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苏教版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苏教版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苏教版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 页 一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苏教版)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是一节新授课。(二)教材简析:在座的数学老师都很清楚,“表内乘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而“乘法的初步认识”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建立“乘法”概念较为困难。所以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使他们逐
2、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扎实地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重点和难点:我们都知道,新概念的建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就更为困难。因此,我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二、说教学目标 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被大家所共识。因此,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
3、数学。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三、说教法、学法 因为乘法的意义是最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就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参与学习。基于这一点,本节课我准备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的观察、操作、交流等形式辅助教学。同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发现探究”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
4、究者、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有成功、学的愉快,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2 页 一套,每个学生 50 根小棒。五、说教学过程(一)说整体设计。在长期的教学中,大家都能体会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所以,我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第一层:创设情境,激发情意(约 7 分钟)第二层:引导探究,
5、概念形成(约 15 分钟)第三层:巩固练习,促进同化(约 8 分钟)第四层:迁移运用,深化新知(约 10 分钟)(二)说局部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课一开始就能够为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有用的、可探索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师:小朋友,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出去玩了吗?都到什么地方玩了呀?这简单的两句话,就会把小孩子的表现欲望充分地激发出来,肯定个个都想把自己的“不平常”经历炫耀给其他同学。正在他们的兴奋中我会趁势话锋一转,说:有一个非
6、常美丽的公园,你们肯定没去过,想去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课件演示教科书 P44 的情境图,P45 的情境图也被浓缩成一个极微小又不易看清的图像,置于情境图中的一棵大树下)。听完这句话,看到这幅图,孩子们可能都会“哇”的一声瞪大双眼,不由自主地投入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正当他们惊叹这美丽的画面时,我将提出问题:“在公园里,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小火车上的人是怎么坐的呢?”引导他们说小火车上每节车厢坐着 3 个人,摩天飞轮的每个吊厢里坐着 4 个人等等,使他们初步体会“相同加数”,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由于 P45 的情境图被浓缩的非常小,可能不容易被观察事物只会直观地看表面的
7、小学生发现,所以我就会继续引导他们观察:“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时可能就会有学生提出“还有些人好像在远处下棋”,或者可能会说“看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抓住这一时机,我说:“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咱们一起过去看看”。(课件把P45 的情境图放大演示)当学生看清是在拼摆图形之后,我将激励学生:你们带小棒了吗?想不想试一试?请用小棒摆出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并照着这一种学摆几个,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看谁摆得又好、又多。(在学生摆的同时,我会巡视一圈)我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在“看中学、说中学、做中学”,不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通过他们自己亲眼看一看、亲口说一说、亲手做一做,获得了真切、可信的
8、感性认识,同时,又满足了小孩子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2、引导探究,概念形成。在这一环节,我准备先让学生在小组里(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说说自己都摆了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是一节新授课二教材简析在座的数学老师都很清楚表内乘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而乘法的初步认识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识相同数相加开始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探究等学习活动使他们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扎实地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重点和难
9、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二说教学目标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被大家所共识因此我依照新课程标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3 页 几个什么样的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在全班交流时,我将找有代表性的几个同学说一说,根据他们的回答我将板书几个有同数连加的和没有同数连加的等式,以便于下边的比较学习。由于二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少,空间观念还很弱,他们头脑中再现的一般都是他所见过的或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图形,可能会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或者简单的房子、树、鱼、船等等。所以就可
10、能出现以下算式。例如:像这样的 3+3+3+3=12(三角形)7+9+4=20(一座房子、一条鱼、一棵树)7+7+7=21(小船)5+5+5=15(三座小房子)现在新课标倡导要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学习。因此,我说:“老师刚才巡视了一圈,看到你们的作品都很优秀,看着你们这些优秀的作品,我也想露一手,所以我也摆了一种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我准备先让他们看这些图形像什么,然后说出每个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并说出加法算式。4+4+4+4+4+4=24 接着,我将为学生出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果老师摆了 50 个这样的图形,要算一共
11、用了多少根小棒”看谁能很快地把算式写出来。这时学生肯定会个个眼疾手快、大显身手,半分钟后我提问:“写完了吗?没有一个人写完呀!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议论纷纷,抓住这一契机,我再说:“老师有一种方法可以在 5 秒钟之内就可以把这 50 个 4 连加用算式表示出来,信不信?”由于学生通过刚才的亲目验证,他们肯定大多数都认为不可能,所以会不相信,这时,我会趁势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之后引出“乘号”教学,我将这样提问学生:“乘法既然是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它肯定就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大家猜一猜,它可能叫什么?”我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所以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会猜到叫“乘号”。然后我边说边写乘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乘法 初步 认识 说课稿苏教版 小学教育 小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