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3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





《教科版3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3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概念目标:1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2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 .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 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教师准备:班级记录
2、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1-6加快溶解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 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一假设一验证一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 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 他人的意见。学习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学习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学习准备:教师准备:量杯一个,玻璃杯4只、竹棒一根、热水、冷水、维生素B21颗。小组准备:玻璃杯6
3、只、搅拌棒1根、30毫升冷水、热水若干份、食盐6份、 水果糖1份、记录纸1张。教学过程:I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1-7混合与分离科学概念目标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科学探究目标1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2 .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3 .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2 ,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1份食盐、1份清洗干净的
4、细沙、1份食盐 与沙混合物、1根玻璃棒、一杯清水、一块石棉网、一个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盒火柴、 一个放大镜、一张咖啡过滤袋、一个漏斗、一个铁架台、一个烧杯。教师准备:过滤过程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增补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概念: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 态.固态和气态存在。过程与方法:1 .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2 .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 验活动。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
5、变化规律。4.思考有关 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科学方法:自主探究、寻求证据。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3 .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核心价值观:对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初步认识。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教具: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学具: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水块1杯,食盐。教学过程:I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2-1感受空气科学知识:1 .
6、知道空气能够流动。2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科学探究:1 .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2 .利用实验证明空气可以流动,有质量。科学态度:1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 .培养细心观察,动手操作,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重点:利用实验证明空气可以流动,有质量。难点:能够细心观察、利用实验证明空气可以流动,有质量,并会总结证据。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科学知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的学习。科学探究: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
7、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难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2-3压缩空气科学知识:1 .空气可以被压缩,它的体积可以变化。2 .知道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科学探究:1 .目标通过实验,感知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2 .通过观票与对比,能发现生活中利用压缩空气的例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乐于探究精神,形成乐于观雾、善于发现的意识。2 .认识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重点:空气可以被压缩,它的体积可以变化,知道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难点:通过实验,感知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
8、课后反思”:2-4空气有质量吗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过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 量。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教学难点:设R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材料准备:自制小天平(一根细长木条,三根细线,铁架台,长尾夹)、气球、橡皮 泥、打气筒、电子秤、一瓶水、一瓶空气等。增补内容教学过程: 一把空气打进书?ii(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过
9、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养与加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羞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 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教学难点:设或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皮球、1个托盘天平。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增补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2-6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目的:1 .知道科学探究
10、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 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 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 .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 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 .J识空彳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重点: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难点: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课前布置:1 .课前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方法)2 .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1)制定实验计划。根据猜想设计实验使望料袋升起来或使彩纸屑飞舞起来(2)小组汇报一下研究计划,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
11、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交 流以及补充。(3)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4)思考讨论: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教学过程:增补内容“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2-7风的成因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空气流动产生风的一些自然现象的观雾,发现,能运 用已有的的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想象力。3、能初步用实验产生的结果来验证某种假设的结论,并运用类比探讨风的 成因。4、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空气流动的原因,以及自然界中空气流动的亲件。教学重难点重点旨导学生认识空气流动是风的开成原因。难点:在学
12、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学会自我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增补内容1-2水沸腾了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 度不再发生变化。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 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增补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2-8空气和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表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