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设计思路一、课前设计系统 (一)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对西域的管理。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域当时的历史环境比较陌生,所以我用图片加视频的方式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七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对于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有一定难度,我设计了为丝路起名环节加深学生理解。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
2、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识读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路线和意义。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方法:小组讨论提问,师生互动答疑激活思维。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述法、小组讨论探究法和多媒体课件。二、课堂实施系统 (一)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和丝路申遗成功图片新闻导入本课;(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内容,师生合作梳理教材基础知识(10分钟);(三)小组合作讨论提问,师生互动答疑激活学生思
3、维(30分钟);(四)当堂达标巩固重点知识;(五)课后拓展:为开发丝路出谋划策。(一)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和丝路申遗成功图片新闻导入本课;【图片】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成功申遗图片。课前我们观看了张骞通西域微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一条道路,也就是丝绸之路。2013年习主席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2014年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韩国和日本也纷纷加入丝路申遗的队伍,2000年前开通的丝绸之路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一再吸引世界的瞩目。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内容,师生合作梳理教材基础知识(10分钟);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学案。教师巡视指
4、导,不时提醒。生:读书、填写学案(学生看书做题7分钟后,找不同组的学生一一回答问题)第1题回答后师:边展西域图边介绍玉门关、阳关、新疆、西域。 师:汉武帝以前,西域被谁控制着?生:匈奴。师:你学过的诗句中,有涉及到“阳关”和“玉门关”的吗?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展诗句非常好!从古人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荒凉、人迹罕至。师:对,西域如此的荒凉,当时还被匈奴控制着,张骞为什么还要冒险出使西域?下面请第二组同学回答第二题第2题回答后师:学生边答边展表格内容图再展张骞通西域图介绍:前138年,张骞西出长安,前往西域,在途中被
5、匈奴扣留十余年,逃脱后继续西行,辗转来到大月氏,但大月氏西迁已久,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张骞归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历经13年才回到长安,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进一步促进中原和西域的友好往来。 过渡:人们沿着张骞的足迹踏出了一条著名的丝绸之路。第3、4题回答之后 师:丝绸之路陆路、海路动图依次强调路线。【图片】出示图片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这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已经沙漠化的楼兰古城;小河公主,她已经沉睡了4000年,但眼睫毛还清晰可见呢;莫高窟1987年就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月牙泉曾被称为“千年不干涸”的沙漠绿洲,70年代围湖造田,几乎干涸。这是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2023 2024 人教部编版 初中历史 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教案 14 沟通 中外 文明 丝绸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70461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