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合村并居主要是 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 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 而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 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迂” “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2、。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中国人素 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 是乡土文脉鹿续的重要空间。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 这是客观现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 2010 年该数字已下降到270万。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 80到100个村庄消失。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比如,遍布乡村的 祠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敬 祖
3、、宗亲联谊、家风传承。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拆掉,那真的可 能会祭拜祖宗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 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 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 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 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不幸的是,合村并居过程中,不少地方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更多 关注合村并居中“钱值”(经济价值
4、)和“颜值”(景观价值)的开发,而忽略了 “文 值”(文化价值)的保育。有的地方按照城市商业住宅的统一标准,给村民设计房子, 楼越盖越高,可原来各具特色的村落格局全都消失了。还有一些,生硬照搬外国风格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美好愿望。作为统领全书的书名,瓦猫代表了 一种美好的愿景,它是庇佑匠人,呵护生命的神兽,同时也是历史的谛视者与展望者, 联结着莽养过去和无尽未来。请瓦猫不只是那一只陶器本身,这其中更重要的是一种 礼仪形式,而这体现了闻先生和龙泉镇人对“礼的敬畏与坚守。文章最后,“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等 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等语句体现的
5、则是“冯太太“闻太太”等客居异乡的知识分子及其 家眷们在异乡互相关心、牵挂的守望相助情怀。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写作手法作用的能力。小说瓦猫采用r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首先指出虚构的内容和非虚构的 内容。宁怀远、匠人祖孙是虚构的,“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 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 株梨花树m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 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 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
6、 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 ”“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通过宁怀远、匠人祖 孙创造了一个关于瓦猫的故事,使文章富有想象力,丰富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艰难 复:建研究院的内容,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非虚构的内容则是抗战时期以闻一多为代表的西南联大师生在龙泉镇更建研究所的情 节,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情,小说再现历史,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并且文中有对 闻一多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 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 租的屋子“,通过寥寥数语刻画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让读者领略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 的日常
7、风度与性格魅力,以及闻一多先生一路跋涉,隼路蓝缕的艰辛。虚构化的情节和非虚构化的情节二者相互映衬,非虚构化的情节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 和厚重的历史背景,而虚构化的内容所创造的瓦猫的故事则是西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 二者相结合,将西南联大师生的生存姿态、精神品格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乡土生活融为 一体。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献帝出于二年春,关东诸将以朝廷幼冲,羊,拿串,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 立为主。曹操日:“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 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左中,我自西向。”初,荀淑有孙日或,闻曹操有雄略,
8、乃去绍从操,日:“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 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奉学被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 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操乃遣扬州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 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操引董昭并坐,问日:“今当施何计?”昭日:“将军诛暴 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操日:“善!”遂迁都许。诏书下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壬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 深自陈诉,患其有不便于已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宜彼都郢城。操拒之。初,郭 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日:“哀公徒欲效周公之下 士而不知用人之机
9、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 主子盍去乎二人日: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嘉知其 不寤,不复言,送去之。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喜日:“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或日:“绍既新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 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十月,董昭言于曹操日: “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乃与列 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或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 朝宁国,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或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臣光日:孔子之言仁也重
10、矣,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 荀或佐魏武而兴之,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而杜牧乃以为“或之功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 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臣以为使魏武为帝, 则或为佐命元功,或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第九卷,有删改)【注释】高:指汉高祖刘邦。光:指汉光武帝刘秀。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土/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砺 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
11、难/定霸 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C.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 壬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D.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土/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 砺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子/盍去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平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銮驾,意思 是天子的车驾,因有銮铃故称銮驾,借指天子。B.北面,旧指臣子拜君王,卑幼见尊长,文中“北面”指向北方迎立刘虞;勤王,后世 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救援
12、。C.文中“迫于茶卓”和劝学中“善假于物也”句式相同;文中“去将何之”和赤壁赋 中“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D.文中“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中的“徒”字翻译成“只,仅仅”,曹操短歌行中“但 为君故”的“但也是同样的意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东诸将欲立幽州牧刘虞为主,曹操却在此时意识到道义的力量,这是他后来接受 荀戒等人提出的“奉迎天子主张的重要原因。B.朝廷下诏责备袁绍,认为他未尽到臣子责任,为此袁绍深感压力,于是上书进行辩 解,提出迁都主张以表达忏悔之情,被曹操拒绝。C.曹操主张在击败袁绍之后进攻刘表,但荀或却认为远征刘表会给袁绍残部喘息之机, 因而主张在
13、袁绍尚未摆脱困境时将其一扫而平。D.黄昭建议曹操进爵国公,荀戒却认为曹操应当心存汉室,这才与匡扶朝廷、安定天 卜.的初心不相违背,荀或因此引起了曹操的不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2)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14 .对于荀豉,杜牧是怎样评价的?司马光对此不赞同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0. B H. C 12. B 13. (1)我们这些人起兵之后远近之人没有谁不响应 的原因,是我们用正义感召了天下。(2)如今留下来辅佐天子,形势不利,只有请天子转移驾临到许地了。 14.杜牧认 为荀或之死是“邀名”之举;
14、司马光不赞同的理由是荀或可以凭功勋成名,选择杀身”邀 名有违人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袁绍只想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方法。事务繁杂,却缺少重点;喜 欢谋略,但又优柔寡断。要与他共同拯救天下的大难,建立衡王之业,太困难了。我将 另投明主,你们为何不离去呢?“用人之机”是偏正短语,作“知”的宾语,其后应断开;“用人嘱于动宾结构,之间不可 断开,排除AD;“主”作“求”的宾语,“主”后断开;“子”是代词,对别人的称呼,句中作主语,之前断开。排除Co故选B。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词句含义、句式的能力。C.“文中,迫于董卓,和劝学中,善
15、假于物也句式相同”错误。“迫于董卓”是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被董卓控制。“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不是被动句,“于”引出对象。“去将何之宾语前置,“之何句意:离开他将去哪里呢?“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在安”。句意:然而现在又在哪呢?D.正确。句意:袁绍只想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只因为想念你(指有才能的人,多指胸 怀天下的谋士)的缘故。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提出迁都主张以表达忏悔之情”错,原文信息是“诏书下袁绍,责以“绍上书深 自陈诉,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宜徙都邮城“,可见袁绍提出迁 都主张并非表达忏悔之情,只是怕事情对
16、自己不利而为自己辩解。故选B。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吾等”,我们这些人;“所以”的原因;“远近”,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近之 人;”者,以义动故也”,者也判断句;“莫”,无定代词,没有人;“动”,感 召;“故”,原因。(2) “匡弼”,辅佐;“惟”,只;“移驾幸”天子转移驾临。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由“而杜牧乃以为或之功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 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可知,杜牧认为荀或之死是“邀名”之举。由“臣以为使魏武为帝,则豉为佐命元功,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可 知,司马光不赞同的理由是
17、荀或可以凭功勋成名,选择杀身“邀名”有违人情。参考译文:汉献帝初平二年春季,关东诸将因为献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控制,而幽州牧刘虞是 宗室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曹操说:“我们这些人起兵之后远近的人没有谁 不响应的原因,正是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年弱,被奸臣控制,没有像昌 邑王刘贺那样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 立刘虞,我自己向西边去尊奉皇帝。”当初,荀淑的孙子荀或,听说曹操有雄才大略,于是离开袁绍跟随曹操,说:“自 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倡导兴起义军,只因毅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 如今汉献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
18、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 旧王室的哀伤,真的应该借此时机,奉迎天子来顺从民心,是最顺应时势的行动。”于 是曹操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带兵向西到洛阳迎接献帝,董承等把守险要之地阻拦曹洪, 曹洪不能前进。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问他:“现在应当采取什么策略? ”董 昭说:“将军讨伐暴乱,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如今留下来辅佐天子,有许多不利的因素, 只有请天子移驾许地这个办法最好。”曹操说:“很好! ”于是迁都许县。献帝下诏给袁绍,用“土地广阔,兵马众多,却只顾建立私党,没听说有勤王救驾 的军队出动,只是擅自互相讨伐”来责备他。袁绍上书,竭力为自己辩解,4旦心有对于 自己不利的措施,因此想把天子迁到离
19、自己较近的地方,他派使者去游说曹操应当迁都 到郭城。曹操拒绝了这个建议。当初,郭嘉前往去见袁绍,袁绍很是礼遇尊敬他。过了 十几天,郭嘉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袁绍只想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 人的方法。事务繁杂,却缺少重点;喜欢谋略,但又优柔寡断。要与他共同拯救天下的 大难,建立霸王之业,太困难了。我将另投明主,你们为何不离去呢? ”二人说:“袁 氏对天下有恩德,很多人来归顺他,况且,如今他的势力最强,离开他将去哪里呢? ” 郭嘉知道他们不醒悟,没再说什么,就离开了。曹操召见郭嘉,高高兴地说:“使我成 就大业的,一定就是此人!”曹操认为袁绍才被击败,打算利用这个间隙去进攻刘表。荀或说:
20、“袁绍刚吃了一 场败仗,士卒离心,应该乘他尚未摆脱困境之机,立刻平定他:如果袁绍收拾残部,乘 虚从后面突袭,则您的事业将付诸流水。”曹操便停止了远征荆州的打算。十月,董昭 对曹操说:“自古以来,人臣拯救国家的功劳,从来没有您今天的功业这样大;有您今 天功业的人,没有长久居于臣属的情况。”于是和列侯将领商量,认为丞相曹操应该进 爵为国公,由皇帝赐给他表示特权的九锡,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荀或认为:“曹公 原来是为了拯救匡扶朝廷、安定天下而发起义兵的,不应当这样。”曹操因此很不高兴。 荀或因病留在寿春,喝药后而死。臣司马光说:孔子谈到“仁”时是很慎重的,唯独称赞管仲的仁德,难道不是因为 管仲辅佐齐
21、桓公,广泛地救助百姓吗?苟或辅佐曹操而使他兴起,苟或的功劳难道在管 仲之下吗!可是,杜牧却认为:“荀或在劝曹操攻取兖州时,把他比作汉高祖与光武帝 刘秀;在官渡之战时不让曹操撤退回许都,还比作为优汉相争。等到大事已经完成,荀 或才想在汉代留下尽忠的声名。”臣认为假使曹操称帝,那么荀或将成为最大的开国功 臣,荀或不选择这样的有利方式却选用牺牲生命来换取名声,难道这是人之常情吗!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卜面小题。送黄补阙南迁杜荀鹤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注】补阙:官名,掌供讽谏。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22、,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为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在送别黄补阙南迁之时难舍难分的心情。B.颔联叙述了黄补阙被贬的原因,全心全意地劝谏皇帝而得罪了他人。C.颈联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对黄补阙进行了劝慰并称赞他为朝廷直臣。D.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明畅,每联或呼应标题,或暗扣标题。16.诗人为什么说黄补阙“难滞楚南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 A 16.黄补阙南迁“非天意”,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不符合天理,事理)。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谏主,是为直臣。“喧然公论在“自有他人替黄补阙抱不平。【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 ”难舍难分的心情”理解有误。本诗主要表达了
23、诗人对黄补阙正直谏言的肯定以及对其 被贬的义愤之情。故选A。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难滞楚南春”是说黄补阙不会在南方被贬谪、滞留太久,很快就会回到朝廷。诗人这样 这样说是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此次被贬并非皇帝本意,诗歌起笔说“得罪非天意”,这里的“天”指的是皇帝,“非 天意是说黄补阙南迁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当然如果把“天”理解为“上天”,则此句意 思是黄补阙南迁不符合天理,事理。总之,这就意味着他会很快回朝。二是黄补阙本人的人品和才华,诗歌颔联说他“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说明他是因 为劝谏住上,不防伤了某些人才导致被贬,这恰恰说明了他的忠直敢言;颈联乂说“自 古有迁客,
24、何朝无直臣,直臣二字是对黄补阙的高度评价。由此我们得知,黄补阙 为人正直,一心谏主,是为直臣。这也是他不可能长期被贬滞留南方的理由。三是有人替他鸣不平。诗歌尾联说喧然公论在“,“公论喧然”,说明很多人在议论黄 补阙被贬事,大家都替黄补阙抱不平。这是他“难滞楚南春”的第三个理由。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 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亳不逊色的句子是:,O(2)辛弃疾在永遇乐凉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两句写出了沦陷区的 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3)古人常借酒兴作诗,于是盛酒的“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安徽省 六安市 一中 高二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