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七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默写与文常1.按要求填空。(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O (作者:屈原列传)(2)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3)李白在蜀道难贯穿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4)心系百姓是古代文人常有的一种高尚品格,屈原在离骚中就对百姓生活困苦发出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喟:, (5)剑阁峥蛛而崔嵬,, o (李白蜀道难)(6) ,隔叶黄鹏空好音。(杜甫蜀相)【答案】 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 亦余心之所善兮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映阶碧草自春色【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
2、常见的名句名篇及文学常识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迩”“见”“事”“当”“阶”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二、选择题2.填入下列语段空格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红楼梦到底是怎样开头的?我以为,它将开端建立在一种虚幻的基础上,构造 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让我们对这个艺术建构的世界,尝试着多重不同的“进入”方式。 我们每每感到红楼梦开头难读,o , : ,表明 了作者从更为深远、特别的视野审察、判断的意向。它一方面令读者难以进入,另一方 面又不断铺垫新的“入口”途径,提示“里面”的幽深复杂。这种结构安排,所显示的作者 多种心灵隐曲,几乎是中国小说史上最艰难、最复杂的一个特例。出乎其
3、外,重新打量这个自己营造的艺术世界似乎总在“外面”绕,不得其门而入实则视角、视线改变不断退回到故事之外,貌似一种“退步”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小花记忆的精湛,以及大花小花二人配合的默契。第三次提到“袁店河。是在结尾“飞红,小花也会,偷偷在袁店河的河滩上舞过,但没 有演过”这里借“袁店河”这一人们熟悉的地名,说明小花一直在背后默默努力,而这也 呼应了上一处“就在回到袁店河的第一场公演,乡亲们都没有看出来,更觉得舞台上的 大花和夏含是天生的一对“。12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试题要求回答“你会将这篇小说收录到佳人还是旧味一栏中”这一问题,也就是要求 学生思考这篇小说的核心主题等问
4、题。对此,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结合自 己对小说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比如,若选“佳人”,可认为小说花大量笔墨写了大花小花的相关语言、行为、事迹等, 是为了展现大花不屈从于淫威的气节,以及小花甘于人后、一心为姐姐奉献的无私精神。 这两位姑娘,不仅是在戏曲舞台上闪亮动人的“佳人”,更是具备精神高度的“佳人”。若选“旧味”,可从小说的故事背景与依托的戏曲舞台引入,说明在故事特征上小说充满 了“旧味其次,则可进一步深入,说明故事描写的内容所要彰显的,乃是主人公身上 不屈从于淫威、高洁正直、甘于奉献等中华传统美德。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招吕望之使君王安石潮沟直上两牛鸣,十亩涟
5、漪一草亭。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纷纷易变浮云白,落落谁钟老柏青?尚有使君同好恶,想随秋水肯扬舲?注本诗作于作者第二次罢相后,退居钟山期间。潮沟,江宁城外所开引水 道。13 .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可以归为()A.山水田园类B.送别类C.咏物类D.咏怀类14 .本诗没有用到的表现手法是()A.化静为动B.比喻C.对比D.直抒胸臆15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试卷第10页,共21页【答案】13. D 14. D 15.首联描绘了清静幽美的画面,表现作者平静和美的心情。颔联表明自己一心归隐,暗含仕途不顺,罢相归隐的不平之情。颈联的前句讥讽小人如白云易变,反复无定。后句运用反问,表达自己
6、虽光明磊落如松 柏,但缺少知己,无人赏识的失落,激愤之情更进一层。尾联写唯有吕使君坚持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想邀他泛舟赏景,心里得到些许安慰。 全诗表达委婉含蓄,情感丰富多变。【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题材的能力。结合注释可知,本诗作于作者第二次罢相后,退居钟山期间。再结合颈联和颔联进行 分析:颔联诗人将投身山林与以身许国对举,表明自己一心归隐,带有愤激之情;颈联 讥讽小人如白云易变,反复无定,同时塑造了自己如“老柏青”般磊落孤高的形象。所以 这是一首“咏怀诗故选Do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将投身山林与以身许国对比映衬,运用了对比,表
7、 明自己一心归隐,带有愤激之情。“落落谁钟老柏青以落落”之叠词、“老柏青”之比喻,运用了比喻,塑造了诗人磊落孤 高的形象,以物喻人。“纷纷易变浮云白”以“纷纷变动的白云”一则暗示世事像漂浮的白云一样易变,寓意小人 之多变,二则化静为动,表达了对多变之人事的悲愤不平之气。故选D。1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潮沟直上两牛鸣,十亩涟漪一草亭写潮沟两边距离很近,两边牛鸣叫的声音都可 以听到。十亩方塘边一座草亭。以“两牛鸣”交代路途近便,又以“涟漪”“草亭”写出环境 的清幽。以清静幽美的画面,表现作者平静和美的心情。颔联“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写像当初以身许国一样地
8、投身山林,将自己的 心意寄托在鱼鸟身上几乎要忘形。诗人将投身山林与以身许国对举,是想表明自己一心 归隐,带有罢相后愤激之情。颈联“纷纷易变浮云白,落落谁钟老柏青”写世事像漂浮的白云一样易变,知己寥落,谁 能了解我如老柏一样的心怀?用纷乱漂浮的白云比喻纷乱的世事,以“落落”之叠词、“老 柏青”之比喻,塑造了诗人磊落孤高的形象。“落落谁钟老柏青? ”以反问句式表达虽光 明磊落如松柏,但缺少知己,无人赏识的失落,激愤之情更进一层。尾联“尚有使君同好恶,想随秋水肯扬龄”写还好有你这位朋友与我有相同的好恶,你想 不想和我一起扬帆在这秋水中畅游?阐述与吕使君的情谊,心里得到些许安慰。全诗表达委婉含蓄,情感
9、丰富多变。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王朴,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 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 乱,乃去邠东归。后李业等教隐帝诛权臣,邠与章、弘肇皆见杀,三家之客多及,而朴 以故独免。世宗即位,授比部郎中。是时世宗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 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 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言用兵之略,献平边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 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
10、侍郎,迁枢密使。朴为人明敏多才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显德二年, 诏朴校定大历,为钦天历。六年,又诏朴考正雅乐,乐成而和。朴性刚果,又见信 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 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 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 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过故相李毂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 *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
11、,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 待君而用。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内修 制度,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节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注隐帝:指后汉末代皇帝刘承祐。世宗:指后周皇帝柴荣。并:并州。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试卷第12页,共21页(1)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2)舁归而卒() 17 .给加点词选出正确的解释:数顾大臣问治道()A.关心B.拜访C.回头看D.顾虑18 .给加点词选出正确的解释:世宗雅已知朴()A.很,非常B.平素,一向 C.文雅D.美好19 .把第段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朴性刚果,
12、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20 .第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是时世宗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2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王朴审时度势,东归避乱免难。他预感内乱即将发生,就离开朝廷,东归故乡。后 来,汉隐帝诛杀杨邠等人,他们的门客大多受到牵连,而王朴却得以幸免。B.王朴建言献策,支持世宗征伐。在比部郎中任上,他进献平边策分析战争形势。 周世宗即位后,他力排众议,劝说周世宗改变主意一举攻取了江淮地区。C.王朴善于规划,极有艺术才情。他留守京师时,拓广新城,畅通道路,使京城更加 壮阔宏伟。他遵从诏令校定大历,写
13、成钦天历;后考正雅乐,乐成很和谐。D.王朴殁于疾病,身后享有殊荣。他受周世宗派遣巡视汴河口,回京时到前宰相李谷 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而亡。周世宗亲临丧礼,几次痛哭,追赠他为侍中。22 .本文第段说:“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 ”你认为这一评价 是否合理?请结合本文第段和第段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6. 隔阂,矛盾 抬17. B 18. B 19.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 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20.是 时/世宗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21. B 22.此评价合理。据此看出,王 朴具有非凡的才华,周世宗具有知
14、人善任的优点。第一段可看出,王朴具有敏锐的政治 洞察力。第二段可看出,王朴才华出众,见解独到,世宗认为他是奇才,非常赞赏他。【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隙,名词,隔阂,矛盾。句意: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2)舁,动词,抬。句意:抬回去后就死了。1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顾,拜访。句意:多次拜访大臣询问治国之道。故选Bo1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雅,平素,一向。句意:周世宗平素就了解王朴。故选Bo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刚果”,刚直果断;“见”,被;“难”,责
15、备;“加”,超过。2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时,周世宗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是时”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后面断开;“世宗锐意征伐”主谓短语,前后断开;“已挠群议”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排除众议,中间不能断开;“亲败刘旻于高平”是状语后置句,即“于高平亲败刘旻”,意思是在高平亲自打败了刘旻。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周世宗即位后,他力排众议,劝说周世宗改变主意一举攻取了江淮地区”错误。原文 是“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所以“劝说周世宗改变主意”于文中无据,无中生有;另外, “一举攻取了江淮地区”无中生有,原文是“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
16、世宗征淮,朴 留京师”,只说征淮,而并未说“一举攻取二 故选Bo22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 “,意思是王朴的才能可以说是非常贤 能了。如果没有遇到世宗,如何能施展出来?据此看出,王朴具有非凡的才华,周世宗 具有知人善任的优点。此评价较为合理。第一段“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 乱,乃去邠东归。后李业等教隐帝诛权臣,邠与章、弘肇皆见杀,三家之客多及,而朴 以故独免”,意思是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 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
17、扬邠回到家乡。后 来李业等人教唆汉隐帝诛杀权臣,杨邠和王章、史弘肇都被杀掉,三家的宾客多数被杀, 王朴因早已离开而幸免。据此看出,王朴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第二段,“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言用 兵之略,献平边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 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意思是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 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呈献平边策。周世宗试卷第14页,共21页 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 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
18、据此看出,王朴才华出众,见解独到,世宗 认为他是奇才,非常赞赏他。参考译文:王朴,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 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年少软弱, 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 邠回到家乡。后来李业等人教唆汉隐帝诛杀权臣,杨邠和王章、史弘肇都被杀掉,三家 的宾客多数被杀,王朴因早已离开而幸免。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这时,周世宗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 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拜访大 臣询问治国之道,而当时的
19、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 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呈献平边策。周世宗平素就了解 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合自己 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 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又升枢密使。王朴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法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 显德二年,他遵从诏令校定大历,写成钦天历;六年,又诏令其考正雅乐,乐成很 和谐。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 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
20、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 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 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 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 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 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 玉钺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唉!做器具的人,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治国的人,没有能臣但定有能君。良材要 有良匠
21、才能成器具,能臣有了能君才能发挥作用。王朴的才能可以说是非常贤能了。如 果没有遇到世宗,如何能施展出来?世宗的时候,对外用兵,攻取战胜;内修制度,他 所用的都是五代的土人,难道他们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 才智了?这只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发挥了这些人的作用。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止斋记公受事九郡,务求简靖。其风概严而不猛,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故名声莫 不闻。每语同僚,日:“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闲之地, 葺一容膝之斋,其中惟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 ”他日又谓余日:“我得斋 名矣。”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以止名
22、斋可乎?子为我 记之。”余谢日:“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且余不 敏,安敢承教? ”公笑日:“子言侈矣,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 愧我。”遂不敢复辞,勉为之说。日:“止之时义大矣哉!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时行则行, 时止则止,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 理而已,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盖, ; , o由此观之,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 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 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
23、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 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 而冒之者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 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噫!为能尽止之之道者,口唯圣人口?孟子不日:自 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又日: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 无愫于孟氏矣。敢此以为止斋记。”【注】出自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 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 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有删改)23 .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上海市 中学 下学 开学 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