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2: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编制组二零二三年三月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本标准征求意见工作正在进行中。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 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在国内外文献资料中未见同类标准。八、贯彻实施标准的要求、措施等建议(必要项)由于受监测目的变化的影响,修订前的三江源生态监测技 术规范已不具备指导现阶段反映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监 测需要,建议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 实施。九、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提出下次复审时间,其他应说明 的事项(选填项)本标准对开展三江源地区生态监测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 用
2、,且能够结合各部门实际工作进行业务化开展相关监测工作, 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附件:预审意见汇总处理表负责起草单位: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序号标准条款意见内容提出意见专家处理意见和理由11“地面监测监测内容”应改为“地面监测内容”省气象局采纳,已修改24. 2.1表1中“早地”应改为“旱地”省气象局采纳,已修改3IIIJ S建议将二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前言中参加编制单位“青海省水土保持局” 建议修改为“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青海省 水文水资源局”建议修改为“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省水利厅采纳,已修改4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3、”前后重复,建议 删除一个省水利厅采纳,已修改55. 1.6方便管理原则中“监测工作可以按计划进行,能够进行有效管理”建议修改 为“监(观)测点位交通便利,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管理”省水利厅采纳,已修改62规范性文件中应避免出现“本文件”等字样的表述内容省水利厅未采纳,该表述无误72建议补充土地利用、地下水、草地、生物多样性等调查监测相关标准和技术 规范省自然资源厅部分采纳,已修改83建议补充术语和定义,对规范出现的术语解释说明省自然资源厅采纳,已修改94根据目前调查监测工作精度要求,复合影像合成与融合处理相关内容;几 何校正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省自然资源厅采纳,已修改104.2. 1结合
4、土地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复核表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表一 级分类和二级分类,如耕地应包括水浇地,林地划分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 其他林地,草地按照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和其他草地划分等省自然资源厅未采纳,此项工作为省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实施,分 类体系采用环保部门使 用的LUCC分类体系11根据土地、森林、草原、地下水等资源调查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完善调查监 测相关内容,明确监测因子、指标、监测方法、频次、技术要求、工作步骤 和监测成果。补充湿地监测内容省自然资源厅未采纳,本文件为开展三 江源区生态环境要素监 测的技术标准,而非资源 调查的技术标准。12建议补充监测评价相关内容省自然资源厅
5、未采纳,三江源监测评价 的相关标准已制定13补充监测结果,对监测报告和数据资料提出规范要求省自然资源厅未采纳,数据规范分析与 报告编制非本标准的关 注内容14附录A复核附录A “三江源区生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省自然资源厅采纳,已复核154.2. 1“表1林地二级分类”建议考虑国土 “三调”分类体系。省林草局未采纳,此项工作为省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实施,分 类体系采用环保部门使 用的LUCC分类体系165.2. 1.3“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草地类型、利用方式植被盖度、高度、频度、生物量 和叶面积指数等。”建议修改为“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草地类型、利用方式、 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盖度、高度、
6、频度、生物量等”。省林草局采纳,己修改175. 2. 2. 1“湿地植被固定样地面积不小于10km,设置200mX4m的样带进行监测” 修改为“湿地植被固定样地面积不小于10km2,典型布设3个200nlX4m样 带或者同等面积样方进行监测”省林草局采纳,已修改182. 2. 2. 3建议删除“叶面积指数”指标,因叶面积指数多用于作物的指标,用于高寒 草甸植物不合适,实际操作存在困难。“湿地植物群落结果监测采用200mX 4nl的样带,以中心线为准,兼顾中心线两侧各2米的区域进行区划调查。” 建议修改为“湿地植物群落结果监测采用200niX你的样带或者同等面积样 方,以中心线为准,兼顾中心线两
7、侧各2米的区域进行区划调查”省林草局采纳,己修改195. 2. 4. 4“监测过程参照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GB/T24255-2009)进行监测”建 议修改为“监测过程参照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GB/T24255-2009)和全 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技术规定(2019年修订)进行监测”。省林草局采纳,已修改20土壤和水份相关指标测定是否涵盖湿地范围,建议土壤和水份分布点充分考 虑森林、草原、湿地等各生态类型。省林草局未采纳,项目组认为土 壤水份、养分等指标更适 合于在较小尺度上做长 期监测或更加深入的科 学研究中,不适合在区域 尺度上的大范围监测。213术语中的生态和生态系统,建议保留生态系统
8、,将生态删除。省林草局采纳,已修改225.2. 1建议将草地生态监测中的样地确定为具体的控制面积。省林草局未采纳,由于草地监测样 地控制面积应结合实际 情况进行确定,因此无法 在标准中给出具体的控 制面积。235.2. 1.4精简监测方法的表述,“草地监测采用样方法,样方面积为ImXlm,灌从草 地监测样方面积为2nlX5m,至少重复3次,监测采用现场调查法、现场描 述法、资料收集等监测过程参照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范(DB63/F209T994) ”建议修改为“草地监测采用样方法监测过程参照青海 省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范(DB63/F209T994) ”省林草局采纳,已修改24监测过程”参照
9、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范(DB63/F209T994) ”等表 述内容略多,建议继续下分为监测方法:样方法。监测频次和样方面积等, 分层次介绍。省林草局部分采纳,由于三江源监 测涉及多个部门,因此监 测频次,样方面积等需各 部门结合自身工作需要 进行确定。25表4中“6剧烈”的植覆被盖度修改为5机三江源国家公园 管理局采纳,已修改264. 2. 4. 1监测方法中增加无人机监测,同步监测牧草的质量,即分辨毒杂草和可食性 牧草,从而提高监测数据支撑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性。三江源国家公园 管理局未采纳,考虑到监测成 本,可由监测部门根据工 作需要进行增加。275.2. 1.2监测内容中增加对草地物候
10、特征、根系特征、草地环境条件以及微生物动态 监测三江源国家公园 管理局未采纳,考虑到监测成 本,可由监测部门根据工 作需要进行增加。285.2. 1.4监测方法中增加采样和长期定位监测的样方法。三江源国家公园 管理局未采纳,采样和长期定位 监测样方已存在。295. 2. 2. 2监测内容中增加对水文变化的监测三江源国家公园 管理局未采纳,水文变化为评价 内容,针对评价已发布了 相应的地方标准305. 2. 3. 1样地设置中“林下植被样方面积乔木和灌丛群落均为28.5mX28.5m”修改 为“林下灌从群落样方面积为28. 5mX28. 5m”三江源国家公园 管理局部分采纳,已修改315. 2.
11、 4.2监测内容中增加沙丘移动速度、环境和土壤的响应指标监测三江源国家公园 管理局未采纳,考虑到监测成 本,可由监测部门根据工 作需要进行增加。目录一、工作简况1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2三、主要起草过程2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必要项).4五、主要条款的说明5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8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8八、贯彻实施标准的要求、措施等建议(必要项)8九、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提出下次复审时间,其他应说明的事项(选填项).8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L1任务
12、来源2011年7月1日,由原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编制 的青海省地方标准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 (DB63/T993-20U)正式发布并实施,自该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以 来,较好的指导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生 态监测项目的顺利开展。2020年5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邀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专家和省内外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中心历年起草、制定的规章制度 和地方标准进行梳理和清理。在专家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2011 年公布实施的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已不满足三江源区生 态监测的实际,因此专家组最终认定需对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 规范进行修订。L2起草单位、协作单位起草单位: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13、协作单位: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省草原总站。1.3 .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李志强男高级工程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项目负责人,负责标准撰写窦筱艳女正高级工程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指导,标准质量把关聂学敏男高级工程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指导,参与标准撰写何灼伦男高级工程师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技术指导,参与标准撰写戚忠男三级主任科员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技术指导,参与标准撰写李晓东男高级工程师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技术指导,参与标准撰写马文文男工程师省草原总站技术指导,参与标准撰写鲁子豫男高级工程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参与标准撰写王雅雯
14、女工程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参与标准撰写马超男工程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参与标准撰写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随着三江源二期工程生态监测项目的不断推进,至2020年 底已完成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的各项任 务。为持续做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监测工作,保障生态环境要素监 测数据的连续性,自2021年开始,三江源生态监测专项工作已 纳入各部门例行监测任务,监测目的也已由反映工程实施成效调 整为反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因此修订三江源生 态监测技术规范,保证后续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必要。 三、主要起草过程3.1 前期工作依托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的实施,三 江源
15、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在生态监测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较好 的指导了草地、森林、湿地、沙化土地、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 气象因子和环境质量监测等地面监测工作和土壤侵蚀、植被长势 和生态环境状况等遥感监测工作,为科学评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 建设一期、二期工程成效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自2021年三江 源地区生态监测工作纳入部门例行工作后,监测目的也发生了相 应的改变,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部分监测指标设置不合理,监测站 点设置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因此,修订三江源生态监测技 术规范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基础。3.2 主要起草过程1、成立编制组标准任务下达后,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标准承担单位 和负责人成立了由省生态
16、环境监测中心牵头,省水文水资源测报 中心、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省草原总站参 与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标准编制组,并制定的相应的工作计划,明 确了项目成员的分工。2、资料收集由于本标准的编制,涵盖了草地、森林、湿地、沙化土地、 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气象因子和环境质量监测等不同领域, 涉及了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两种技术手段,因此针对本标准制定 的需求,编制组收集了各行业的相关标准,研读了相关文献。主 要收集的标准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起草规则(GB/T1. 1-202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7、)、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地表水环境 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91. 2-202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标准(试行)(GB36600-2018 )、水位观测标准 (GB/T50138-2010 )、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 (GB50159-2015),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2015)、地下水监测规范、湿地分类(G水T24708-2009)、沙化土地监 测技术规程(GB/T24255-2009)、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
18、-2002),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L419-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林地分类(LYT1812-202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GB/T26424-2010)等。(3)研究分析与标准编制在结合我省各行业部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编制任务分 工,按照DB63/T 1789-2020的要求,由各任务承担人提供相应 的内容。U!、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 的关系4.1 修订原则和依据标准的修订遵循“针对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编制 过程中参考了各行业部门的相关政策、技术标准与规范,具备一 定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4.2 与
19、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经对现行法律、法规、标准与本标准相比较,为发现相互矛 盾与抵触的条款冲突,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 方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五、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标准是对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的第一次修订。主 要修订内容如下:(1)更改了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相关内容;(2)增加了 “植被覆盖度监测”的相关内容;(3)更改了 “湖 泊水域面积动态监测”的相关内容;(4)删除了 “沙化土地动态 监测”的相关内容;(5)删除了 “监测站点位布设”的相关内容;(6)更改了 “草地生态监测”的相关内容;(7)更改了 “湿地 生态监测”的相关内容;(8)更改了 “森
20、林生态监测”的相关内 容;(9)更改了 “沙化土地监测”的相关内容;(10)更改了 “水 土保持监测”的相关内容;(11)更改了 “水土保持监测”的相 关内容;(12)更改了 “气象监测”的相关内容;(13)更改了 “环 境质量监测”的相关内容;(14)删除了 “附录B-附录BB”的相关内容。具体修订内容见表2。表2修订内容一览表序号修订内容修订前修订后备注1规范性引用 文件修订前涉及的相关标准。更新了本文件中涉 及的相关标准2植被覆盖度 监测未规定。补充植被覆盖度监 测内容及其算法依据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 生态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DB63/T1342-2015)进行修订3湖泊水域面 积动态监
21、测未规定具体算法。对湖泊水域监测方 法进行调整依据高原湖泊、水库水体面 积遥感监测规范 (DB63_T 1680-2018 )进行修订4沙化土地动 态监测规定了沙化土地冻土监测 相关内容。删除。5监测站点 (位)布设规定了监测站点(位)的 类型和布设要求,规范了 监测点的编码原则。删除。目前各行业部门已经三江源区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调整为 例行工作,原有的站点已满足 工作需要,同时根据行业部门 的工作需求,部门已布设的站 点可纳入今后的工作中,因此 删除了站点布设的相关内容。6草地生态监 测样地设置草地监测样地按长期监测 标准样地设计,样地一经 确定,不再轻易变更。样 地的大小至少要满足有效
22、 监测10年,每年7-9月植 被生长盛期监测1期,固 定样地设置的面积不小于 10km2,同时监测位点面积 不小于40mX30m。样方设 置采用固定和随机两种方 法。样地选择应在生态 系统类型一致的平 地或相对均一的缓 坡坡面上,具有一 定的代表性和典型 性,样地的面积大 小按长期监测标准 样地设计,样地一 经确定,不再轻易 变更。7草地生态监 测监测指标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草地面 积、草地类型、草地动态 变化、载畜量、利用方式、 盖度、高度、频度、株丛 数、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监测指标主要包括 草地类型、利用方 式、植物种类组成、 高度、盖度、频度、 生物量、叶面积指 数。监测指标删除了草地面积,
23、草 地动态变化、载畜量、株从数 等监测指标,增加了植物种类 组成监测指标8草地生态保 护与建设工 程跟踪监测草地保护工程调查、草地 保护工程植被跟踪监测内 容删除了草地保护工 程调查、草地保护 工程植被跟踪监测 内容。9湿地生态专 项监测监测指标为湿地面积、湿 地类型、湿地动态变化、 载畜量、利用方式、湿地 植被类型、湿地植被面积、 湿地植被分布、植物种类 组成、盖度、高度、叶面 积指数、建群种、草本植 物生物量、灌木群落生物 量、浮游植物生物量、水 生植物现存量、草本植物 群落第一性生产力等监测 指标,增加了生物量指标。监测指标为湿地类 型、湿地面积、利 用方式、湿地动态 变化、植物种类组
24、成、高度、盖度、 生物量、叶面积指 数。删除了载畜量、建群种、草本 植物生物量、灌木群落生物量、 浮游植物生物量、水生植物现 存量、草本植物群落第一性生 产力等监测指标,增加了生物 量指标10湿地生态专 项监测湿地工程调查、湿地工程 植被跟踪监测内容删除了湿地工程调 查、湿地工程植被 跟踪监测内容。11森林监测专 项监测指标森林面积、林地 类型、森林动态变化、载 畜量、利用方式、郁闭度、 林木种类、高度、叶面积 指数树冠、胸径、生长量、 蓄积量、高度、盖度、频 度、生物量。监测指标林地类 型、森林面积、利 用方式、森林动态 变化、林木种类、 郁闭度、高度、树 冠、胸径、生长量、 蓄积量、叶面积
25、指 数、植被组成、高 度、盖度、频度、 生物量。删除了载畜量指标,增加了植 被组成指标12森林保护工 程跟踪监测沙化土地治理工程调查、 沙化土地治理工程植被跟 踪监测内容。删除了沙化土地治 理工程调查、沙化 土地治理工程植被 跟踪监测内容。13沙化土地监 测监测指标:沙化土地面积、 沙丘移动速度、沙化土地 动态变化、植被类型、盖 度、高度、频度、生物量。监测指标:沙化土 地类型、沙化土地 面积、利用方式、 沙化土地动态变 化、植被组成、高 度、盖度、频度、 生物量。删除了沙丘移动速度,植被类 型;增加了植被组成指标14沙化土地治 理工程跟踪 监测森林工程调查、沙化土地 治理工程植被跟踪监测内 容。删除森林工程调 查、沙化土地治理 工程植被跟踪监测 内容15水文水资源 监测规定芈文水资源监测指 标和方法完善了监测指标和 方法16水土保持治 理工程工程监测内容包括工程类 型、工程规模、工程分布、 工程进度等。删除水土保持工程 实地调查17气象监测规定了气象监测指标和方 法完善了监测指标和 方法18环境质量监 测专专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修改为濒次连 续监测,监测时间 为全年19附录规定了三江源生态监测站 (点)基本信息登记表、 专项监测调查表、统计表, 提供了监测点位示意图。删除了附录B-附 录BB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