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谈论中国诗歌创作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之前,我想先得看看浪漫主义和 现实主义的定义是什么。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 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而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 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偏向于抒发 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现实主义则是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 存现状的描写。可以说,虽然同为艺术创作类型和思潮,二者却各走各路,分向而驰, 以至
2、于截然不同。我们要知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说法是在20世纪才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也就 是说这两个概念是西洋舶来品,传入我国后遂得以广泛流行为人所用。如此说来,在中 国古代根本就没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说法,我们现在说古代的谁谁是浪漫主义诗人 或现实主义诗人,都是我们在知道这两者的定义之后给古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类型贴的标 签。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去看看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的浪漫主义和 现实主义。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第一位诗人是屈原,他的离骚开创了“楚辞” 和“香草美人,的传统。其诗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多用香草美人比喻君王美政,表现自己 的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感。不过在屈原生活的时代,由于
3、诗歌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绝大 部分诗歌都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个人理想,鲜有现实主义诗歌作品的出现。因此, 我们直接跳到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去比较二者的区别。众所周知,唐代“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这点 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他渴望个性自由和解 放的心理可见一斑。还有,李白为人狂放不羁,生活上纵酒狂歌,“一生好人名山游” (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眉、 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 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这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
4、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 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语言轻快,难怪他会被后世人当做中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了。再来说说比李白小十来岁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圣”杜甫。杜甫经历了唐代由这篇小说主要是以人物的对话构成,中间插入了这一段环境描写,让行文富有变化,增强了文学美感;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 鬓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 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
5、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 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 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俘。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遭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 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 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 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日“诗账二就逮台狱,子瞻知不免, 因自叹日:“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
6、!”因赋二诗托狱 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上见而怜之,自此一意宽释。会以曹太后泣问故,上 意益解。于是黄州之命下矣。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而 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 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僚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 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 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 之,伤悼不欲生。(摘
7、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 B.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 C.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 D.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试卷第10页,共19页A.嘴年,的嘴,指孩童,与陶潜桃花源记中“黄发垂詈,的“垂髻”含义相同。B. “致书欧阳永叔”与
8、荀子劝学“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 C.“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与姚鼐登泰山记“余始循以入”两句中的“始”字用法相同。 D. “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两句中的“乃”字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瞻自幼聪敏,博学多才。对于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皆明了谙熟,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B.苏子瞻因事出官,兄弟分离。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得以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C.苏氏兄弟得罪权臣,饱受迫害。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
9、受了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D.苏氏兄弟相约终老,憾未成行。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答案】10.B 11. C 12. B 13.(1)于是就写了两首诗托狱卒交给子由,狱卒不 敢隐瞒,就把诗交给了皇上。(2)(子瞻)考虑到临近暮年的境况,不想兄弟两人分隔两地生活,于是决定从长江逆流而上到汴州,在陈留走陆路到许州。【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
10、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哲宗继位,子瞻以礼部郎的身份被召回京城,子由跟着升任侍从,兄弟聚会,朋友聚集,把酒言欢赏心适情,正道大振。“子由”为“相继为侍从”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D;“弟兄聚首”“友朋凑集”结构一致,分别成句,排除A。故选Bo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句意:老年人和儿童。B.给予/到达。句意:写信给欧阳永叔(欧阳修)/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 外。C动词,开始/时间词,做状语,最初,一开始。句意:分离聚首的无常之感,从此开 始了/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D.是/竟然,去h句意:就是最终不能够见我子由一面啊/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 这
11、些人。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理解错误,原文是“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 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由此可知是子 由大为感伤,子瞻却安慰他不必悲伤。故选B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因”,于是;“赋”,写;“遗、交给;“遂以上”,省略句,“遂以(之)上工(2) “庶几”,差不多,临近;“溯”,逆流而上;陆行”,走陆路。参考译文:苏子瞻(苏轼),聪明早熟。喜欢读书,亲手抄写过的经书和史书都普遍通晓。每 抄完一本书就变换一种字体,因此书法变得精巧。幼年,就有议论著述。
12、父亲是苏明允 (苏洵),认为他非常出色。二十岁那年,(子瞻)陪着父亲,带着弟弟子由(苏辙)来到成都,拜访张安道。 张安道非常倾慕器重他,写信给欧阳永叔(欧阳修)。欧阳永叔看了明允和子瞻、子由 的文章,非常喜爱,极力推举引荐,于是(明允等三人)声名鹊起。明允去世以后,子 瞻做判官告院,与王介甫(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京城出任杭州的副职。从这时起兄 弟在仕途中分散两地,分离聚首的无常之感,从此开始了。(子瞻)在杭州任职三年没有调动。改任彭城知州后,与子由约定在遭州濮州之间 相会,相伴到彭城,住在逍遥堂。到这时兄弟一别,已经过去七年。子由想到兄弟久别 重逢,二人共处一室互相倾诉离别之苦,内心就有不尽
13、的离合无常之感。子瞻却认为兄 弟为做官在外漂泊分别的时间短,以后退隐歇息在一起的日子会很长,不必悲伤难过。 但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更深了。子由住了一百多天就离开了。(子瞻)调任湖州知州,这年,议论朝政的人(即御史)认为(子瞻的)到任谢表 是毁谤皇帝的,同时摘录了(子瞻)往常写的诗词,认为(他对皇帝)心怀不满。朝廷 派遣中使追捕子瞻,把他押送到诏狱。主管官员发动各州搜集子瞻留存的诗词,杭州呈 上几百首,名叫“诗词清单”,(子瞻由此)被逮捕到御史台监狱。子瞻知道自己灾祸 难免,于是自我感叹说:“命途多舛,遭受这样的痛苦,我死容易,就是最终不能够见试卷第12页,共19页 我子由一面啊! ”于是就写了两
14、首诗托狱卒交给子由,狱卒不敢隐瞒,就把诗交给了皇 上。皇上看到了诗文非常怜惜子瞻,从此决意对他宽大免罪。恰逢曹太后哭泣着询问这 件事,皇上的心结更加解开了。于是(将子瞻贬到)黄州的命令就下达了。哲宗继位,子瞻以礼部郎的身份被召回京城,子由跟着升任侍从,兄弟聚会,朋友 聚集,把酒言欢赏心适情,正道大振。然而元丰诸臣章惇等人也在朝。子由上书揭发他 们所干的奸恶事实,章惇非常生气。因为这个子瞻被贬到五岭以南,子由贬到筠州。苏 门四学士也相继全部离开(京城)。掌权的人还说罪过大处罚轻,又把子瞻贬到德州, 把子由贬到雷州,兄弟二人从此没有来往。元符三年,子瞻北回中原,子由也从雷州回到许州。开始,子瞻已经
15、在阳羡定居, 子由来信催促他回许州。(子瞻)考虑到临近暮年的境况,不想兄弟两人分隔两地生活, 于是决定从长江逆流而上到汴州,在陈留走陆路到许州。正赶上一船人都中暑了,又想 到子由近来用度也很窘迫,不忍连累他。于是(子瞻)又返回阳羡,回到以前住的地方。 不久,病情严重,几天以后就去世了。子由听说(子瞻)去世,悲伤悼念痛不欲生。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秀野种粟韵朱熹阿香一笑走丰隆,雨遍平畴万顷中。旧喜樊迟知学圃,今看许子快论功。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珍重诗翁且强健,东阡南陌兴无穷。【注】次韵:和诗的一种方式。秀野:朱熹朋友刘镉的别号。阿香:推雷
16、车的女神。 丰隆:雷神。樊迟:孔子弟子,曾向孔子请教如何种菜。许子:许行,为神农之学, 手种粟而后食。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借用“阿香”“丰隆”等古代神话传说,抒发了降雨时的欢快心情。B.风雷之后,滂沱大雨解除了万顷农田的旱情,大地迎来了耕种的时机。C.诗人曾为儒家弟子学习农耕而高兴,如今为朋友耕耘的丰收在望而喜悦。D.尾联说自己虽年老却身体好,表达漫步田间小路,尽享无穷兴味的愿望。15.本诗的“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两句颇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 妙之处。【答案】14. D 15.“翻”“弄”赋予自然以人格化,写出稻浪翻滚的远景与稻穗低垂
17、的近景。“郁郁”“垂垂”运用叠词,凸显果实的繁茂与丰硕,摹写逼真,音律和谐。诗人借助虚写,想象秋收之时的美景,强化了春日雨后种粟的喜悦之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根据注释和诗意,尾联是祝愿老友保重身体,希望他能在田间小路漫步吟咏,尽享无 穷兴味,而不是写诗人自己。故选Do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炼句)的能力。“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意思是说深爱着秋季里富有勃勃生机茂盛蓊郁的田 填,其间的庄稼在晚风中摇曳翻滚,雨后的春日里预想不久后的秋收季节定是籽粒成熟, 稻穗低垂的样子,令人欣喜惬意。诗句对仗工整,“遥怜”与“预想”强调两句为想象虚写秋收之
18、貌;“郁郁”对应“垂垂”突出 丰收之景;“翻秋陇”对应“弄晚风”,把大自然写活了,赋予它们人的行为动作,一稣犷 一“弄”极富生活情趣,生动形象亲切可感,富有诗情画意,让人身临其境,写出稻浪翻 滚的远景与稻穗低垂的近景,远近结合,化静为动,富有生机和活力,感染力强。“郁郁”“垂垂”均为叠音词,形容词性,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和秋季的 硕果,诗人借助想象虚写秋收之时的美景,强化了春日雨后种粟的喜悦之情,实虚结合, 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深厚。六、情景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神态描写,突出在赤壁之战的战场上,周瑜 从容自信、指挥若定、胆略非凡
19、、击败强敌的两句是“,(2)师说中,对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从师这种现象,韩愈最后评价是“,试卷第14页,共19页(3)古人常借助猿啼来表情达意,而由于个人遭际的不同,传递的情绪也会有所区别。比如,同样写猿啼,登高中“”就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5 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答案】 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风急天高猿啸 哀深水荡漾清猿啼【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I啬橹、遗、急、深、漾。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年画被喻为挂在墙上的寓言,自从它出现后,便与春节 ,点亮寒风中空 落的墙壁。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 的艺术形 式
20、。虽然中国年画经过了几代发展,内容也 不断革新,但是那些最早从中国老百 的传统典籍和民间故事里衍生出来的年画,却像一本教科书,教化育人, 洞彻事理。 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道德教育、信仰传承, 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年画,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美好人世间的 万花筒,它让我们可以直观地筑见自己心中的想象,在辞旧迎新中感悟生命的真谛。让 我们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再教育中,看到了悬挂在中国百姓心中的年景,那是丰盈的日 子,美好的生活。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
21、19 .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答案】17.形影相随喜闻乐见与时俱进耳熟能详18.年画不仅是文化流通、 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道德教育、信仰传承的作用,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19. C【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第一空,这里强调年画从出现后就与春节联系在一起,故填“形影相随:形影相随意 思是如同影子随着形体,一刻也难分离。第二空,这里强调年画是百姓很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故填“喜闻乐见”。“
22、喜闻乐见”意 思是喜欢听,乐意看的意思,多指文学艺术作品受人欢迎。第三空,语境强调年画内容上与时代共频,共同发展。故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意 思是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第四空,语境讲老百姓熟悉的,了解的“传统典籍和民间故事”,故填“耳熟能详“耳 熟能详”意思是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语序不当,“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道德教育、信仰传承”语 序错误,前后分句主语都是“年画”,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第一个分句关联词放在主 语之后,将“不仅”放在“年画”之后。成分残缺,“承载着道德教育、信
23、仰传承”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传承”后加”的作用工 可修改:年画不仅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道德教育、信仰传承的作用, 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波浪线句子“年画,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年画”比作镜子”万花筒”表现年画反映了社会和生活百态。A.借代,杜康借代酒。B.拟人,将“黄花”人格化,以“憔悴”来写花的凋零姿态。C比喻,将“刘裕”比作“虎工写出了刘裕北伐的气势强盛。D.双关手法,“朱颜”一词双关,既指宫殿建筑的颜色,也指生活于其中的人。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云南省 昆明市 一中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