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高二语文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学生版).docx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高二语文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高二语文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学生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 .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正确认识作者对 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2 . 了解书序的特点。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 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行文的巧妙。背诵全文。3 .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4 .正确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 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5 .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陶渊明理解作者辞官归 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1 .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 积极情绪。2 .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3 .探究陶渊明归隐的原因。4 .理解作者热爱田
2、园生活的积极态 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 的人生追求。【作者简介】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王羲之生平:王羲之(303361, 一说321379),字逸少,琅周临沂(今山东)人,东晋着名书法家, 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军将军,世称“王右 军”。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成就: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 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品: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隐逸诗人之宗一一陶渊明生平:陶渊明,名潜,字渊明,自
3、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渭阳柴桑人。诗人、辞赋 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归隐田园。成就: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6.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役使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长桨C.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D.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7.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奚惆怅而独悲B.实迷途其未远C.僮仆欢迎D.悦亲戚之情话 8 .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9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农人告余以春及D.乐夫
4、天命复奚疑10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译文: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是“,”,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将世人大体分为“静者”和“躁者”两类,并形象地概括这两类人的生活内容的句子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这一思想倾向的两句是“,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174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10/18集。此地有崇
5、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荡为妄作。后之视今
6、,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2 .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禊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临水洗濯以祓 除不祥。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B.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如“孟夏就是夏季的第一个月。C.岁在癸丑中的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 来表示年的次序。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表示月和日的次序。D.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
7、便于 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开头交代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事件,接着交代与会人物。“毕”“咸”二字尽显 名土贤才荟萃之盛况。8.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几句描写兰亭优雅的自然环境,山崇、岭峻,林茂、竹修,流 清、湍激;山溪如带,环绕兰亭。C.第1段最后叙述盛会上人们进行的具体活动,“畅叙幽情”四字概括了兰亭集诗歌的全 部内容,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D.第2段先描写集会之日的晴和天气,再写“仰” “俯”之所见,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 抒发了作者和与会之人的喜悦心情。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当其欣于所遇(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shdng)为妄作,14 .兰亭集序中,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事态度,试简要概括。答:题组B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 幻化出的 o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 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 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 地搞改革,结果却引来了各种麻烦。陶渊明因不
9、愿向督邮“折腰”,当天即辞官而去。从此,他就一直在乡下种地、读书、思考,终于在他57岁时 写成 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 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让人们在乱世中看到一束光。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 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1 .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的恰当词语。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10、C.不同的“桃花源”,反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折腰”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B.吕洞宾为八仙之一,因为道教全真派奉其为纯阳祖师,故世称“吕祖”。C.读边城时,人们需要思考沈从文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 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D.虽然是亲兄弟,周树人和周作人在“五四”退潮以后所走的路却大相径庭。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12/18每处不超过1
11、5个字。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o 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 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 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二阅读提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鳗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郝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日:“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 东床坦腹食,独
12、若不闻。”鉴日:“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 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 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 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土,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 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 家,见渠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 重,皆此类也
13、。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 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骡的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 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使人耽之若是/未必
14、后之也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 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 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说王羲之“尤善隶书”,这里的“隶书”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 七种体式)之一,由篆书发展而来。8. “东床”就是女婿。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着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 腹)东床的传说。C.王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 称谓,对
15、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D.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和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 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都鉴相中,成为都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着名 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骤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
16、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 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恨。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译文:时骤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译文:5 .在王氏子弟中,都鉴为什么选择王羲之做自己的女婿?答:题组C培优拔尖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陶徵士诔(节选)颜延之14/18有晋徵士潺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旨达。 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 *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
17、,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 织绚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 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着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潺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鸣呼淑贞。陶渊明传(节选)萧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潺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潺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鸵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 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
18、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节选)苏辙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 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灌而实腴。自曹、文h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 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电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
19、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注】田生致亲:田过,战国时期齐国人,他认为父母比君王更重要,给君王效力是为了获得俸禄来奉养自己的父母。毛子捧檄:庐江毛义,家贫,以孝称。官府征为守令,捧檄 而喜;及母死,去官归家,屡辞征召。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B.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C.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D.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
20、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比较长的竹木简,来书写晓谕或呈报的文书。B.诏,先秦时代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C.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多以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作为庆祝方式。D.追和,根据古人所写某首诗或词的原韵或诗意写成的诗或词,被称为和诗。3.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徵土诔一段,概括了陶渊明做官的原因、辞官的理由及辞官之后的生活,字里行间 寄托了作者的悲悼之情。B.陶渊明传一段,记载陶渊明虽不懂音律,却保存有一张无弦琴,客观地反映出陶渊明
21、的附庸风雅。C.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一段,从苏轼给苏辙的信中可以看到,陶渊明在出仕和归隐之间 的矛盾、愧疚的复杂情感。D.三段文字出自三位不同时代的作者之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记述了陶渊明,但是共同表达 出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3)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5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陶渊明为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 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10 归去来兮 语文 讲义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