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doc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变化规律及应用计划课3 时教学目标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3、昼夜长短的变化;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5、四季更替和五带教学重点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教学难点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分布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图示法 读图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过 程 导入:出示思维导图,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应用考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回归
2、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2018大连联考)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解析图中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丙地在2326N上;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推断出乙地在02326S之间且接
3、近2326S;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很小(低于10),得出甲地在2326N以北,6634N以南,且距离6634N较近;同理推出丁地在2326S以南,6634S以北,且距离6634S较近。所以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答案D正午太阳高度的三点特殊规律(1)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3)近大远小规律: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考法一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分布规律判断1.(2014课标,4)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
4、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下题。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徐州纬度约为34N,甲国首都纬度约为10N。6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于徐州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较小,故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A项正确;此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项错误;徐州与甲国首都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两侧,故正午物影方向相反,C项错误
5、;由于徐州与甲国首都纬度不同,故两地日出方位角不同,D项错误。答案A考法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2.(2015上海地理,2830)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1)(3)题。(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A.1万千米 B.2万千米C.3万千米 D.4万千米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所以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
6、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第(2)题,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6634,即x2326N,故B正确。第(3)题,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故B正确。答案(1)C(2)B(3)B考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
7、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2.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2024 人教部编版 初中 地理 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教案 正午 太阳 高度 计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