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1).docx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检测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学者散文是指学者创作的散文,也包括具有学识与学养的“学者型”作家写作的散 文。学者散文在表达上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但其思想本质是理性的,应当 具有启蒙性。学者散文是否具有启蒙性,首先看学者散文是否有深刻的思想,是否表现了文化批 判的深度与力度。学者在散文写作前,要先建立认识与洞察世界万物的理性,一种自觉 的批判理性。离开了理性的法则,也就抽掉了文化批判的灵魂。学者面对自己言说的对 象,必须将自己“介入”文本,发表自己的立场观点,抒
2、发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尤其 在大众审美取代文学审美、作品变成商品、审美价值发生偏移和混沌的当代,学者散文 的作者应该比一般散文家多一层理性思考,多一层理性的穿透,多一层诗性的智慧,用 自己的学养和学识理性穿透历史时空,有针对性地去阐释各种各样的文化症结。然而, 当代学者的散文创作似乎缺失了这种文化批判的理性,就文学学者的散文来说,经常见 到的是复述式(复述著述内容)、抚慰式(友情慰问评点)、赞美式(浮夸溢美肯定)、 棍棒式(主观武断否定)的批评。这类散文缺失客观公正,与理性的文化批判相去甚远。作者的自我形象被自我遮蔽 或者说自我被屏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作为的悲哀。“干预”自我,是学者散文启蒙
3、性的另一个方面。对自我进行“干预”,就是鲁迅 所说的“自我解剖”,这对学者散文尤为重要。严格说来,自我解剖最重要的是要会批 判自我“国民性”中“瞒”和“骗”的阿Q性。鲁迅对友人说过:“我自己总觉得我的 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他将自己的“国民性”称之为“毒气”与“鬼气”。巴金将个 人“国民性”中丑陋的东西,比喻为自己身上挤出的“毒疮”与“脓血”。鲁迅与巴金 将本真的、赤裸裸的自我灵魂交给读者,这为文学史树立了严格自我解剖的典范。两位 作家分别在“五四”和新时期的思想启蒙之中,率先提出启蒙主张并自我践行,都是为 了批判全民族愚昧落后的国民性,而使整个民族通过启蒙觉醒过来。(摘编自吴周文学者散文的启
4、蒙性与自我的精神启蒙)C.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日/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 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D.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日/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 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劫之指胁迫刘晔,“劫”字与红楼梦中“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的“劫”字含义不同。B.案问指查办审问,“案”字与聊斋志异促织“成妻纳钱案上”的“案”字含义不同。C.若军指你的军队,若”字与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5、”的“若”字含义相同。D.不听指不听取、不接受意见,“听”字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听”字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宝想要裹胁百姓到长江以南,希望借助刘晔的地位和名望来达成目的,刘晔冷静 应对,邀请郑宝到自己家中宴饮,并趁机杀死了他。B.刘晔头脑清醒,他解除自我危机后,没有贸然将郑宝的部下收为己用,因为他知道 对他们进行整编,必然会引起怨恨,局面难以持久。C.刘晔洞察时局,他能看出孙策求盟背后潜藏的危机,积极劝阻刘勋讨伐上缭;也了 解蜀地君臣的特点,知道蜀地安定之后攻蜀的忧患。D.刘备初占蜀中就远行夺取江陵,刘晔劝谏曹操在蜀地人心未定之时主动出击,免
6、留 后患,可惜曹操并未采纳他的意见而错失伐蜀良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晔以其众与庐江太守刘勋,勋怪其故。(2)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14 .刘晔阻止刘勋讨伐上缭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10.B 11. C 12. A 13. (1)刘晔把郑宝的部下交给庐江郡太守刘勋,刘 勋对他这样做的原因感到奇怪。(2)以主公的英明,趁其崩溃时率兵压境,一定能取胜。14. 上缭城堡坚固,壕 沟深广,易守难攻,不能短时取胜。口孙策极可能趁国内空虚进行偷袭,刘勋最终会进 退维谷。【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孙策对刘勋强大的军队实力颇为忌惮,
7、假装言辞谦卑地对刘勋表示顺服说:“上 缭的宗党民众屡次欺负本郡,我打算进攻他们,但路远不便。上缭很富庶,希望您进兵试卷第10页,共19页 讨伐,我愿出兵作为外援。”并用珠宝来贿赂刘勋。刘勋大喜,内外一致向他祝贺,只 有刘晔不这样做。“伪”动词,假装,后要跟宾语,所以“伪”放后一句,排除AC。“上缭宗民数欺”中“欺”后缺宾语,所以“鄙郡”放前句作其宾语,“鄙郡”后断开,排除D。故选Bo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 “劫”字含义不同。红楼梦中的“劫”是梵语“劫波的省称,佛教称世界由生成至毁 灭的一个轮回为一劫。句意:又不知道过了几世几年。B. “案”字含义不同。“成妻纳钱案上”中的
8、“案”是桌子的意思。句意:成名的妻子把钱 贡放到香案上。C.“若”字含义不相同。“若军”中“若”的意思是“如果”,句意:如果军队。“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中的“若”指你的意思,句意: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此项错 误。D. 听”字含义相同。“听臣微志”的“听”指听许,同意。句意: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 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邀请郑宝”错,根据原文“会曹操遗使诣州,有所案问,晔要与归家”可知,刘晔邀 请的是曹操的使者,并不是郑宝。郑宝是自己来刘晔家中拜见使者时被刘晔趁机留下的。 故选A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与”,交
9、给;“怪”,对.感到奇怪;“故。原因。(2) “因”,趁着;“倾。侄U塌,崩溃;“克”,取胜。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也”可知,上缭虽小,但城堡坚固, 壕沟深广,易守难攻,不会在短时间内取胜。根据“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的 意思,大军在外变得疲劳困乏而后方空虚,如果孙策乘虚袭击我们,后方便难于自守。 这样,则将军进被敌人压制,退又无家可归可知,刘晔认为孙策极可能趁国内空虚进行 偷袭,刘勋最终会进退维谷。参考译文:建安四年,扬州地区叛匪首领郑宝打算裹胁百姓到长江以南,因为
10、淮南人刘晔出身 皇族,本人名望又高,他准备胁迫刘晔,以刘晔的名义来发动此事,刘晔对此很忧虑。正好曹操派遣使者到扬州查办审问一件事情,刘晔就邀请使者同自己一道回家。郑宝前 来拜见使者,刘晔留他参加宴会,亲手用刀杀死郑宝,砍下他的头颅来命令郑宝的部下, 郑宝数千部下都被镇服,推举刘晔作首领。刘晔把郑宝的部下交给庐江郡太守刘勋,刘 勋对他这样做的原因感到奇怪。刘晔说:“郑宝军中没有纪律,部众向来靠抢掠百姓取 利。我一向没有资才,而又要对他们进行整编,必然会引起怨恨,局面难以持久,所以 把这些人交给您管辖。”孙策对刘勋强大的军队实力颇为忌惮,假装言辞谦卑地对刘勋 表示顺服说:“上缭的宗党民众屡次欺负本
11、郡,我打算进攻他们,但路远不便。上缭很 富庶,希望您进兵讨伐,我愿出兵作为外援。”并用珠宝来贿赂刘勋。刘勋大喜,内外 一致向他祝贺,只有刘晔不这样做。刘勋问他原因,刘晔回答说:“上缭虽小,但城堡 坚固,壕沟深广,易守难攻,不会在十天之内攻克。大军在外变得疲劳困乏而后方空虚, 如果孙策乘虚袭击我们,后方便难于自守。这样,则将军进被敌人压制,退又无家可归。 如果大军一定要出击,灾祸今天就会到来。”刘勋不听取他的意见,于是讨伐上缭,到 达海昏。这时,孙策听说刘勋在海昏,自己与兼任江夏郡太守的周瑜率领二万人袭击刘 勋的根据地皖城,攻克该城,俘虏了刘勋的妻子儿女以及部曲三万余人。刘勋向北归附 曹操,刘晔
12、跟随着他。建安二十年,魏公曹操攻占了汉中,丞相主簿司马懿向曹操建议: “刘备靠奸诈劫持了刘璋,蜀人还没有归附他,他却去远行争夺江陵,这个良机不可错 失。”曹操说:“人都是苦于不知足,既得到陇地,又眼望着蜀地耶!”刘晔说:“刘 备,是人中豪杰,做事有章法,但是缓慢;取得蜀地时间不长,还不能依靠蜀人。我们 刚刚攻取汉中,蜀地之人受到很大震动,非常恐慌,势将自行崩溃。以主公的英明,趁 其崩溃时率兵压境,一定能取胜。如果稍有迟缓,诸葛亮擅长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 勇冠三军而为将,蜀地人民安定以后,据守险要之处,我们就很难进攻了。现在不去攻 取,必将成为我们的后患。“曹操没有听从这些建议。七天后,蜀地来
13、降的人说:“蜀 中一天发生数十次惊忧,守将虽然以斩杀来弹压,仍然安定不下来。“曹操问刘晔:“现 在还能进攻吗?“刘晔回答:“现在蜀地已初步安定,不能再进攻。”于是撤军。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 轻度,拼却鬓双华。徒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 试卷第12页,共19页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口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来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 调离长江前线,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
14、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口东山老, 指东山再起的谢安,东晋著名宰相谢安,从隐居的东山进入仕途,涮水一战,击溃了苻 坚的百万大军。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四句点明了时令和词人居所的幽静偏僻,衬托出词人隐居时平静闲适的心境。B.上片最后两句写词人来到太湖边上,凝望着宽阔湖波、绚丽彩霞,他仍然难忘世事。 C.上片“流年轻度”立足于时间,下片“遍天涯”则从空间着手,强调了自己一事无成。 D.下片写景与抒情交互进行,以抒情为主;景物起到衬托作用,借以表现词人的内心。 16.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的心情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A 16. 运用衬托(借景抒情
15、)。上片通过写秋色、太湖的美景,衬托了 词人虽已隐居,但内心仍不平静,难以忘怀世事;口直抒胸臆。“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表达出词人对时局的不满;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写词人恨新雁带来边疆强敌压境、边马哀 怨的消息,表达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口用典。“归来三径重扫,表现作者的隐居之情,“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借用谢安的 典故表现词人不忘收复失地的抗金志向。【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 .“平静闲适”错。开头两句写了霜降那天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三四句写了词人居住在 幽静偏僻的地方,衬托了词人开朗胸怀,但从整首词来看,本词抒
16、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 对时局的忧虑,词人的内心并不平静闲适。故选Ao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借景抒情。上片起首四句先写晚年生活的环境和乐趣。暮秋的景物渐渐地呈现出苍老深 暗的颜色了。伴随深秋而来的,自然是凛冽的冰霜,以及那“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 世有春风”性本高洁的菊花,即词里所说的黄花。简陋的小屋掩映于秋色黄花之中,屋 前是曲折倾斜的小路。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门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 的九曲愁肠。直抒胸臆。“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问” 字,说明他不甘寂寞,时时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白白地看着年 华轻易
17、逝去,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国难当头,我能甘心服老吗?表达出词人对时局的 不满;“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茄。”“悲风”之前加上“却恨”,强化了 词人的情感波澜,即由怅惘不安进而愤愤不平了。因为冉冉飞翔于白云之间的新雁带来 了敌人侵扰的消息,边境很不安宁。用典。“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陶渊明典故,写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扫扫荒芜的 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表现作者的隐居之情;“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在当今时代,没有人能像谢安那样,指挥若定地歼灭敌人,也是说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 “谈笑净胡沙”作者运用反洁语气,长声仰叹,既是精忠报国的宣言,也是对腐朽朝廷的 愤怒控告。五、情
18、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 的心意的诗句是:“,(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赞扬了古代圣人“,”的正确态度。(3)用语言摹写乐器弹奏的声音,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两句写出乐声激昂、极具爆发力。【答案】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掇”“犹”“迸”“突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研究文学,不精通一两种外文是不行的。不管过去的中国文学如
19、何优美,如果我们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我们就难免对本国文学不能深入了解和欣赏。我们想要放 宽眼界,多吸收一点新的力量,就需要作大规模的系统的翻译。谈到翻译,这并不是一件 之事,译一本书比自己写一本书要难得多。要译 一本书,起码要把那本书读得透彻。()。每一个字在一国语言中都有很长久的历史,试卷第14页,共19页 在历史过程中,它和许多事物情境发生了联想,和那一国的人民生活状态打成一片,产 生了一种特殊的情趣韵味。各国各地的事物情境和人民生活状态不同,同指一事物的字 所引起的联想和产生的情趣韵味也就不同。比如我们尽管把“海”译“sea”或是以“willow”译“柳”,所译的是字典直指的意义,但是“
20、sea”字在英文中和“柳”在中 文中的特殊韵味则无从译出。外国文字最难了解和翻译的便是这种联想的意义。其次就 是音美。西文字多复音;中文字多谐声字。由于中西文字在发声上些经也为 使得译者 为了兼顾上下句的音乐和谐常常无从下手。有时原文句子本来朗朗上口,但译文却翻译 得 ;有时原文本来意味深长,译文却翻译得索然无味。文字传神,大半要靠声音节奏。声音节奏是情趣韵味最直接的表现。对于文学作品,无论是阅读或是翻译,如 果没有抓住它的声音节奏,就难免完全失去它的精美。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20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准确翻译出字的直指义,才能够透彻地了解原文B.只要准确翻译出字的直指义,就能翻译出作品的精妙所在C.不仅要读懂作品的内容,还须看懂文字背后的情趣韵味D.只要读懂了作品的内容,就能看懂文字背后的情趣韵味【答案】18.匚坐井观天 口轻而易举 诘屈鳌牙19.由于中西文字在发声上差异很大,译者为了兼顾上下句的音乐和谐常常无从下手。20. C【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可知,实际上我们知道的很少,据此可填“坐 井观天”。坐井观天:是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眼界小、见识少。第二空,根据后文“译一
22、本书比自己写一本书要难得多”可知,语境强调翻译并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据此可填“轻而易举二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第三空,根据前文“有时原文句子本来朗朗上口”可知,后文的转折是和前文的“朗朗上 口”形成对比的,据此可填“诘屈鳌牙二 诘屈鳌牙:文字深奥,音调艰涩,不易诵读。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由于使得”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删去“由于”或“使得”。二是“悬殊很大”成分赘余,可删去悬殊”,改为差异很大工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括号后面的几个句子主要在讨论在不同国家语言中“同指一事物的字所引起的联
23、想和产 生的情趣韵味也就不同,而A、B项与后文衔接不紧密,且B项与后文“比如我们尽管 把,海,译,sea,或是以,willow,译,柳、所译的是字典直指的意义,但是sea,字在英文中和 用在中文中的特殊韵味则无从译出”观点相矛盾,可排除ABo D. “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可排除。故选Co七、语言表达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曾经有一个心理测试,是关于习惯性早到和迟到的。心理学家把受试人群粗略地分 为A型和B型人群。A型是习惯性早到的人,他们通常做事高效,追求小完美,遇事 有点紧张过度,易焦虑,对他人的过错容忍度
24、很低;而B型人,,他们更放松, 自我要求不太高,但处理突发事件很灵活,也更喜欢冒险。心理学家发现,这两类人的 差异,可能来源于。心理学家让A型人和B型人分别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发现 A型人的平均估算结果是58秒,而B型人是77秒。很明显,A型人估算时间的准确度 更高,因而他们也是更守时的那一批人。另外,习惯性迟到还有一个深层的根源,那就 是这类人可能因为在潜意识中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感到无法面对,让自己的焦 虑暂时储存起来。他们往往拖到无法回避的时候,才慌慌张张地进入主题事件,把焦虑 转化为兴奋再行动,做出了爆发式的选择,去努力挽回损失。所以习惯性早到或迟到的 这两类人,从性格上来说虽然有差异,但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1 2022 2023 学年 云南省 昆明市 一中 下学 第六 考前 基础 强化 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71138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