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
《《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1 .经典常谈是作者 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 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2 .、,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3 .(新考法)经典常谈入选教材名著导读后,李老师在班级里组织阅读。下面是小组阅 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作品内容,记录各位同学的发言。李老师: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很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 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同学们在阅读了经典常谈后, 有什么收获?甲同学: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人们常常提到的“四书”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四书” 是指,其中原是 礼记中的一篇。乙同学:我对历史
2、很感兴趣,所以我重点阅读了史记汉书第九,了解到除史 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部“正史”,都采用了的体制,断代为书。丙同学: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汉书 表、志由 和马续补写。丁同学:我了解了汉宇的起源及其演变,了解了我国古代诗经楚辞以及诗歌的 发展脉络,获益匪浅。阅读经典常谈,我们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增强了文化自信。二、选择题L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A.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颇的造的。B.秦朝李斯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C.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3、、假借。 D.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2.某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做了许多笔记,下列笔记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代的卜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文。不过卜辞很少有一章一节的,只能算是些句子。B.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兼葭出自秦风,周南和秦 风都属于“十五国风”。C.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其中“离骚”是“别愁” 或“滥忧”的意思。D.元代出现了 “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 的。三、图表题1.经典作品中多有成语典故,请将下列成语典故填入表格对应位置。经典作品成语典故(来历)论语史记战国策A.
4、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 编三绝)B.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从)2.诗第十二一章介绍了许多诗人及其诗歌的特点,小文向同学们展示了制作的读书笔记, 请你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诗人与诗歌特点相符。诗人诗歌特点他的诗逞才使气,不怕说尽,是“沉着痛快”的诗。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他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他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沈郁深婉之作; 一种是流连光景,清新刻露之作。他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 望
5、与恐惧”。四、简答题1 . “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诸子第 十篇回答。2 .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原因是什么?3 .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 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 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4 .作者在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 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 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作者
6、的两个比喻 “一只船” “以筌为鱼”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么指导意义?五、综合性学习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表。【材料一】有些倾向于守旧的,便起来拥护旧文化、旧制度,向当世的君主和一般人申 述他们拥护的理由,给旧文化、旧制度找出理论上的根据;也有些人起来批评或反对怕文化、 旧制度;又有些人要修正那些;还有人要建立新文化、新制度来代替旧的;还有人压根儿反 对一切文化和制度。【材料二】部分诸子及其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苟子)、墨家(墨翟)、道家 (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倾向代表人物拥护旧文化、旧制度建立新文化、新制度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2.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对这
7、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 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的经典做了梳理与讲解。本期班刊以走近诗经”为主题,请你参与完 成下面任务。(1)【任务一:辨析正误】下面对经典常谈诗经第四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 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B.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 儒家的六经之一。C.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之上。D.毛传只在有比的地方标出,不标赋、兴;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 但比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别
8、标出了。(2)【任务二:理解运用】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诗经名句与理解相 符。诗经名句出处理解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A.以雎鸠的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8 .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C.现在化作成语“投桃报李”,用来比喻互相赠答,礼尚往来。D.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 缺点。六、阅读题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常谈 经典 拔尖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