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阅读专题北京市顺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418题。(17分)水口行舟 朱熹其一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其二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鹈鴂两山相对鸣。【注释】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大兴党禁,朱熹被列入“伪学党”并削职,与门生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本诗即此间感时之作。水口,地名。鹈鴂:即杜鹃,春末夏初而鸣,声如“不如归去”。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绝句”“律诗”都是近体诗。B.这两首诗,全都属于“七绝”。C.绝句对联语的对仗不作要求。D.绝句可以四句,也可以六
2、句。15.下列对其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一蓑”,与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同,表现出诗人思绪的浩渺与心胸的旷达。B.“昨夜”“夜如何”的“夜”意义相同,但所指具体时段不同,后者是指入睡之后。C.“试卷”,意思是“尝试着卷起”,表明作者内心想看又不敢看的极度矛盾的心态。D.“依旧”,交代出虽经一夜风雨,而眼前的景色没有丝毫变化,仍然是“青山绿水”。16.下列对其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郁郁”写出了两岸山峦色彩的青翠。B.“无声”一词隐约透漏出作者的心绪。C.“一棹”意为单桨行船,喻处境危险。D.结尾“鹈鴂相对鸣”一语,耐人回味。17.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3分)A.其一时空穿梭回旋,曲尽其致。B.其二全由眼见写起,表现胸臆。C.两首诗都受到所见景物感发。D.两首诗都流露出归隐的情绪。18.钱钟书谈艺录中说:“唐诗宋诗,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唐诗以情韵擅长,宋诗以思理见胜。”按照这个标准,朱熹这两首诗哪一首可算“唐诗”,哪一首可归于“宋诗”?试选择其中一首,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6分)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望蓟门【1】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萧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4、2】,论功还欲请长缨【3】。 注释:【1】蓟门:在今北京西南,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2】投笔吏:西汉时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终以功封定远侯。【3】请长缨:西汉时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常被用来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指燕地。“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客”指远道而来的诗人自己。 B“萧鼓”一句与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在讽刺将士在营帐中寻欢作乐。 C“海畔”
5、一句突出了蓟门关独有的地理优势,一个“拥”字形象地写出了蓟门关被大海、高山环绕的情状,极富感染力。 D全诗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着力勾画边关的山川景象;紧扣一个“惊”字,抒望中所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13本诗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种手法的是(3分) A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将进酒)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4明代桂天祥在批点唐诗正声中评价此诗有“壮健之气”,是说此诗气势雄壮,充满豪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上述评价的理解。(6
6、分)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12-14题。(共11分)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病起书怀【1】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2】。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注释:【1】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此诗。【2】京华:京城,这里指旧京开封及广大被金人侵占的地区。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
7、愤的首联表达诗人早年有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B.书愤的颈联蕴含诗人年岁已老而壮志难酬的悲愤。C.病起书怀的首联描述了诗人形销骨立的病客形象。D.病起书怀的颈联表现南宋的百姓也盼望收复北方。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愤从诗人回忆“早岁”的豪迈气概写到而今“衰鬓已先斑”,时间跨度大。B.病起书怀从诗人衰病远谪写到夜读出师表,融入了诸葛亮的感慨与联想。C.书愤的颔联用工稳的对仗,表述了诗人早年游赏祖国北方和南方山河的经历。D.病起书怀的颔联表情达意含蓄委婉,流露出了诗人的忧国之情与坚定的信念。14.这两首诗的尾联都化用了出师表的典故,但借以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均有不同;请简
8、要分析。(5分)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14题。(共12分)归燕【1】 燕子杜甫 刘子翚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2】稀。 燕子营巢得所依,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衔泥辛苦傍人飞。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秋风一夜惊桐叶,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不恋雕梁万里归。注释:【1】此诗作于杜甫带妻儿避乱、辗转到秦州时。【2】俦侣:朋友。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一二句写燕子归去不只为躲避霜雪,也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了。B杜诗三四句写假如四季不失时序,燕子在八月秋凉时节自知南归。C杜
9、诗五六句写尽管春色未浓,雏燕也会觉察细微的迹象按时飞回。D杜诗借景抒情,力求言简而意丰;刘诗托物言志,辞句浅白见深意。13下列诗句中“惊”字,与“秋风一夜惊桐叶”中“惊”字所包含的意蕴,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B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C古路初惊秋叶堕,荒郊已放候虫鸣。(陆游郊行)D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王冕柯博士画竹)14分别概括这两首写“燕子”的诗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七、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7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
10、,完成1920题。(7分)江楼月唐元稹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万一帝乡还洁白,几人潜傍杏园注东。【注】杏园:泛指都城长安新科进士游宴之处。采桑子宋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19下面对江楼月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驿楼江水,明月当空,静谧夜色中诗人有淡淡的感伤。B颔联写月色弥漫,江涛阵阵,一色一声都拨动着诗人的心弦。C颈联写远近各处,阴晴有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安危的担忧。D尾联写遥想帝乡,月光洁白,诗人思念友人的情感真
11、挚朴实。20两首作品,思想感情有相通处,表现手法则有大不同。围绕“江楼月”,采桑子上下两阕分别从“不似”“却似”着笔,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古诗阅读专题北京市顺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418题。(17分)水口行舟 朱熹其一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其二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鹈鴂两山相对鸣。【注释】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大兴党禁,朱熹被列入“伪学党”并削职,与门生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本诗即此间感时之作。水口,地名。鹈鴂:即杜鹃,春末夏初而鸣,声如“不如归去”。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
1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绝句”“律诗”都是近体诗。B.这两首诗,全都属于“七绝”。C.绝句对联语的对仗不作要求。D.绝句可以四句,也可以六句。15.下列对其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一蓑”,与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同,表现出诗人思绪的浩渺与心胸的旷达。B.“昨夜”“夜如何”的“夜”意义相同,但所指具体时段不同,后者是指入睡之后。C.“试卷”,意思是“尝试着卷起”,表明作者内心想看又不敢看的极度矛盾的心态。D.“依旧”,交代出虽经一夜风雨,而眼前的景色没有丝毫变化,仍然是“青山绿水”。16.下列对其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郁郁”写出了两岸山峦色彩的青翠。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部分 地区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 试题 分类 汇编 古诗 阅读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