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8-2018 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和服务规范.docx





《DB4401∕T 8-2018 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和服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01∕T 8-2018 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和服务规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03.200A12DB广州市地方标准DB4401/T82018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和服务规范Theconstructionandservicestandardoftourismculturecharacteristicvillage2018-08-13发布2018-10-01实施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401/T82018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5制度要求.26文化要求.26.1古村落古建筑文化.26.2田园文化.26.3创意文化.26.4非物质文化遗产.36.5特色主题文化.37建设要求.37.1基础设施.37.2配套设施.47.3
2、村容环境.58服务要求.68.1服务内容.68.2人员要求.79安全要求.79.1安全管理.79.2安全措施.810申报和评定.810.1申报.810.2评定.8附录A(规范性附录)旅游文化特色村确认申请表.9附录B(规范性附录)旅游文化特色村必备条件检查表.10附录C(规范性附录)旅游文化特色村评定细则.11IDB4401/T8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州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旅游局、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立杰、周洁、柯显东、丁劭筠、郑裕田、刘勇、陈琳。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IIDB4401/T82018旅游文化特
3、色村建设和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和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制度要求、特色文化、建设要求、服务要求、安全要求、申报和评定。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旅游文化特色村的建设、服务和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9663旅店卫生标准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
4、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149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1777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T18973-2016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6361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GB/T31384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GB/T32000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39农村防火规范JGJ6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B/T014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建村201
5、750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的通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DB4401/T820183.1旅游文化特色村tourismculturecharacteristicvillage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村居文化、生产方式、生活形态等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体验、购物等旅游功能的行政村。4基本要求4.1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4.2乡风淳朴,邻里和睦,近两年无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发生。4.3村民对旅游业发展普遍理解和支持,具有一定比例的民户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村内旅游经营活动。4
6、.4游客年接待量应达到5万人次以上,村民收入因发展旅游业得到显著提升。4.5应每年针对涉旅从业人员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专业培训。4.6应有旅游文化特色村的发展规划或建设方案,并与相关规划衔接。4.7应有村规民约以及村庄建设、管理、服务、运营等制度,责任主体、实施主体明确。4.8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开展旅游经营活动,近两年无相关违法违章记录。4.9应至少具备一种特色文化,如古村落古建筑文化、田园文化、创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其他特色文化。4.10村内功能区布局科学、合理。4.11消防设施、防自然灾害设施等安全设施齐全,运行正常,标识明确。5制度要求5.1应设置旅游管理办公
7、室或其他形式的旅游管理机构,并设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旅游管理工作。5.2应建立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并符合GB/T17775中的相关规定。5.3应建立安全保卫制度、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预案等,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5.4应建立完善的投诉和处理制度,提供监督投诉电话、意见箱、网络投诉平台等多种投诉渠道。5.5应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每年都有一定资金用于旅游设施和旅游推广的投入。5.6应在村内公共区域公布咨询服务电话、监督投诉电话、紧急救援电话。6特色文化6.1古村落古建筑文化6.1.1应有富有历史价值和传统风貌的古巷道或祠堂、碉楼、书舍、特色民居等特色建筑,
8、且具有一定的规模。6.1.2建筑形式、道路景观应具有本村的文化特色且风格统一。6.1.3应有古村落特色的节庆活动。6.2田园文化6.2.1利用木、石、藤、竹等天然材料进行田园设施的装饰,整体风格与乡村氛围相协调。6.2.2有一定的占地面积和接待规模,汇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设施齐备,布局合理。2DB4401/T820186.2.3提供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的耕作、种植、采摘、养殖、加工、品鉴等休闲体验或其它田园生活体验活动。6.3创意文化6.3.1引入创意元素,通过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产品,形成主体鲜明的旅游创意文化产业。6.3.2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创意活动。6.3.
9、3提供与创意旅游产业相配套的服务及设施,如用餐、住宿等,且景观风格应保持一致。6.4非物质文化遗产6.4.1有岭南戏曲文化、名人文化、村居文化、民间手工艺、传统技艺、传统舞蹈等富有广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6.4.2有能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历史发展及当前现状等的设施或场所。6.4.3能定期或节庆日举办相关活动,展示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6.5其他特色文化6.5.1有一个或多个主题鲜明的特色项目,例如农事采摘、主题花园、特色住宿设施等。6.5.2特色项目应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规模,并有相应的文化宣传或知识普及。6.5.3能够依托项目衍生出相应的服务,例如观赏、采摘等。7建设要求7.1基础设施
10、7.1.1道路建设7.1.1.1旅游文化特色村交通发展应满足对外衔接顺畅、道路交通组织合理,交通设施充足、内部交通服务体系完善、安全措施到位的总则。7.1.1.2村内主干道路面硬化率应达100%,道路要求不应低于JTGB01-2014中四级公路标准的规定。7.1.1.3游步道设计合理,宽度适当,周边有良好的景观和供游客休憩的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充足。7.1.1.4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村内主、次干道路面应因地制宜,在保护历史文化元素的前提下保障路面的实用性和承载力。在保护传统巷道、历史道路路面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保留和修复传统街巷中富有特色的石板路、青砖路等。7.1.1.5道路两侧有临水临崖
11、、高边坡、高挡墙等路段,应加设波形护栏或钢筋混凝土等护栏。急弯、陡坡及事故多发路段,应加设警告、视线诱导标志和路面标线。视距不良的回头弯、急弯等危险路段,应加设凸面反光镜。在长下坡危险路段和支路口,应加设减速设施。在人群集散地路段,应加设警告、禁令标志以及减速设施。对路基宽3.5m以下受限路段,应重点强化安保设施设置。7.1.2标识标牌导视设施7.1.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醒目规范,符合GB/T10001.1和GB/T10001.2的相关要求。7.1.2.2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设置应符合GB/T31384的相关要求。7.1.2.3进村道路、主干道、岔路口应设置明显的道路交通标志,道路
12、交通标志应符合GB5768的要求,村内宜在各岔路口设置指路标志,标志牌外观统一,应突出本村文化特色。3DB4401/T820187.1.2.4村主入口应设村名标识和旅游文化特色村标识,便于游客识别。标识牌可采用牌坊、景石、构筑物、植物造景等形式,外观造型宜突出本村文化特色。7.1.2.5村内应设置数量合适、标志醒目的游览全景图、导览图,游览全景图上应标明出入口、村内主要景点、游客中心、厕所、医务室、停车场等,并明示咨询、投诉、救援电话。相关景点应设置景观说明牌或简介。7.1.3供电、照明设施7.1.3.1电力线网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裸露等布置不规范现象。7.1.3.2村庄主干
13、道、次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视频监控覆盖率应达到100%,满足社会治安以及照明要求。7.1.3.3对照明设施进行定期维护,设施完好率应达98%以上,保障日常照明。宅间道可根据需要设置路灯。7.1.3.4路灯应使用节能灯具,经济条件较好的可选用太阳能路灯或风光互补路灯。路灯外观宜与本村文化特色相匹配。7.1.4网络及通信设施7.1.4.1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畅通,能够满足游客使用需求。7.1.4.2村内主要区域网络覆盖率应达100%,重点区域、游客中心、餐饮及住宿等场所WiFi覆盖率应达100%。7.1.4.3设立区域广播网、LED滚动屏或其他设施,播放旅客须
14、知、安全提示、景区介绍等信息。7.1.4.4线路应架设规范,安全有序。7.2配套设施7.2.1消防设施7.2.1.1应合理设置消防水源、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器材。7.2.1.2利用村民自建住宅进行改造的农家乐(民宿),经营用客房数量不超过14个标准间(或单间)、最高4层且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的应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的通知的规定。7.2.1.3超过以上规模或新建的农家乐(民宿),应符合GB50016、GB50039和JGJ62的要求。7.2.2停车场7.2.2.1停车场应布局合理,宜按生态停车场设计,容量满足游客接待需求。有条件的宜建设
15、有封闭式停车场,并安装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车牌识别等安全技术防范系统。7.2.2.2停车场应设置指引和停车分区,标志规范、醒目,出入口和主要通道视频覆盖率达到100%。7.2.2.3新建、改建的停车场应具有安装充电桩条件,年游客接待量超过20万人次的村庄宜适量配备具有充电桩的停车位。7.2.2.4村内应适量配备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停车点。7.2.3接待设施7.2.3.1应设置有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的游客中心等相应场所,该场所应包含咨询处、临时休息处、手机共享充电处、宣传栏以及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宜设有特色产品展示区或销售区。7.2.3.2应配备咨询台和咨询人员,提供休息设施及特殊人群服务设施。4
16、DB4401/T820187.2.4餐饮设施7.2.4.1餐饮设施应布局合理,方便游客,总体规模应与接待能力相匹配。7.2.4.2餐厅和厨房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厅卫生和餐具消毒应符合GB16153和GB14934规定的相关要求,油烟排放应符合GB18483的要求。7.2.4.350个餐位以上的餐馆其设施与服务经营应符合GB/T26361的要求。7.2.4.4菜式宜体现当地特色。7.2.5住宿设施7.2.5.1提供住宿的村落,住宿设施宜具有地方文化特色。7.2.5.2室内设施齐备,通风良好,照明充足。7.2.5.3住宿条件应干净整洁,日常用品保证能够一客一换,卫生应达到GB9663规定的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401T 8-2018 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和服务规范 DB4401 2018 旅游 文化 特色 建设 服务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