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陈情表理解性默写1 .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2 .陈情表用“, ”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3 .陈情表用“,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4 .陈情表用“, ”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5,用“,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6.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7作者用, , , ”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8,用“, ”两句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9 .李密写祖母在世间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两句是:“, 10 .李密用“, ”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11
2、.李密用“,”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12 .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13 .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14 .李密用“, ”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15 .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16 .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9.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10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11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4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5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6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薜。12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13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14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7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诙.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8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1L姜夔扬州慢中“, ”两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 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荒凉。12 .扬州慢(淮左名都)中“, ”两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 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13 .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用“ “, ”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两种景物,以典型 景物突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四季如画的美景。1
4、.过春风十里2 .念桥边红药3 .杜郎俊赏4 .烟柳画桥5 .市列珠矶6 .羌管弄晴7 .云树绕堤沙尽养麦青青年年知为谁生算而今重到须惊风帘翠幕户盈罗绮菱歌泛夜怒涛卷霜雪8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9 .重湖叠燃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10 .异日图将好景11 .过春风十里12 .淮左名都13 .有三秋桂子归去凤池夸尽养麦青青竹西佳处十里荷花项脊轩志理解性默写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介绍项脊轩由来的两句是:,2 .在项脊轩志中,写出项脊轩空间狭小的两句是:, 3 .因为项脊轩历史悠久,所以房屋出现的问题是:, 4 .面对漏雨的屋子,作者想移动桌子都是不可能的的两句是:,5,在项脊轩志中,因朝向问题,屋子
5、不仅没有光照,且没到晚上就已经变得昏暗了的两句 ,。6 .写作者对房屋进行修理,不让其漏雨的两句是:, 7 .写作者不仅开辟窗户,还修建了围墙的两句是:, 8 .作者对项脊轩进行改造后,屋内光线变好的两句是:, 9 .写作者在院子中种植植物来修生养性的一句是:o10 .因为有兰桂竹这些植物,院子里的景色也有了改变的两句是:n.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在堆满书的屋内吟咏文章的两句是:12 .在项脊轩志中,写作者端坐着聆听自然的声音的两句是:13 .在项脊轩志中,写庭院寂静,吸引小鸟到来的两句是:,14 .写小鸟常飞来庭院,怎么赶都不走的两句是:, 15 .在项脊轩志中,写明月朗照矮墙的两句是:, 16
6、 .作者写明月下,桂树随风摇晃的两句是:17 .写作者看着风中的树心生喜爱之情的两句是:10.旧时栏楣,亦遂增胜1L借书满架,偃仰啸歌12,冥然兀坐,万籁有声13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14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15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16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17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3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4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5 .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6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7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8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9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1.作者在项脊轩中居住悲喜交加的两句是:,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介绍庭院格局的一
7、句是:o3 .作者写分家后,庭院用门或墙分隔的两句是:, 4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写出家族分家后的情况是:,5 .写宴请客人吃饭时,客人看到庭院景象的两句是: , 6 .庭中变化由篱笆变成矮墙的两句是:, o7 .写作者的奶娘曾居住在这的两句是:, 08,在项脊轩志中,作者介绍老妪的身份的两句是:,9 .在项脊轩志中,写祖母厚待老妪原因的两句是:,10 .在项脊轩志中,写母亲曾到内室的两句是:,1L在项脊轩志中,写老妪照看姐姐辛苦的两句是:, 12 .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来表达母亲对姐姐的关爱的两句是:, 13 .在项脊轩志中,祖母对作者的想念的两句是:, 14 .祖母开玩笑地对作者说他安静得像
8、女孩的两句是:, 15 .面对作者用心读书,祖母看到成才的希望的两句是:, 16 .祖母拿着祖先曾用过的象笏勉励作者用心读书的两句是,17 .作者看着祖先用的象笏,恍如昨日的两句是:, 18 .作者面对祖先使用过的象笏,睹物思人,情不自禁落泪的两句是:1 .多可喜,亦多可悲2.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3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4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5,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6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7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8 .妪,先大母婢也9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10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11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12 .儿寒乎?欲食乎?13 .吾儿,久不见若影14 .何竟日默
9、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5 .儿之成,则可待乎16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17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18 .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介绍项脊轩东边房子的用途的两句是,2 .在项脊轩志中,写项脊轩前人来人往的两句是:,3 .写作者通过长期的观察能通过走路的声音辨别人的两句是:,4 .在项脊轩志中,写项脊轩多次遭遇火灾却没有烧毁的两句是:5 .作者认为项脊轩在火灾中能够保存下来与神明有关的两句是:, 6,写妻子嫁给作者后常到项脊轩中玩的两句是:, 7 .在项脊轩志中,写出妻子好学的两句是: , 8 .写妻子探亲归来,告诉作者妹妹的困惑的两句是:9 .写妻子去
10、世后,作者无心修理毁坏的项脊轩的两句是:, 10 .在项脊轩志中,写作者重修项脊轩是的缘由的一句是:, 11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重修后的项脊轩与之前有所不同的两句是:12 .作写作者再次修理好项脊轩后,却常年在外的两句是:13 .写作者为了怀念妻子而在庭院中种植枇杷树的两句是: L轩东,故尝为厨8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2.人往,从轩前过9 .吾妻死,室坏不修3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0 .余久卧病无聊14 .写自己为妻子而栽种的枇杷树已长得高大茂盛的两句是: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5,得不焚,殆有神护者。6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7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11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
11、异于前12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1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14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种树郭橐驼传理解性默写1 .种树郭橐驼传中,“, ,既概括了树木的 本性,又揭示了种树的要领。2 .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 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3 .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早上去看了,晚上还要 再去摸摸,更有甚者,“, 。这些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4 .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经验的时候,谦虚的说,自己种树种的好,是因为:5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时候说到:
12、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于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6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 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1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2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3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4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5 .其蔚也若子,其置也若弃。6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堞而绪,早织而 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1 .通过水经注一书,我们可以知道石钟山的地理位置是:2 .在石钟山记中,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
13、原因是: ,o3 .人们怀疑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两句是:, 。4 .李渤实地考察,在潭上看到两块石头并敲击它们,发现, o 由 此,李渤认为自己找到石钟山得名的原因。5 .作者不赞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两句是:, o6 .在石钟山记中,作者能够实地考察石钟山的契机是: , o7 .在石钟山记中,作者对寺庙的小和尚在乱石中随意敲击石头,认为是石钟山得名的看法感到可笑的两 句是:,O8 .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侧立在大石边给人恐怖之感的两句是:,9 .写出老鹰听闻人声而飞向空中,渲染了可怖的环境氛围的两句是:,10 .以老人的咳嗽声来写鹳鹤,以此渲染石钟山夜景的两句是:, 11 .正当
14、作者被恐怖夜景惊吓而还时,, o让作者感觉此行不虚。12 .在石钟山记中,作者慢慢观察,发现山下多石穴和缝隙,正是水涌进其中才发出声响的两句是 ,。13 .作者认出石钟山能发出“森坎镇鞫”之声,是因为,o14 .在石钟山记中,作者觉得此时的大石间发出的声音与之前的听到的声音就像演奏一般的两句是:,O15 .作者认为噌眩声与无射钟声音相似的两句是:, o16 .作者认为森坎镇整的声音与歌钟相似的两句是:, o17 .在石钟山记中,作者经过考察,发现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后,感到高兴的一句是:18 .作者否定主观臆测,一定要实地考察的两句是:,o19 .在石钟山记中,作者认为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和自己是
15、一样的, ,是后世没有流传石钟山命名的 原因之一。20 .作者认为士大夫不愿实地考察,才不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两句是:,21 .在石钟山记中,作者从渔人和船夫的角度说明石钟山得名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是:O22 .在石钟山记中,作者批判那些浅陋之人随意敲打石头就认为自己找到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两句: ,。23 .作者了解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1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2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3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4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5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6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硅硅焉8 .如猛兽奇鬼,
16、森然欲搏人9 .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10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11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绝12 .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13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14 .有薪坎锋鞫之声,与向之噌吹者相应15 .噌眩者,周景王之无射也16 .薪坎镇鞫者,魏庄子之歌钟也17 .古之人不余欺也18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19 .而言之不详20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21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22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23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 .兰亭集序中交代集会地点的句子是“,表明集会地点周围有高峻的山峰的
17、句子旦“7E o2 .兰亭集序中交代集会目的的句子是“,直接表明作者参加集会时的心情的句子是3 .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描绘宾客尽是文人雅士、贤德之人,兰亭集序中表达 类似意思的句子:,4 .兰亭集序中,作者与文人雅士们列坐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边,油然而生地表达自己的幽深内藏的 情感的句子:,, 5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J6 .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与此句意义相近的句子:7 .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 而在事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8 .每个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亡的句
18、子:“9,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这一思想的句子:10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写兰亭的“山”“木”的句子是“写兰亭的“水”的句子是“, ”11 .能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视听乐趣的前提的句子是: ,12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谈及的“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1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2 ,修禊事也信可乐也3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8 .况修短随化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0 .此地有崇山峻岭终期于尽齐彭殛为妄作茂林修竹又有清流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激湍 映带左右畅叙幽情5 .天朗气清6 .夫人之相与7 .快然自足惠风和畅俯仰一世不知老之将至n.仰观宇宙之大 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理解 默写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