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2022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4月13日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体裁的诗意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的诗意性(形象、节奏和韵律)和思维语境的诗意性(感 性体认 和自然品格)两个方面。诗意思维指的是“我们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环境中所形成的、 相对稳定的、起普遍作用的具有文化艺术特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等思维活动的总称”。因此, 诗意思维所形成的文学体裁主要有诗歌、散文、书信、日记、童话等,而基本上或完全不具备这 两个层面特征的文学体裁就被归入“去诗意”或“非诗意”的范畴,本文
2、称之为“写实”,涵盖了小说、 传记、速写、报告、实录、说书、政论等多种体裁。当然,诗意化体裁中并不排除写实内容,写 实化体裁中也有诗意质素,只不过在具体文本中往往以其中一种为主导而已。“五四”时期,诗歌、书信、童话等属于诗意化的文学体裁范畴,与现代小说互渗所生成的文 本,在文体形式上呈现出诗意盎然的总体格局。诗意体小说文体形式的独特性:一是“诗语”的植 入,即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对现代小说的渗透;二是“情感”的激荡,即至真情绪倾注于创作,从 而使小说文本回荡着某种“情调书信的应用文体特征也被转化为一种合乎“情”的文体形式,文中 写信者强烈追求合乎生命律动的有回应的情感倾诉与倾听,隐现着双向期待的
3、审美心理。1930年代以后,极富个性色彩的梦幻逐渐退隐,时代环境难以承受个人化的闲情逸致,甚至 于“一九二七年以后,精致的闲话,微妙的对白剧,也使读者和作者有点厌倦了。于是附代便带走 了这个游戏的闲情,代替而来了一些新的作家与新的作品”。向内的抒情显得不合时宜,而向外的 叙事和明理则成为主导。于是,叙事型的散文体小说便出现了,其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客 观化。散文与现代小说的互渗融合现象曾引发一番争论。1930年代,穆木天直言小说散文化倾向 是“一种危机”,认为“近来有些东西简直分不出是小说还是散文“,与穆木天同声合气的还有徐懋庸, 他批评创作散文体小说的作家因为“浅薄”而不得不借助“随笔化
4、”以吸引读者。他们认为时代呼唤 着合乎自身的文体形式,即30年代以来的小说文体应当追求客观化的展示胜于主观性的讲述,即 叙事长于抒情。他以丁玲小说杨妈的日记为例提出批评:“杨妈的生活是可以客观描写的,可 是叫杨妈写出那一段漂亮日记来,则是滑稽的了。”写实化文体对现代小说的渗透,逐渐褪去子通 达心灵的自适色彩,反映的是从个体生命状态向群体生活状态的位移与嫁变。文体互渗现象的生成不但与自身形式的发展变迁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整个时代的处 世态度和精神文化内容。但也并非是说,外部因素就是唯一的力量。比如,30年代以后写实化文 体潮流中,就间以诗意化文体的面影,如沈从文、萧红、萧乾、孙犁等的小说创
5、作。这便说明了 某一种文体形式的出现还得经过创作主体的过滤而生效,不可能完全由外部环境来直接决定。(摘编自王爱军诗性的放逐: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 材料二:在长期创作和对古今小说反思的基础上,顾随提出诗意描写和表现为小说艺术的最高境界, 形成鲜明独特的小说美学。其诗意小说美学的内涵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认为“写一篇 小说而没有诗意,是没有成其为小说的理由的”,诗意是人生有意义的基础,一个作家要对人生、 人世有一种大爱,有一种关怀、同情,而不是冷漠、麻木、无动于裒,才是诗心。他认为:“鲁迅 衬衫,再打一条领带”,极写其怪诞。(3)细节描写。作者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
6、 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剪下,夸张地展现其吝啬贪婪。(答对1点给2分, 2点给4分。答对3点给满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9 . (6分)(1)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 校舍旁;(2)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 己;(3)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4)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 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5)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 劳作;(6)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答对1点给2分。答 对3点给满分
7、。其他答案,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 .C【解析】原文断句为:“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 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不书名数”概括的是“相聚保山泽”者户籍没有登记, 如在“相聚”后断开,则可能误读为仅“保山泽”者“不书名数”,而“相聚”者结果不明。各归后断句, 则缺少宾语,而且“复故爵、田宅”的主语应该是朝廷。11 .B【解析】指前者。12 .B【解析】“多次当面羞辱刘邦”理解有误,原文中的“数窘辱帝”的意思是作战时,多次陷刘 邦于困境,让其遭遇失败。13 . (1)凭借秦的故地,依仗极
8、为肥美丰饶的土地,这是通常所称的天府之国啊。(“因”“故” 各1分,句意2分。)(2)担心耳目被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可能出现谗佞之人就想到端正自身, 贬斥奸邪。(“壅蔽”“黜”各1分,句意2分)14 .从各为其主的角度正面阐明季布无罪;从帝王应该心胸开阔、广纳贤才的角度正面劝 诫;从悬赏季布的后果的角度加以劝诫。(每点1分)【参考译文】高祖向西定洛阳为都。夏五月,士卒都解甲归田。朝廷下诏:“百姓从前有聚集在山林湖泽躲 避战乱的,没有登记他们的户籍。如今天下已经安定,诏令他们各自回归所属县府,恢复以前的 爵位、归还以前的田地和屋宅;官吏们用法令文告和道义教导布告百姓,不要用刑罚侮
9、辱士兵; 爵位为七级公大夫的,都让他们享受封地民户的赋税收入。不是七级公大夫及以下的,都免除他 自己和一户的赋税,不予征收。”高祖在洛阳南宫设置酒宴,说:“彻侯和诸位将领不要大胆隐瞒我,都说家话。我拥有天下的 原因是什么啊?项氏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啊?”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占领地 盘,趁机把地盘封给功臣,和天下共同享受利益;项羽不是这样的,有功的人陷害,贤能的人猜 忌,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啊。“当初,楚人季布在项羽手下任将领,多次打败刘邦队伍,让其陷 入窘境受辱。项羽被消灭后,刘邦用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如果有敢于窝藏的,罪及三族。季布于 是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做奴隶,自己卖身
10、于大侠朱家。朱家心里知道他是季布,买下他把他安 置在田庄之中,亲身到洛阳拜见滕公夏侯婴,劝说道:“季布有什么罪!臣僚各自为主君效力,这 是职分。项氏的臣僚难道是可以全部杀光的吗?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便借私人恩怨去寻捕一个 人,为什么要显露自己心胸的狭隘呢!况且凭借季布的贤能,朝廷悬赏寻捕他如此急迫,这是逼 他不向北投奔胡人,就是向南投靠百越部族啊。忌恨壮士而因此资助敌国,这是伍子胥所以要掘 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缘由啊。你为什么不从容向君王说说这些道理呢? “滕公于是等待有机会时, 按照朱家的意思向高祖进言。高祖于是赦免了季布,召见他授他为郎中。齐人委敬成守陇西,经 过洛阳,停下车子,穿着羊裘,
11、经由齐人虞将军请求拜见皇上。高祖召见他,问他求见的理由。 娄敬说:“三秦之地有山河险固,四方关塞可以固守,猝然有紧急事情发生,百万士兵可以立刻召 集。凭借三秦故地,依仗极为肥沃的土地,这就是所说的天府之国啊。陛下入函谷关而以此为都, 靖山以东即使有动乱,三秦故地可以保全而享有。与人争斗,如果不扼住他的咽喉,按住他的脊 背,就不能保全胜利。如果陛下考察确定以三秦故地为都,这是扼住了天下地理的要害啊。高祖 问群臣意见,群臣都是报山以东的人,争着说:“洛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靖山、漫池,背靠黄河, 面向伊水、洛水,它地形的险固也足可以依靠啊。“高祖问张良的意见,张良说:“关中左有靖山、 函谷关,右有陇
12、山和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蜀两郡,北面有有利于放牧的 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来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水运输 天下粮食,向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以顺流而下,足够用来运送物资。这正是所说 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委敬的建议是对的。”高祖当即决定起驾向西,定都长安。拜授娄敬 为郎中,封号奉春君,赐姓刘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A【解析】诗人介绍习氏宅和夫人城主要是介绍友人所去之地的人文风物,以宽慰友人, 淡化离愁。16 .诗歌有补于用表现了陆游现实主义情怀,要求诗歌能够对社会、人生有所补益。李贺的 浪漫主义诗歌
13、多集中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本诗中习氏宅和夫人城,表现了岑参对治史留名、勇 御敌寇的英雄人物的欣赏,有强烈的用世情怀;对王岑秉公执法和襄城害群者摄于威严销声匿 迹的清平世界的期待,也是希望友人为官能造福于民。(每点2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4)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5)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课本基础知识(本题共1小题,3分)18 .C【详解】“朝济而夕设版焉”意思是“
14、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 济:渡河。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6分)19 . 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 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 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展现:明显地表现出。彰显:鲜明地显示的意思。在这里应为 彰显追求,展现品质。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惰:大家一致地对 敌人仇恨和愤怒。这里没有仇恨的情感,强调团结,故选“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 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同舟共济
15、: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 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这里不强调遭遇风风雨雨,而是更体现团结一致。 故选C。20 . D(三)语言文字运用II (木题共2小题,8分)21 .【例如】“他”是人称代词,用来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文中不使用这个第三人称代 词来指代祖父,说明不曾将祖父看作“我”和读者以外的人。直称其为“我的祖父”“祖父”,能让人感 受到祖孙二人的亲密关系,体会到“我”对祖父深沉的爱和深切的思念。22 .【例如】排比。使内容丰富:以三个构造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用细腻的笔 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妙景物的回忆。增强语势:三个构造相似的句子排列 连
16、用,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思念和一切美妙终将逝去的惆怅。四、写作(60分)【审题】本题的材料属于引语式材料,材料一的关键词是泥土,突出的是乡下之“土”、乡下 人谋生的“土地”。材料二关键词是“泥腿子”精神,即像袁隆平院士这类人身上具有的扎根农村、实 干进取、默默奉献的精神。材料三的关键词是“泥土味道”,这是一位基层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 积淀下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即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密切联系的思维方式,忍耐坚持、从容淡定 的工作能力。材料四的关键词是“土地”,从诗歌内容可以延续理解为对国家的热爱。本题可从四则材料中任选一个关键词进行写作,也可将材料进行组合写作,进行组合写作时应该
17、表现出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提示语中指出“身处新时代”,要求考生写作时要注意时代特 征及身份特点,而“说土并不土则暗示考生立意时应以积极立意为主。【立意】1.世界走得再远,根本还在泥土(土地);2 .新时代我们需要“泥腿子”精神;3 .新时代青年要学会走入农村,体会乡民的爱与痛;4 .热爱祖国,从热爱乡土开始。先生有的是一颗诗的心:爱不得,所以憎;热烈不得,所以冷酷;生活不得,所以寂寞;死不得, 所以仍旧在,呐喊”“惟其爱的极,所以憎得也深”,因此鲁迅才“无处不、无时不流露出诗的作风 来其次,小说作为精心构思的艺术品,要追求完整之美。其中顾随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塑要 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
18、人物丰富、复杂的个性,在小说家之鲁迅中他举了一系列的“将那人 生与动力一齐诗化了,而加以诗的描写与表现,无须乎借了大自然的帮忙与陪衬的例子,如鲁智 深拳打镇关西,林冲买了尖刀满街寻陆虞侯,宋江得知何涛到郛城拿晁盖,都是在紧张激烈的矛 盾冲突之后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变得生动、完整。再次,在结构方面,顾随曾说过: “鲁迅先生好的作品则筒直使人觉得好像一座经过整理了的园林。”又说:“像彷徨里的伤逝 一篇,结构之谨严,字句之锤炼,即是在极细微的地方,作者也不曾轻轻放过。”而这种美感,有 如安德列夫的那种严肃、深刻、纤细的“文章美(摘编自李云论顾随的诗化小说美学)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19、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意思维是我们民族长期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特征和普遍作用的思维活动,它有着文化 艺术的特质。B.小说的诗意化由诗歌、日记、童话等文体的渗入而产生,小说重视客观写实,不具备诗意 化艺术特征。C.小说散文化摆脱了诗歌和日记体等形式向内抒情的不足,但仍可能弱化客观表现,而存在 主观化倾向。D.文体互渗现象受到时代变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艺术发展自身规律和艺术创作者 因素的影响。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一中小说“诗意化”的内涵不尽相同,前者重文体互渗,后者重小说诗化艺术 特征。B.两则材料都涉及到小说诗意化受小说
20、自身特点限制的问题,不过两则材料表达这个意思显、 隐不同。C.小说文体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材料一从文体历史变迁的角度闸述,材料二从文体艺术追 求的角度总结。D.对小说创作规律的总结,材料一着眼于宏观考查,材料二着眼于微观分析,材料一的结论 更具有客观性。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用诗词塑造人物、结构小说是对古代章回小说诗词运用的发展。B.狂人日记以日记体与意识流小说结合的方式体现现代小说发展的特征。C.西游记写神话传说故事与中国古代崇信神仙鬼怪的文化氛围密切关联。D.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漫画事件用漫画艺术形式创造了滑稽幽默的风格。4 .请简要梳理
21、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 .鲁迅小说被顾随先生称赞,是否会被批评家穆木天、徐懋庸称赞呢?请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的 观点和理由。(4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鸡 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 部分。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 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 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 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
22、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 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 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 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 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 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 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23、”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 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 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 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 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 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
24、三 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 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 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倒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 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 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 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 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荆州市 沙市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