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六单元 第14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六单元 第14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六单元 第14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4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主IS清单1古代商业的发展商朝:以善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巾场和大商人。一发行概况一 商业的肾秦汉: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 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 大都会。棉花、茶叶、LI.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 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 商和晋商。城市的
2、发雁市的变迁西汉:市的设置有严格规定;设市长或市令管 理;内与居民区分离;开闭市有严格规定。唐朝:后期出现夜市,农村集市进一步发展。宋朝:突破了坊巾制;店铺可随处开设;商业 口寸间不受限制:城市中出现瓦子等娱乐场所。主要 唐朝: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有“扬 商业-益二”的说法。城市I宋朝: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元朝:大都是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 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西汉:陆发展起来上、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市舶使。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 洲的几I个国家进行贸易。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
3、当时世 界第一大港。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 外贸易喽缩,仅留广州口通商。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 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评价:不在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监,往往“厚往 薄来” “倍偿其价二唐代及其以前市坊分离,唐代市坊布局整齐划一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宋元时期打破市坊界限,出现了早市、夜市。城郊和乡 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乡村庙会也日益 兴盛三、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实施时期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 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目
4、的相同点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 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内容相同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 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 来华贸易影响相同点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前期时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 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 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 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酷练3练高考真题真题才见真功题组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 . (2018 江苏高考)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 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
5、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 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民间商人由最初的不合法、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发展 到通过向政府纳税就可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一变化意味着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 位,D项正确;A、B两项材料均不能说明,排除;材料表明政府通过税收方式加强对商业的管控,表明政府并没有放弃对商业的监管,C项错误。2 . (2015 江苏高考)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
6、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 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解析:选D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反映的是吴江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时 集市已不受时空限制,故A项错误。“罗绮走中原”是指丝绸,而非家庭纺织工,故B项错 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项。“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是“勤织 作”的结果,可看出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D项正确。3 .(2013 江苏高考)清前期望江南百调中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 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
7、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解析:选B本题考查清代前期的社会经济,意在考查考生对文字信息的解读能力。“半 官场”“仕而商”说明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也经商,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故B项正 确。A项中“完全打破”的说法太绝对,C项材料未反映,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4 .(2012 江苏高考)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解析:选D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
8、的商业繁盛景象。西汉 时期设九市,市坊之间有严格界限,至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排除A项;草市是指乡村和 城郊的集市,排除B项;图中场景没有反映夜市,排除C项。故D项正确。题组二古代的经济政策5. (2014 江苏高考)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 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木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 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解析:选B材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
9、“奉旨允行”等 信息说明明政府的“海禁”政策有所松动,实行有条件的开放,故本题选择B项;A项说法 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明显错误,决策权在中央不在巡抚;D项在材料中没有提 及,而明代朝贡贸易仍然存在。6. (2011 江苏高考)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 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解析:选C本题考查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下出现的经济思想,意在考查 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张瀚认为农业和工业应该比重适当、协调发展,C项正
10、确;由“农末适均”可知A、B两项错误;由“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可知D 项错误。7. (2017 江苏高考)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 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 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 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例如,徽州商人“藏镯(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 的商人。材料二 明
11、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 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 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 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 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 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12、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 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每亩桑田出售桑叶 可获利5两白银”“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 资本”“徽州商人”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民间海 外贸易兴起”“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 的合法地位”等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 来支付贸易逆差”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
13、(3)问,根据材料信息“商业很发达”“中 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了中 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等方面回答。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 商、晋商)活跃。(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背 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 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先物物交换再一般等价物后固定为金银特色 西周至唐“市”
14、“坊”界限明确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发展打破“市” “坊”界限匚经济功能日益增强轻巧识记一一1.商业发展的“三先”、“三后”,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交易媒介户L后打破时空界限6商人组.先亲缘组织-后地缘组织商帮2.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概念阐释一一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宜府控制,私 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 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史论术语一一填后背诵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 封建政府的压制之下
15、。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 大量兴起。两宋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对两宋文学、艺 术的发展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两大阶段:从周到唐的严格限制阶段和宋至明清的放松 限制阶段。城市的发展与当时的商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业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 又相辅相成。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 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清单2 I古代的经济政策口澹单局遇I/有制初确立封速土地私际卜春秋时期: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开垦,开始出现上地 私有制。战国时
16、期:通过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 地私有制。尊)铁农具广泛使用、生产力提高是根木原因; 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是直接原I大I:加之战争频繁。其最大特点是土地兼并,而兼并的原因是土地私 有与土地买卖。类勤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始丁北魏瓦解于唐中期的均田制。快跃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 / I继承并发展。两哥重:视农业,以农为木,限制打击T商业。/ .(W农业是占代决定性生产部门,提供人们最基本 牛.活资料,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哀存亡。 发展农业,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 收入。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匕 还有利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六单元 第14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第六 单元 14 古代 商业 发展 经济政策 教案 解析 人民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72690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