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小学教育小学学案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
《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小学教育小学学案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小学教育小学学案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 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课题一:长 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 页,做一做及练习一 5、6 题。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教、学具任务: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
2、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ch ng du n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
3、的长短。(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2 页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HT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
4、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 6 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 5 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
5、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六、全课小结(略)(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题二:加 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 页例题及做一做,第 27 页练习三第 2 题 教学要求: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
6、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 个圆片、5 根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 1 数到 5,再从 5 数到 1。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引导观察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交流汇报问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
7、长有短板书长短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看出来的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3 页 2出示数字,读数。3按顺序填数:()3()5。(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 名同学与 2 名同学走到一起,把 1只红纸鹤与 2 只蓝鹤放到一块儿。(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说明:1 名同学与 2 名同学走到一起 1 只红纸鹤和 2 只蓝纸鹤放到
8、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 1 和 2。(2)教师说明:把 1 和 2 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 3。(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 1 和 2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5)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3发散联想
9、(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 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有 2 只蓝纸鹤,有 1 只红纸鹤,合起来是 3 只纸鹤,2+1=3。有 2 个小朋友,又来了 1 个小朋友,合起来是 3 个小朋友,2+1=3。有 2 个男同学,1 个女同学,一共有 3 个同学,2+1=3。有 1 个女同学,2 个男同学,一共有 3 个同学,1+2=3。(通过观察,得出 1+2=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联想,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
10、验加法含义。(1)做一做的左图 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学生操作,表述含义。(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引导观察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交流汇报问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
11、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看出来的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4 页 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 5 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4+1、1+4、3+2、2+3、1+3、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打开教科书第 23 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边摆边说,学生独立操作,从中体验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3看算式摆一摆。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 2 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
12、法含义的理解。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四、全课小结(略)课题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 32 页、33 页做一做,练习五第 2 题。教学要求: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
13、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具准备:16 袋各种形状的物体。2图形卡片。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设计说明 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
14、子;一组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引导观察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交流汇报问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提问你
15、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看出来的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5 页 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
16、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 6 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
17、种不同形状的实物。(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通过记忆想象,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 1 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
18、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 2 题)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引导观察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交流汇报问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教案 小学教育 小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