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永安市九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永安市九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福建省永安市九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永安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春雨江南,秋风蓟北。”这短短两句分明道出了江南与北国景色的不同。当然喽, 谈园林南北的不同,不可能离开自然的差异。我曾经说过,从人类开始有居室,北方是 属于窝的系统,原始于穴居,发展到后来的民居,是单面开窗为主,而园林建筑物亦少 空透。南方是巢居,其原始建筑为棚,故多敞口,园林建筑物亦然。产生这些有别的情 况,还是先就自然环境言之,华丽的北方园林,雅秀的江南园林,有其果,必有其因。 园林与其他文化一样,都有地方特性,这种特性形成还是多方面的。“
2、小桥流水人家”,“平林落日归鸦”,分明两种不同境界。当然北方的高亢,与 南中的婉约,使园林在总的性格上不同了。北方园林我们从洛阳名园记中所见的唐 宋园林,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而少迭石小泉之景。明清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园 林,受南方园林影响,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自然条件却有所制约,当然也有所创新。首 先对水的利用,北方艰于有水,有水方成名园,故北京西郊造园得天独厚。而市园,除 引城外水外,则聚水为池,赖人力为之了。水如此,石南方用太湖石,是石灰岩,多湿 泗,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多姿态,有秀韵。北方用土太湖、云片石,厚重有余, 委婉不足,自然之态,终逊南中。且每年花木落叶,时间较长,因此多
3、用长绿树为主, 大量松柏遂为园林主要植物。其浓绿色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黄瓦红柱、牡丹海棠起极 鲜明的对比,绚烂夺目,华丽炫人。而在江南的气候条件下,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小 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地,容我周旋,所谓“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 落叶树的栽植,又使人们有四季的感觉。草木华滋,是它得天独厚处。北方非无小园、 小景,南方亦存大园、大景。亦正如北宗山水多金碧重彩,南宗多水墨浅绛的情形相同, 因为园林所表现的诗情画意,正与诗画相同,诗画言境界,园林同样言境界。北方皇家 园林(官僚地主园林,风格亦近似),我名之为宫廷园林,其富贵气固存,而庸俗之处 亦在所不免。南方的清雅平淡,多书卷
4、气,自然亦有寒酸简陋的地方。因此,北方的好 园林,能有书卷气。所谓北园南调,自然是高品。因此成功的北方园林,都能注意水的 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得到证明。由文本二“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可知,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 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由文本二“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 巧只是它的附庸”可知,小说团圆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 然,体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十一月,
5、学八 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 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 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穿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 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 ”九江王曰:号 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日:“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左彳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 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 壬必助裴 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 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
6、而观其孰胜。 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 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 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 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 兵不足恃也。使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 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1,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 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是,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 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
7、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日:“请 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 坐楚使者上,日:“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 ”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日: “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族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 使者,因起兵而攻茫。(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试卷第10页,共22页以助楚/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 以助楚/C.项王伐齐/身
8、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 以助楚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 以助楚/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卯,有时用来指时间。古人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文 中即为纪日。B.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镯”,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中的俎都指 砧板。C.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 此意、D.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 即是此意。11 .下列对原文有关
9、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 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 能攻取,退乂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 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己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 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
10、王惑之!(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13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 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9. A 10. D 11. C 12. (1)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 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2)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 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13.一针见血,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 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
11、力。句意: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 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 军。“为士卒先意即身先士卒,句意完整,“大王应为后一句的主语,故应在“大王前断句, 排除B、Do“九江之众”意思是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与“身”相连语意不通,又从“自将之来分析,“身” 应指“九江王鲸布”,故应是“身自将之”相连,排除C。故选Ao1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 北乡即在北面”说法错误。“北乡”是面向北,指坐在南面。故选D。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
12、曲解文意,原文“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 楚也“可知,随何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与”,帮助:“窃”,私下里;“惑”,感到困惑。(2) “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地;“陪”,增加。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随何在劝说九江王的过程中非常具有策略性,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让九江王叛楚 助汉。九江王对随何避而不见时,随何一针见血的指出“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 此臣之所以为使“,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 接着,为九
13、江王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 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 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 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乂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为九江王分析 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参考译文:十一月,癸卯日,汉军使者随何来到九江王(海布)处,九江的太宰出面接待他, 连过三天仍未能见到时布。于是随何便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见我,必定是由 于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而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 若说得有理,就是大
14、王想要听到的;倘若说得不对,就把我们二十人斩首在九江国的街 市上,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相交好了。”太宰便把这些话报告给了徐 布。赛布于是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是因为我们私下里有 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个什么关系。”春布道:“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分侍奉 他。”随何说:“大王您与楚王项羽同列诸侯,地位相等,而您却面北向他称臣,肯定 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 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 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延军。面向北侍奉他人的臣子,本来就该是这
15、个样 子的吗?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离开齐地回师,您理应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抢渡 淮河,奔赴彭城投入与汉军的日夜会战,可您却拥兵万人,而无一人渡过淮河,只是袖 手旁观人家的胜负。把江山社稷托付别人的人,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您这是借依 附楚国之名而想要行独立自主之实,我私下里认为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还 不背弃楚国,不过是因为您认为汉国弱小罢了。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天下的人 却给它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由于它既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的缘故。而汉王联合诸侯, 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和汉中的粮食,深挖壕沟,加固营垒,分兵把守边防要塞。 是军则因反攻荥阳、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
16、里,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 汉军却只坚守不出战。这么一来,楚军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足 以依赖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便会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这么一来,楚军的 强盛,倒恰好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与它抗衡了。所以楚国不如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 的。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 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荒军了,而是觉得您如 能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就必定得留下来,只要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 一失了。我请求随您一起提剑归汉,汉王保证会划分一块土地封给您,又何况九江国必 定也仍旧归您所有啊。
17、”赊布于是说:“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许诺随何叛斐.归汉,只 是一时还不敢走漏风声。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魅布发兵援楚。 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 ”标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源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毙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熊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8、。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公元824年,诗人调任和州(安徽和县)刺史赴任途中,经过六朝有名的军事 要塞西塞山时所作。当时河北三镇恢发了割据局面,诗人对此有感而发。王溶:西晋 益州刺史,晋武帝派王溶造大船伐吴。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述了王溶率军讨伐东吴,金陵王气黯然失色,一下一收,其态势对比鲜 明。B.颔联紧承上文,描绘了东吴防御工事被摧毁、举旗投降的战争失败场面,极具讽刺 意味。C.颈联上句写空间,下句点时间,感伤物是人非,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开拓了诗歌的 主题。D.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营造出苍凉的意境,给读者含蓄深沉 之
19、感。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如今国家实现了统一,往口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已荒废在 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抒发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借古讽今,告诫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内心深处的隐忧和提醒统治者要以前朝兴亡为借鉴的良苦用心。【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C.“颈联上句写空间,下句点时间“错。颈联写“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上 句写时间,下句写空间。故选C。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最后两句写“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意思是从今以后
20、天下归为一同,芦荻 在旧垒上萧萧飘摇。也就是说如今国家实现了统一,以前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 秋风芦荻之中。此句作者触景生情,抚今追昔,直接写“今逢之世,写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 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更是分裂失败的象征, 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统的结果,抒发了国家统是历史的必然。作者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 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 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 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此句
21、告诫我们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最终逃脱不了灭亡 的命运。“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个六朝覆火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 朝来说,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内心深处的隐忧,提醒统治者要以前朝 兴亡为借鉴,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五、情景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 , ” 交代了笑子路的原因,正面回答了曾皙的疑问。(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 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和十来人一起“”然后唱 着歌返回。(3)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登岳阳楼中“”与“”对比,阔大
22、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千乘之国并且内外交 困的国家治理得“,【答案】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浴乎沂 风乎舞等 乾坤日夜浮 老病有孤舟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礼、沂、舞等、乾坤。六、选择题17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鳏(zh6u)生铿尔(kEng)玉玦(juE) 舞雪(y。)B.饥建(向) 薄(zhi)肩 箱(ji。)吏民 按剑而医5)C.披嵯(w8)刀组(zti) 可者五六人(gu宜n) 篮(shui)项羽D.目眦)卮(zhi)酒樊吟(kuAi)不胜杯杓(shQo) 【
23、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徽生”的“瞰应读zou:B “籍吏民”的“籍”应读ji;D尸卮酒”的“卮”应读zhio故选C。七、选择类1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张良出,要项伯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莫春者,春服既成D.距关,勿内诸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无通假字。句意: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 地步的。B.第一句,“蚤”通“早”,早早地,早些。句意:第二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 歉。第二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福建省 永安市 中高 一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