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单元内容概述】人文主题“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是文体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这个人文主题,本单元编排了三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章, 分别是精读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展现了思维与智慧,还安排了想象类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以及语文园地。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指导现实生活。课文编排自相矛盾中卖矛和盾的人,思维混乱,前后矛盾,结果闹出了笑话;田忌赛马 中孙膑通过细心观察,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轻而易举
2、的转败为胜;跳水中船长在危 急关头,临危不乱,果断采用枪逼迫孩子跳入水中的方法,使孩子得救。“交流平台”进一 步强调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梳理了课文中的人物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 变化的过程写具体。编排这样的内容,不仅仅是为了落实提升学生思维的人文教育,更重要 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 与之相应的表达训练要素“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在把
3、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夬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 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单元核心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2 .认识n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20个词语。3 .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4 .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单元任务群目标】(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演一演。教师巡视。(3)指名小组现场表演,师生评议。(4)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么?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 盾的作用,
4、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 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板书:道理一一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设计意图:表演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3 .你想到了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出示课件30)4 .词语积累(有“自”字的成语)(出示课件31)5 .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并熟读成诵。(出示课件32)6 .师生合作: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3)四、课堂总结,作业巩固1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 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
5、无处不在,我 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 矛盾。2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出示课件34)3 .课堂演练: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出示课件35) 二、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出示课件36)【板书设计】自相矛盾1 .起因一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莫不陷也。”2 .高潮一一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 .结局一一其人弗能应也。(道理一一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初读课文,要求读
6、正确、流利,注意节奏。学习新课时,先听教师示范朗读,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 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把需要停顿的 地方读好,随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二、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学生读熟课文后,对照课文注释读懂句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些简 单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经过这一步的学习,文章内容已在学生头脑中有了较深的了解。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再去读 懂。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两句时
7、,指导学生自然 地将对古文的理解和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读出楚人炫耀的语气,从而体会到楚人说话做事 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三、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精读体会。教学“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一句时,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不 同人物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说出什么样的话呢?注重语气。抓住朗读。16田忌赛马【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认识“策、荐”等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 8个词语。语言运用: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思维能力: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审美创造:能联系孙膑观察到的情形,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课前解析】关注课文:
8、田忌赛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 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谋划策,让田忌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赢得了比赛。文章的结 尾,孙膑被举荐给齐威王并成为其军师,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先认真 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关注原著:本文是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史记的作者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实际上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 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 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法 作骨贯穿
9、始末。关注人物的思维过程:孙膑是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孙膑善于观察、分析, 所以才能给川忌提供合理的策略,让他稳操胜券。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孙 膑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 .认识“策、荐”等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 词语。2 .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3 .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教学重点】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能联系孙膑观察到的情形,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
10、识“策、荐”等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 词语。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清田忌获胜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 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也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导入课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唤起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的情 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二、了解故事人物及出处(出示课件4)田忌,生卒年不详,姓田氏,名忌,字期,又日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 又称徐州子期
11、。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威王(公元前378年一公元前320年),妫(gui)姓,田氏,名因齐,齐桓公(与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356年一公元前 320年在位。(出示课件5)孙膑,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代表作 孙膑兵法。(出示课件6)故事出处(出示课件7)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史记是由西汉著名 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 帝共3000年左右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鲁迅称它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后来的
12、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三、课题解读(出示课件8)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课文写了齐国大将田忌赛马的故事。)四、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初读课文(出示课件9)(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 一个怎样的故事?(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3)教师组织交流(出示课件10)预设: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经常与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差 不多,而且都能够分成上、中、下三等,便建议田忌合理安排不同等级的马的出场顺序,从 而使田忌在与齐威王的对阵中获胜。(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了解
13、课文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 惯。)2 .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11)出示词语:出谋划策、引荐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出示课件12)比一比:策枣(字谜识字)(3)(出示课件13)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知道“赢、拳、擦、 策、荐”的结构,书写时注意要舒展,左右两部分要安排得紧凑一些。重点指导“赢、拳、策、荐”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14-15)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课件16)教师引出示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田忌赛马的结果是什么, 为什么是这个结果?预设:比赛结果是田忌赢了比赛。因为有孙膑给田忌出谋划策,田忌才能获胜。2 .教师提出
14、问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部分内容?预设: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出示课件17)(出示课件18)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提取这部分的关键信息。提问:众人的马具备怎样的条件?原文回答(出示课件19)学生交流汇报。3.(出示课件20)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汇报交流。(引发田忌赛马的关键因素)(出示课件21)(设计意图:根据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及学习任务群目标,让学生能够分清课文内容的 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4、默读课文第10T6自然段,说说比赛过程中田忌有什么反应以及他这样反应的原因。(出示课件22)(预设:出忌相信
15、孙膑的策略一定能让自己赢得比赛。)(出示课件23)5、分角色朗读,感受比赛气氛(出示课件24)6、习题巩固: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连一连,并说一说赛马的过程及结果。(出示课件2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7、分析马的上场顺序(出示课件26)8、思考:田忌为什么获胜了呢?是谁给田忌出谋划策的?(出示课件27-28)预设:因为田忌有意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因为有人给他出谋划策了这一切正是孙 膑的主意。是他让田忌刻意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才使得田忌稳稳获胜。可见,孙膑在这次 比赛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总结:是的,正是因为孙膑针对马匹的出场顺序给田忌进行了出
16、谋划策才使得田忌 取得了最终的胜利。9、讲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出示课件29)(要求:不要遗漏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关键信息,对话要注意采用转述的形式。)学生自主交流。六、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0-3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 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 学的思想方法。2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得意扬扬、轻蔑”等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 .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 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教
17、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出示课件32)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孙膑的出谋划策下,田忌在赛马时赢了齐威 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二、精读细研,品读详写部分内容(一)研读“孙膑战略”部分(出示课件33)教师提出问题:孙膑是使田忌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关键,当孙膑观察了几场比赛后, 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汇报交流。1 .赛马常规的出场方式是什么样的呢?(出示课件34)预设:首先:上等马对上等马(出示课件35)接着:中等马对中等马(出示课件36)接着:下等马对下等马(出示课件37)2 .师提问启发思考:正常的出场顺序胜负难料,改变出场顺序为什么他确定一定能赢, 孙膑是怎样思考的呢?(出示课件3
18、8)预设:孙膑想虽然每个等级的马脚力相差不多,但是不同等级的马之间的脚力是有很大 差距的。上等马对阵中等马一定赢,中等马对阵下等马也一定嬴。比赛三局两胜,只要其中 两局获胜就可赢得比赛。所以只要合理安排出场顺序,肯定能胜利。3、谈人物:孙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39)预设:观察仔细、分析细致合理4、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田忌在赛马时泰然自若,是因为他按照孙膑的策略安排 了马的出场顺序,认为自己能稳操胜券,所以即使输了第一场也不急躁。(出示课件40)(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使学生受到 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5、师总结:历史上有许多
19、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课下大家可以找一找相关资料、 和同学交流。一些讲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书籍较多地记载了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有兴趣 的同学课下可以去找相关资料读一读。(出示课件41-42)三、讲故事,分析情节1、(出示课件43)上节课简单地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这节课再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 讲讲这个故事。(提示:在适当的地方合理丰富情节,如孙膑在观察众人赛马时的所思所想、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时现场紧张的气氛、每一轮赛马后齐威王利观众的反应。)学生自主交流2、主题概括、结构梳理。(出示课件44-45)四、课堂演练,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6)2、布置作业:给家人讲一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说出
20、你明白的道理。(出示课件 47)(设计意图:作业设计这一环节意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 知道要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板书设计】16田忌赛马观察、分析胜负难料 必胜制定计策【教学反思】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 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 才能取胜。一、理清人物关系,了解故事内容。为了指导学生学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课堂上,我先从整篇课文入手,引 导学生找到故事的主要人物,在理清人物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故事内容,弄清田忌赛马胜利的 原因,为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做铺垫。二、
21、抓重点词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就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正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指导学生根据 课后问题,借助对阵图,深入理解课文,从逆向和正向分别进行思考,真正走进孙膑内心, 探究他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索过程, 明白孙膑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乃是仔细观察、周密分析,认真推断的结果。17跳水【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感受文学作品的 魅力。语言运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
22、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审美创造:了解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课前解析】文章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 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 横木,情况十分危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 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课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 一方面具体而细致地描写了猴子“放肆”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辅以水手们“取乐”的笑声, 在猴子的逗弄下和水手的笑声中,孩子从“笑得很开心”到“哭笑不得”,再到“气得脸
23、都 红了”“气极了,心情不断变化,直至不知不觉陷入了险境。故事的关键人物船长,是在文章的结果部分才出现,而且文中对船长言行的描写非常简 洁,只用少量的动作和语言。联系课后题,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船长的 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船长的认识和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 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龊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 词语。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3 .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六 单元 整体 教学 设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