。区时的计算:时区的计算方法为“异加同减、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间 二.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 黄赤交角 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大小:23 度 26 分 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含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且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变化规律: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直射点所在半球 3 月 21 日前后 春分 赤道
11、 向北 北半球 系统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等统称为天体宇宙是由天体组成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不同地球在哪一级天体系统中见下面框架图太阳系图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八大行星按照距太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体现在外观形状大小质量体积自转公转周期卫星数量等与其他行星相比都比较适中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生命存在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厚度和合适成分的大气液态厚度的大气大气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具有了适合生命存在的成分地球内部的氢氧化合反应液态水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大行星运行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特点互不
12、干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 月 22 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23。26N)向南 9 月 23 日前后 秋分 赤道 向南 南半球 12 月 22 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23。26S)向北 注:根据甲图能够说出任意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其运动方向。3.不同纬度一年中的直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无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被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被直射两次。(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晨昏线-光照图的判读 (四)四季和五带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因此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13、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1 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7 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侧视图 1.该图为 极点的俯视图。2.该图所示日期为 ;这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了 现象。3.A、B、Q、P的地方时间分别为几点?4.写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5.M 点的昼长为几个小时?6.此时北京时间是 7.比较 A、M、N的正午太阳高度 。1.该图中的太阳直射点是 ,它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间是 :2.所示日期为 ;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了 现象。3.B 点的地方时间是 ,比 B 晚两个小时的地点是 。地方时间为 12 时的地点是 。4.F点的昼长是 小时 5.图中各
14、点按照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序 6.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 ;西安(34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俯视图 系统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等统称为天体宇宙是由天体组成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不同地球在哪一级天体系统中见下面框架图太阳系图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八大行星按照距太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体现在外观形状大小质量体积自转公转周期卫星数量等与其他行星相比都比较适中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生命存在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厚度和合适成分的大气液态厚度的大气大气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具有了适合生命存在的成分地球内部的氢氧化合反应液态水
1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大行星运行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特点互不干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 1.分类:地震波分为横波(S 波)和纵波(P波)。2.特点: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3.波速变化:在地下平均深度 33 千米处(大陆部分),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在地下平均深度 2900 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不连续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3.内部
16、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幔:呈固态。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内核呈固态。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最厚的圈层。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臭氧。2.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它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第二章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
17、壳的物质组成 岩石 1.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图 1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构成,较厚;平均厚度 33 千米。大洋地壳:只有一层硅镁层,较薄;平均厚度 17千米。硅铝层 硅镁层 系统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等统称为天体宇宙是由天体组成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不同地球在哪一级天体系统中见下面框架图太阳系图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八大行星按照距太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体现在外观形状大小质量体积自转公转周期卫星数量等与其他行星相比都比较适中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是唯一存在
18、生命的星球生命存在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厚度和合适成分的大气液态厚度的大气大气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具有了适合生命存在的成分地球内部的氢氧化合反应液态水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大行星运行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特点互不干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分类(按成因)岩浆岩 形成: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形成:地表岩石 沉积岩 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可能会找到化石;越在下面形成的时间越早。常见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 形成:地下岩石 变质岩 举例: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页岩变质形成板岩、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二地壳的
19、物质循环 岩石的转化 判断方法:先确定岩浆(其他三个箭头共同指向的);岩浆指向的是岩浆岩。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等;其中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影响最大。内力作用勾勒出地表高低起伏的总体趋势。(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组成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冷凝 喷出岩:玄武岩(有气孔)、流纹岩(有流纹构造)侵入岩:花岗岩。质地坚硬,建筑材料。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20、高温高压)岩浆 岩浆岩 变质岩 冷凝 重熔 重熔 重熔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图三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四 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图 系统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等统称为天体宇宙是由天体组成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不同地球在哪一级天体系统中见下面框架图太阳系图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八大行星按照距太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体现在外观形状大小质量体积自转公转周期卫星数量等与其他行星相比都比较适中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生命存在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厚度和合适成分的大气液态厚度的大气大气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具有了适
21、合生命存在的成分地球内部的氢氧化合反应液态水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大行星运行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特点互不干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两个板块相碰撞(消亡边界):两块大陆碰撞形成高大山脉或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青藏高原);大陆和大洋相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沟(如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日本群岛)。两个板块相分离(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概念:由于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或断裂错位,称之为地质构造,它是地壳运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判断背斜与向斜:方法一:根
22、据岩层的弯曲方向背斜岩层向上隆起,向斜岩层向下凹陷;方法二:根据岩层新老背斜中间老,两边新;向斜中间新,两边老。3.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背斜:挖隧道;开采石油、天然气;采石;向斜:找地下水;找矿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太阳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一)流水地貌-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区(我国南部、东部)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流水机械侵蚀:峡谷、沟谷、瀑布、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丹霞地貌 流水化学侵蚀(溶蚀):喀斯特地貌-溶洞、石钟乳等。2.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冲积平原(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三角洲(
23、分布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冲积扇(分布在河流出山口)(二)风力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我国西北地区)1.风力侵蚀(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2.风力堆积: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三)海浪地貌分布在滨海地区 1.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等;2.海浪堆积:沙滩(四)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如我国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冰斗、角峰等。背斜:岩层向上隆起,形成山地;在外力侵蚀作用下成为谷地。岩层弯曲褶皱 岩层断裂、错位断层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形成谷地,在外力 堆积作用下形成山地。上升:地垒。形成断块山,如华山、泰山、庐山等。下降:地堑。形成盆地或谷地,如渭河谷地、汾
24、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对地形影响:系统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等统称为天体宇宙是由天体组成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不同地球在哪一级天体系统中见下面框架图太阳系图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八大行星按照距太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体现在外观形状大小质量体积自转公转周期卫星数量等与其他行星相比都比较适中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生命存在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厚度和合适成分的大气液态厚度的大气大气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具有了适合生命存在的成分地球内部的氢氧化合反应液态水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大行星
25、运行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特点互不干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教材 43页图,自下而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通过大气吸收、反射、散射作用,会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变少。即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白天)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夜晚)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量来源。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之后,通过 大气逆辐射 ,把吸收的大部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起到了对地面的 保温 作用。请在下图中写出每个数字箭头代表的含义。3.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1)纬度 因素:由赤道向两极,获得的太阳辐射逐渐 减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学期 期末 复习 提纲 中学 教育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