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1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与核心观点是“中和之美”。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 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论述揭示了 “中和之美”的最主要的内涵。“中和” 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其地位是“天下之大本”与“天下之达道”,即为天地万物 的普遍性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本规律。“致中和”的最终 目的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文化讲求天地阴阳各在其位,从而阴
2、阳交感、风 调雨顺,万物繁茂。这是中国文化观念中“天人之和” “阴阳相生”等的理论关怀。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 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追求“形式和谐比例 对称”的“和谐之美”成为其根本的美学原则。朱光潜指出,“在早期希腊,思想家们 首先关心的是美的客观现实基础。毕达哥拉斯派把美看成在数量比例上所见出的和谐, 而和谐则起于对立的统一。从数量比例观点出发,他们找出了一些美的形式因素,如完 整、比例对称、节奏等。“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观 念的体现。中国文化追求人的德行修养达到“天人合一
3、”的“天地境界”。中国古代 “中和之美”的这种沟通天人的功能,与西方美学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是迥然不同的。 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观念,客观上包含着“太极”思维和阴阳相生的观念。它不同 于西方古代、现代哲学与美学的一切主客二分甚至是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 一种相依相融的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特别适合于促进审 美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摘编自曾繁仁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材料二:中国古代以和谐为美早已成为时尚,文艺也追求和谐美,不仅内容和谐、形式和谐、 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而且还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文艺的和谐就是为 了调节人类的和谐。中和就是
4、调节和谐的根本措施和原则。也是和谐美的另一种表现形7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本文没有使用设问手法。“想想,这不是个圆,又是什么呢? ”是反问,不是设问。其 他三种修辞,以文章最后一段为例,比喻有“在荷丛中穿行,如同浮在梦里”,拟人有“而 莲花在月色里睡去,流露着难以言说的美,似乎把一湖心事掩藏起来”,通感有“让荷的 香气和月光的味道一遍遍渗入身心”。故选Do8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写景技巧层面:借景抒情/精选意象。这是一段景物的描写,其中“夕阳照红一湖莲花,莲花在风里摇 曳”“色炊烟袅袅升起”“一群农人牵着耕牛归来”为画面的主体,这里有“夕
5、照、荷花、炊 烟、归家的农人等一系列意象,呈现出傍晚时分团湖的恬静与优美。视听结合。“夕阳照红一湖莲花,莲花在风里摇曳”“白色炊烟袅袅升起”为视觉描写,“一 只只牛蹄敲打着土地,清脆、悦耳,夹杂着几分湿漉,间或一声长眸”为听觉描写,视 听结合,画面生动。动静结合。“夕阳照红一湖莲花”为静态描写,“莲花在风里摇曳”“清脆、悦耳,夹杂着 几分湿漉,间或一声长眸”为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营造了和谐静谧的乡村氛围。俯仰结合/远近结合。“村庄的瓦屋上,白色炊烟袅袅升起”为仰视,“莲花在风里摇曳” 为俯视,“一群农人牵着耕牛归来”为远景描写,描写灵活,视角多变,更有层次感。 用词层面:语言色彩鲜明。“夕阳照
6、红一湖莲花”“白色炊烟袅袅升起运用色彩词语,使画面色彩丰 。用词讲究。“照红”“摇曳”“敲打”“摇动”等描摹形象生动,动词的使用增强了画面的生动。 运用叠词。袅袅远远叠音词既描绘了意象的情态,也传达出和谐优美的韵律。句式层面:多用短句。“傍晚时分”“不多久”“远远地”把时间词和空间词独立出来,形成简短停顿;“清 脆、悦耳,夹杂着几分湿漉,间或一声长咋,摇动一湖荷色句式简短,短句的使用, 使句子简洁明快,活泼灵动。修辞层面:通感。“清脆、悦耳,夹杂着儿分湿漉”本是描绘牛叫的声音,用“湿漉”诉诸视觉和触觉, 打通了不同的感觉器官,引发读者的联想。答出任意三个层面即可。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
7、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试卷第10页,共23页 眼前的团湖。结合“团湖被大批量的荷叶、荷花覆盖,俨然魅力无穷的生命场”和注释“人 们因其形状而习惯称它为团湖”可知,团湖因其形状而得名,作者与团湖邂逅,周游在 这个圆形的世界里。屈原毕生求索的生命“大圆”。结合“那个身心忧悒的人被楚怀王抛弃后,只好风一程、 雨一程,在江南的山水间流转,再次作生命的出发”“屈原遭遇的偏偏是流放。毫无疑问, 团湖是一脉水,汨罗江也是一脉水,纵使从团湖到汨罗江得绕一个大弯,也仅仅数十里 水路。可恰恰就是这曲折的生命线,勾勒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图景他的脚跟丈量的不是 水路,而是某种精神性的距离完成一个冥冥中设下的生命大圆,仿佛水
8、就是他生命 的起点与终点”可知,屈原被楚怀王抛弃,遭受流放,跋涉泅渡的曲折生命线弯弯绕绕, 终于勾勒出了屈原的精神图景,完成了生命的大圆。人世间的种种“人生之圆结合人世间还真像由一个个这样那样的圆组成的。就我来 说,这么些年从乡下出发,以谋食为圆心、为半径,绕着圈跑了很多地方,现如今浑然 不觉转到绿意浓郁的团湖寻求心灵的净化”可知,作者从淳朴自然的乡下走出来,为谋 生不停奔波,辗转多地,生出伤感疲倦,又重回自然洗涤尘俗的心,实现了心灵的净化。 由团湖扩展开的一个“大圆结合“我躺在船头,顺手摘一片荷叶把脸遮着,然后大口 呼吸,口鼻一张一翕间,不单感受到荷的清香,还有天地宇宙的静谧与阔大,像与喧闹
9、 的世界隔着很远的距离。倏忽间,只剩一个由天空、月色、荷花以及湖泊组成的大圆。 我在这样的圆里,什么也不再想,让荷的香气和月光的味道一遍遍渗入身心”可知, 作者在团湖里感受荷的清香,天地宇宙的静谧与阔大,远离世界的喧闹,在由天空、月 色、荷花以及湖泊组成的大圆里享受那份美好。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军臣单于立岁余,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数月,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寒,汉兵亦罢。后岁余,文帝崩,景帝立,而赵王遂乃 阴使于匈奴。吴、楚反,欲与赵合谋入边。汉围破赵,匈奴亦止。自是后,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匈奴
10、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 *城下。伊稚斜单于既立,匈奴入代郡、雁门,杀略数百人。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会博望侯军救至,李将 军得脱,尽亡其军。合骑侯后骡骑将军期,及博望侯皆当死,赎为庶人。其秋,单于怒 昆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昆邪王、休屠王恐,谋降汉,汉 使骡骑将军迎之。明年春,匈奴入定襄等郡各数万骑,杀略千余人。其明年春,汉谋以 为“翕侯信为单于计,居幕北,以为汉兵不能至乃粟马,发十万骑,私负从马凡十四 万匹,粮重不与焉。令大将军青、骡骑将军去病中分军,大将军出定襄,骡骑将军出代, 咸约绝幕击匈奴。单于闻之,远
11、其辎重,以精兵待于幕北。与汉大将军接战一日,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单于自度战不能与汉兵,遂独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 走。初,汉两将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匹。 单于用赵信计,遣使好辞请和亲。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困,宜使为外臣,朝请于 边。汉使敞使于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 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 (节选自汉书匈奴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 /杀虏亦过当/B.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
12、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 杀虏亦过当/C.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 杀虏亦过当/D.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 /杀虏亦过当/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帝指的是汉文帝刘恒,“文”是古代皇帝的谥号之一,具有赞美之意。B. “咸约绝幕击匈奴”与文中两处“幕北”中的“幕”均为“漠”的通假字。C. “汉士物故者”与“前以降及物故”(苏武传)两句中的“物故”含义不同。D. “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中的“相当”指相抵,现在则多用来指两方面差不多
13、。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匈奴军臣单于大举入侵汉朝边塞并杀人抢掠。当汉军到达边塞 时,匈奴军队已经远离,汉军只好撤回。B.匈奴伊稚斜单于在位时,入侵代郡、雁门郡并杀掠几百人,汉武帝派博望侯和李广 率军迎战,最终全军覆没,只有李广逃脱。C.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的第二年,匈奴人侵定襄等郡,次年汉朝派大将 军卫青和骡骑将军霍去病前往围攻并大败之。D.翕侯赵信曾给匈奴单于提出遣使与汉朝和亲的建议,后来又给匈奴单于献计,让匈试卷第12页,共23页 奴迁居到大漠以北,匈奴单于都采纳了。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合骑侯后骡骑将军
14、期,及博望侯皆当死,赎为庶人。(2)单于自度战不能与汉兵,遂独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走。14 .西汉时期的景帝和武帝是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请结合文本分别加以概括。【答案】10.B 11. C 12. B 13. (1)合骑侯延误了与骡骑将军约定的日期,他和 博望侯都被判处死刑,(用爵位)赎罪做了平民。(2)单于自己揣度打不过汉军,便单独与几百精锐骑兵一起突破汉军的包围,向西北 逃走了。 14.景帝:景帝(在内乱的情况下)与匈奴和亲,互通边境贸易。武帝:申明有关和亲的规定,在边境市场贸易中对待匈奴十分优厚;面对匈奴的大举入 侵,派将士全力迎击匈奴。【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
15、意:汉朝派博望侯和李广将军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包围了李广, 李广率领的四千汉军死者过半,杀死的敌人也超过了自己牺牲的人数。“右北平”是“出”的状语,强调“出”的地点,不宜断开,排除AC。“死者”是“过半”的主语,构成主谓结构,不宜断开。排除AD。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重点词的含义的能力。A.正确。B.句意:共同约定越过大漠攻打匈奴/大漠以北。C “汉土物故者”中的“物故”是去世,死的意思,句意:汉朝土兵死亡的。“前以降及物故”中的“物故”也是去世,死的意思,句意: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D.正确。故选Co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16、“汉武帝派博望侯和李广率军迎战,最终全军覆没,只有李广逃脱”错误。左贤王包围 了李广,李广率领的四千汉军死者过半,杀死的敌人也超过了自己牺牲的人数。正好博 望侯的救军来到,李将军才得以脱身,(但)他的军队全军覆没。可知“全军覆没”的只 是李广的军队。故选B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后、延误、迟、迟到;“当死”,(被)判处死罪;“庶人”,百姓、平民。(2) “度”,揣度、推测;“溃(汉)围”,突破、冲破(汉军)包围;“遁、 逃跑。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原文“自是后,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吴楚两国谋反时,汉军包围并攻破了赵
17、国, 自是后,汉景帝又与匈奴和亲,互通边境贸易。可知,为防止内忧外患的局面,景帝对 匈奴怀柔之策与匈奴和亲,互通边境贸易。可概括出:景帝(在内乱的情况下)与匈奴 和亲,互通边境贸易。原文“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汉武帝继位后,申明有关和亲的规定,在边境 市场贸易中对待匈奴十分优厚。“伊稚斜单于既立,匈奴入代郡、雁门,杀略数百人。 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伊稚斜单于继位后,匈奴侵入代郡、 雁门郡,杀掠几百人。汉朝派博望侯和李广将军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左贤王。面对 入侵,虽远必征。可概括出:申明有关和亲的规定,在边境市场贸易中对待匈奴十分优 厚;面对匈奴的大举入侵,派
18、将士全力迎击匈奴。参考译文: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后代。军臣单于继位一年多后,大举入侵上郡、云中郡,每 郡去了三万骑兵,两郡被杀死、抢走的人很多。几个月后,汉军开到了边塞,匈奴人也 远离边塞而去,汉军也就撤回了。一年多以后,汉文帝死了,汉景帝继位,赵王刘遂竟 暗中派使臣去匈奴。吴楚两国谋反时,匈奴想与赵国合谋侵入汉朝边塞。汉军包围并攻 破了赵国,匈奴人也就停止了行动。从这以后,汉景帝又与匈奴和亲,互通边境贸易。 汉武帝继位后,申明有关和亲的规定,在边境市场贸易中对待匈奴十分优厚。匈奴从单 于以下的人都与汉人亲近,往来于长城下。伊稚斜单于继位后,匈奴侵入代郡、雁门郡, 杀掠几百人。汉朝派博望侯和李
19、广将军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包围了 李广,李广率领的四千汉军死者过半,杀死的敌人也超过了自己牺牲的人数。正好博望 侯的救军来到,李将军才得以脱身,(但)他的军队全军覆没。合骑侯延误了与骡骑将 军约定的日期,他和博望侯都被判处死刑,用爵位赎罪做了平民。那年秋天,单于对驻 扎在西方的昆邪王、休屠王被汉军杀死、俘虏几万人的事很生气,想把他们叫来杀掉。 昆邪王、休屠王害怕了,商议投降汉朝,汉朝派骡骑将军前去迎接他们。第二年春天, 匈奴又分别以几万骑兵侵入定襄等郡,杀掠一千多人。那之后的第二年春天,汉朝君臣 商议认为“翕侯赵信给单于献计谋,迁居到大漠以北,认为汉军攻不到那里”。于是便 用粮
20、食喂马,出动十万骑兵,另有自带衣粮马匹的共十四万人,运粮食辎重的车马没有 计算在内。命令大将军卫青、骡骑将军霍去病各领一半部队,大将军从定襄出发,骡骑试卷第14页,共23页 将军从代郡出发,共同约定越过大漠攻打匈奴。单于听说这事,便把辎重粮草运到远方, 率精兵在漠北迎战。与汉朝大将军卫青交战一天,正好天黑,刮起了大风,汉军出动左 右两翼军队包围了单于。单于自己揣度打不过汉军,便单独与几百精锐骑兵一起突破汉 军的包围,向西北逃走了。当初,汉朝两将军大规模出兵围攻单于,杀死匈奴八九万人, 而汉朝士兵死亡的也有几万人,汉军战马死去十多万匹。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派使者 来说好话请求和亲。丞相长史任敞说
21、:“匈奴新败,困乏疲惫,应该让他们做外臣,到 边塞地带朝拜汉朝天子。”汉朝派任敞出使到单于那里,单于听说任敞的主意后,大发 怒火,把任敞扣留不让他回去。在此之前,汉朝也招降了一些匈奴使者,单于也总是扣 留汉朝的使者相抵偿。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大观园里众人结诗社,作诗咏白海棠,宝钗写道: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注:【1】白帝: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故常以白帝代指秋天。15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刻画
22、花主亲手浇灌白海棠,因“珍重”而“掩门”不愿将其轻易示人。B.颔联描写白海棠洗掉了胭脂色,动人的花影在冰雪覆盖的台阶轻轻地摇曳。C.颈联“淡极”“更艳”看似矛盾,实则写出白海棠于淡雅中更显风姿绰约。D.颈联以“愁多”的美玉怎能没有斑点,来衬托白海棠的平和淡然洁白无瑕。16.小说中的宝钗对咏物诗有自己的见解,她说:“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 耳。”宝钗这首诗如何借咏白海棠“寄兴写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宝钗以花自喻(或借咏白海棠自写身份,或暗用庄子“抱瓮 灌畦的典故);首联明写花主对白海棠珍重有加,自喻矜持自重(端庄自持)的处世态度;颔联、颈联描写白海棠洁白无瑕
23、的花容,自喻冰清玉洁的精神追求;尾联描写白海棠在秋天的夕阳中静美绽放,自喻淡然平和(随分从时、宁静自安)的 心性。【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 “动人的花影在冰雪覆盖的台阶轻轻地摇曳”错误。冰雪招来露砌魂”是说带露水的台 阶旁招来了白海棠冰雪般的精魂,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故选B。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 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的处世态度。 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颔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四川省 成都市 双流 中学 月月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