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审题立意).docx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审题立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审题立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杨浦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23年4月一、积累运用(io分)i.按要求填空。(1)屈平正道直行,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 , o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3)老子第十一章中通过对车子、器皿、屋室的分析总结出“有”与“无”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O【答案】.竭忠尽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竭、呦、苹。2.按要求作答。(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O ; 。因此,每当我们创
2、作作品,我们即在进行某种叙事 O O O艺术对情感的表现,并不是单纯地把情感宣泄出来但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情感必须置入一个感性的形象才能真正得到表现并且被保存只是痛苦了、流泪了、高兴了、笑了,都不是作品叙事是艺术表现和保存情感的基本方式A.B.C.D.(2)某小区居委会给XX区消防支队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部 分中找出并修改。感谢信甲可爱的消防队员们:你们好!早就听说你们为民解困的英勇事迹,【乙】昨天,我们都是见证人。昨天早上,强台风来袭, 则体现了这种传承局限在了远在异乡的狭小空间。从思想感情上看,体现了尺八演奏艺术在现代社会的衰 落而让人心生
3、感叹,同时,语义隽永,引发了读者深深地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由“汉兹父亲荒木达是五世古童,他还在世,照片不能挂在墙上。汉兹是六世古童” “汉兹父亲出生于一 九三七年,十岁时学习尺八,他本人的天赋很高,学得很好”“音乐人的生涯充满了压力,只愿我的学生 能好好享受音乐,我会尽力帮助可见:父亲与汉兹的形象有重叠部分,父亲和汉兹一样有着极高的音乐 天赋,在现代商业气息浓重的社会中,背负着古老音乐家族传承的重担。由“这是父亲用文字化成声音向 我讲述,父亲用特殊的方式对我讲述”“父亲没有对他讲家族的传承,但在他的名字里埋下线索”“低回 的倾诉,高亢的挥洒,那旋律穿越
4、了一个多世纪,五代人。那是祖先的呼唤,是后人的回应”等内容可见: 父子二人同样都受过东西方文化教育,最后同样理解尺八蕴含的修行人生的真谛。读者通过理解父亲,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汉兹。汉兹也在理解父亲的同时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使命, 如文中写道“那是祖先的呼唤,是后人的回应”“荒木家族将断了尺八世系。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古童的 名号传给一个学生”。【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构思角度的能力。首先,由“我在美国每年有几次机会表演吹奏尺八父亲没有给我传授尺八 精神内涵” “父亲确实是 得过肺病他想逃离,想摆脱”“不是很亲密”“这是父亲用文字化成声音向我讲述,父亲用特殊的方 式对我讲述”这四个回答
5、可见,其内容包括尺八传承、现代社会中荒木家族变迁、对尺八意义价值的理解。 其次,由“你为什么不以尺八谋生” “你父亲离开日本真是因为得了肺结核吗”“你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如 何” “当你收到论文时,有什么感觉”这四个问题串起尺八家族的儿代人的故事,尺八的传承与文化精神 内涵,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再次,用问答串联起素材,体现出作者用客观的记录来真实再现尺八艺术的变迁,使读者感受到文章的真 实性。同时 这种问答形式这也体现出人物专访在形式上的特殊之处,别出心裁。最后,问答形式呈现的是作者对最后的荒木古童的最关切的问题以及想知道的答案,表现出作者对最后的 古童在特殊大背景下命运的冷峻审视与思考同时也引领
6、读者进行深深地思考。【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答案示例一,以第段为结尾段:由本段“汉兹拿出一枝尺八,这是一枝二世荒木古童八十二岁时制作的尺八脑海里浮现出一轮秋月冉 冉升起的图像。曲子在缓缓声中展开,然后曲调转高,然后昂扬铿锵”可以看出,五十岁的汉兹吹奏月 之曲时极具画面感,在这静谧至极的氛围中,联通了荒木家五代尺八演奏者对尺八专注音乐,修行人生 精神内涵的领悟,如文中写道“低回的倾诉,高亢的挥洒,那旋律穿越了一个多世纪,五代人。那是祖先 的呼唤,是后人的回应”。整段虽与前文人物专访纪实文风不同,但并不突兀。从艺术效果上看,这是对 受访者汉兹精神世界的一
7、次生动、深刻地描摹,而且还能达到戛然而止的效果,为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 空间,比段更加含蓄、内敛,有余韵徐歇的艺术效果。答案示例二,以第段结尾段:本段“他没有子女,荒木家族将断了尺八世系。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古童的名号传给一个学生”两句将第 段对月之曲的唯美想象重新拉入现实。“汉兹将是最后的荒木古童” 一句既呼应了标题“最后的荒 木古童”,也是汉兹对古童继承人的思考,如文中写道“音乐人的生涯充满了压力”。“我有个中国学生, 年纪很轻,吹得很棒。我可以把这个称号传给他,不知道他愿不愿意” 一句则体现了在新的时代,古老艺 术、古童传承将不再囿于一个家族,而是用它“音乐即修行”的精神内涵帮助人更好地生
8、活,正如文中汉 兹所说“只愿我的学生能好好享受音乐,我会尽力帮助”。从这个角度看,第段是在段内容的基础上 的升华。(三)(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南宋)姜夔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 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窕见游 人画船,亦一乐也。耦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销酒,更洒菰蒲 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
9、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注:塌:来,来到。相羊:“相徉”,徘徊。菰蒲:水草。12 .对本词艺术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乐衬哀B.叙议结合C. 一语双关D.烘托拟人13 .有词评家认为,“白石小序甚可观,苦与词复”,那么本词的序与正文是否有重复之嫌?请从内容和形 式的角度加以分析。【答案】12. D 13.不重复:内容:序,叙述观荷原因、时间、地点等观荷的内容,而词则细描工笔描写荷花之风神,如写荷花以水为佩,以风为裳,将荷花在风中水中摇曳的风姿写活了。序的手法白描, 词的主要手法拟人、比喻。序是词的造境之语。序还是词的造境之语,
10、词中荷花化身为女神,在水中情态 嫣然,但荷塘之境,却由序言创造,一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参天之间,清风白云之下,在序言中不似人 境的环境塑造,更让人有一窥词作中荷花风姿的愿望。序的散文形式和词的韵文形式的表达不同,序侧 重对游览事件、荷塘环境的客观叙述,而词则更聚焦于荷花用生动荷花意象创造意境。序更客观,词的想 象力更强。重复:词评家认为姜夔词作“序与词复”,一是序中也写到荷花出地寻丈,高高挺立,二也写到自己徘徊 在荷花之中,不忍离去。【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拟人的手法,把绿荷拟人化,时间在悄悄过去,已是日暮时 分,只
11、见那车盖般的绿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留。“水佩风裳无 数。翠叶吹凉,玉销酒,更洒菰蒲雨”,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 美女。翠碧的荷叶间吹过凉风,花容粉艳仿佛带着残余的酒意,更有水草丛中洒下一阵密雨。烘托作者对 荷花的喜爱之情。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不重复:内容:“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又夜泛西湖,光景奇 绝” “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交代了 观荷时间地点,荷花的亭亭玉立,
12、出地寻丈。可概括为:序,叙述观荷原因、时间、地点等观荷的内容。“水佩风裳无数”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美女。荷花摇曳,风姿 绰然。可概括为:词细描工笔描写荷花之风神,如写荷花以水为佩,以风为裳,将荷花在风中水中摇曳的 风姿写活了。“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运用了白描的 手法,一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参天之间,清风白云之下,密波之间,可窥游乐之境。可概括为:序是词 的造境之语。序还是词的造境之语,词中荷花化身为女神,在水中情态嫣然,但荷塘之境,却由序言创造, 一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参天之间,清风白云之下,在序言中
13、不似人境的环境塑造,更让人有一窥词作中 荷花风姿的愿望。“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拟人的手法,把绿荷拟人化,时间在悄悄 过去,已是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的绿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 留。“水佩风裳”比喻,本指美人妆饰,代指荷叶荷花,可概括为:词的主要手法拟人、比喻。“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又夜泛西湖,光景奇 绝” “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交代了 观荷时间地点,和观荷的环境更加客观,写景散文。“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荷花对 词人深
14、情如此,词人对荷花呢,“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也是无限依恋。想象力丰富。可概 括为:序的散文形式和词的韵文形式的表达不同,序侧重对游览事件、荷塘环境的客观叙述,而词则更聚 焦于荷花用生动荷花意象创造意境。序更客观,词的想象力更强。重复:“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竭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荷花的亭亭玉立出地寻丈。也写到 自己徘徊在荷花之中,恋恋不舍,不忍离开。“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只 恐怕寒秋时季,舞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风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凄。写出对荷花的一片怜惜 爱护之情。那高高的柳树垂下绿荫,肥大的老鱼将浪花吹起,仿佛拘留我在荷花间留居。
15、多少圆圆的荷叶 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边的归路上徘徊,不舍离去。表达了作者留连忘返之意,情深意切,使人感到作 者胸襟之旷荡,心情之依恋。可概括为:词评家认为姜夔词作“序与词复”,一是序与词中写到荷花出地 寻丈,高高挺立,二序与词中也写到自己徘徊在荷花之中,不忍离去。(四)(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阳曲傅先生事略(清)全祖望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日石道人。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先生 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 不肯少与时嫦婀。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故阉党也。先生约其同学曾公良直等诣融
16、使,三上书论之, 不得达,乃伏阙陈情。时抚军吴公姓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先生少长晋中,得其山川雄 深之气,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次年,袁公自九江羁于燕邸,以难中诗贻先生,曰:“晋士惟门 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先生得书恸哭日:“公乎,吾亦安敢负公哉!, 甲午,以连染遭刑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以为 不如速死之为愈,而其仰视天、俯画地者并未尝一日止。凡如是者二十年。戊午,天子有大科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 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
17、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 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 时征土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虽皆未豫试,然人望也。于是亦特加 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日:“思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 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日:“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大学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叹日:“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 ” 及卒,以朱衣黄冠殓。(有删减)注:傅山: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甲午:清顺治十一年(165
18、4)。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大科之命:康熙诏命开博学鸿词科,让各省举荐有学问的名士赴京应试。眉:傅山之子傅眉。冯公: 冯博,益都人,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三上书论之,不得达 ()(2)时抚军吴公牲亦直袁()15 .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乃伏阙陈情() A.趴在台阶前B.跪在宫殿前C.隐蔽在空隙处D.住在宫殿角(2)许放还山() A.流放山野 B.成为隐土 C.出家为僧 D.允许回家16 .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 / ”把这三处标识出来。晋土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17 .把第段
19、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嫦婀。18 .第段中,全祖望介绍傅山“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亦日石道人”, 而官方史书清史稿卷五百一 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则仅“傅山,字青主,阳曲人”八字,请探究 全祖望的写作意图。19 .全祖望此文为人称道,请以第段为例,赏析作者如何将“傅山固辞”写得生动感人的。【答案】14.申诉/辩护/申辩.认为正直15 . (1) B (2) D16 .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17 .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多贪腐
20、作恶不值得称道,他非常气愤,就坚持 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18 .全祖望私人写作的纪传文,记述(比清史稿)更为全面,更能表现出尊敬。而清史稿作为官方史书,则 有许多约束。古人字多为长辈期许,号多为自己述志、表情,傅山字青竹、青主,有不阿之气;他在家族也是学中表率,字则取色为朱,取物为石,与下文对照,可见其怀念故国,不入新朝为官之坚如 磐石;青竹、青竹、石道人等号体现的拒绝入世的情怀,也体现了傅山其人的道家思想。19 . (1)情节一波三折: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与皇权的多次较量,从未屈服,老人先后以儿子去世、身体 有疾、卧床死拒、痛哭于城门等行为拒绝入仕清朝,而皇权则先后用有司
21、不可、抬床而行、权臣规劝、恩 赐以官等行为强行逼迫。在两者的拉锯战中,显示出显示出的傅山强大的不仕清朝的决心。(2)对比:在傅山与清朝朝廷的对抗中,傅山极弱,朝廷极强,本段在强烈对比中又强化清朝君臣“固请、 固赐”之坚定、强势,也强化傅山“固辞”的坚定与决绝,一边是丧子的七十四岁老人称病、歹匕拒、痛哭、 仆地,一边是朝臣的抬床、拜访、恩赐、劝说。对比中显示出傅山沉痛的故国之思。(3)细节描写:权臣冯博率领公卿看望傅山,傅山不迎接不送别。傅山被强行抬到午门,傅山看到故国都 城城门,眼泪潸潸而下,不惧康熙不快。傅山被恩赐,不肯谢恩,被冯博强行拽掖谢恩,傅山则倒地不起。 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出傅山
22、不仕清朝 决心,也为傅山为故国不惧生死而感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 “论”,申诉,辩护,申辩。句意:多次上书为他申诉冤情,但是没能转达到皇帝手中。(2) “直”,认为正直。句意:当时抚军吴牲也觉得袁继咸为人正直。【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伏阙”,跪在宫殿前。句意:于是就跪到皇宫前陈述冤情。(2) “还山”,允许回家。句意:并答应放他回家。【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晋地的士人当中,只有学生你对我了解最深,我离死亡已经不远了,绝对不敢辜负了知己,使得日 后人们以称我为老师而
23、感到羞耻。“知”的宾语是“我”,“最深”作补语,在“深”后断开;“盖棺”作主语,“不远”作谓语,“不远”后应断开;“负”的宾语是“知己”,在“知己”后断开。【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且”,将要;“丧乱”,大乱;“道”,称道;“坚苦”,坚持;“婶婀”,逢迎,迎合,阿谀奉承。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从两文的文体特点来看,本文为全祖望私人写作的纪传文,对人物介绍更加详细,记述(比清史稿)更为 全面,更能表现作者对传主的尊敬。而清史稿作为官方史书,则有许多约束,应简要记事,尤其是对人物 的名号记述的简略。从文化的角度看,古人字多为长辈期许,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上海市 杨浦区 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解析 作文 审题 立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