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滕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滕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2 .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
2、系 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这表现为轻形似、卑法度,提倡 “即兴”“无意”的挥写,反对刻意求工;主张“意造”“观韵”“真趣”,追求一 种字外有字、笔简意丰、半真自然、潇散简远的艺术境界。这就使书法的点画线 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所谓“意造”“点画信手”即是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以意役法, 以意生法,意即是法,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 以神造形的境界。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 书法态度冷漠,而对中、晚唐和五代期间敢于冲破法
3、度束缚,富有创新和个性的 书法家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少师书,本出于 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杨公凝式,笔迹雄杰谓书之豪杰,不为世 所汩没者。”黄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书画以韵为主”,“工拙要须其韵胜耳”。 黄庭坚“韵”的含义,可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他沿续了晋代人物品评的“韵” 意,采取“伯乐相马”的方法,遗其玄黄牡牝,直取风韵精神,超越人的形体美, 氓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描绘的场景与成语“青梅竹马”相仿。(5)诗人词家们往往巧妙地把数字引入诗词创作之中,品味古诗词中数词的运 用,既可领略古人遣词造句之匠心,又能从一个新的视角获取审美享受。如望 海潮“”和扬
4、州慢“”中的数词就是 通过“言过其实”的描述,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79题。(6分)作为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 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的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 而具有了典型的现实意义。首先,他们为爱情而献身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追求 爱情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但真正为追求爱情而献出生命的人却,特别 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渴望爱情,但往往面对困难和阻碍就会 o而刘 兰芝和焦仲卿却用他们的生命、热血和义无反顾的执着,谱写了一曲爱情壮歌。其次,主人公反抗礼教的巨大勇气和行为极具意义。虽
5、然他们夫妻恩爱,但 是焦母偏要以一己之好恶拆散二人,礼教的荒谬性、片面性可见一斑。夫妇二人 一开始并没有萌生反抗之念,而是试图 妥协、。但礼教并不体恤他们,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其兄长逼迫她另嫁他人。二人的爱情无处可托,最终他们走向 了死亡。他们用生命进行的反抗实现了对爱情的生死不渝,令礼教的荒谬性、残 酷性、非人性得以 O再次,孔雀东南飞所揭示的生存世界的深度,不亚于哲学对人类的存在 的沉思。它形象地描绘了焦、刘殉情的悲剧,而悲剧的成因并非简单地指向某些 人的人性之恶,而是直指人背后的历史文化弊病,展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噬人的本 质。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6、A.孔雀东南飞是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 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B.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 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C.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 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D.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19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寥寥无几束手束脚谋求流露B.微乎其微束手束脚追求流露C.微乎其微畏恿不前追求暴露D.寥寥无几艮蕙不前谋求
7、暴露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儿 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o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 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 和完成工作,o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 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2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大哥,您看我们乡下人初来乍到什么也不懂,刚才多有冒犯,就请你高抬贵 手让我们
8、过去吧。B.他的表演事业这几年突飞猛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尤其最近又忝列门墙于 名师,更是如虎添翼。C.既然老师和同学们都这样信任我,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一定率先垂 范,带领好我们的团队!D.下面我要说的话事关重大,请大家集中精神,洗耳恭听,同时一定要严守秘 密,万不可外泄。22 .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 的标语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二试从望海潮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 其他形式给杭州写一则城市标语。(4分)四、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 到元曲,千百年来,中
9、华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其动人的诗句、丰富的 情感、人文的光辉,历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新。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 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 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围绕这些问 题,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请结合学习 古诗词的心得,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答案1. C 只重韵意,不论工拙”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三段“黄山谷论书, 则突出强调韵字。书画
10、以韵为主,工拙要须其韵胜耳”,是“突出强调 韵工拙要须其韵胜耳”可知,是突出强调“韵”,不是只重“韵”意。2. A B. “同苏轼的重意有本质的不同”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宋 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 主张意造观韵真趣”可知,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尚意”的。C. “因此他的见解超越了同代的苏黄等人”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四段“这种 独具慧眼的评论,充分表现出他尚意重趣的执着和真诚,也令那些毫无 卓识、人云亦云,溢词连篇的书法理论家相形见纳”可知,只说其评论超过“亳 无卓识、人云亦云,溢词连篇的书法理论家”,米芾和苏黄各有自己独特的见识, 文中没有比较
11、三者的高下。D. “中国书法尚意的审美风尚由此得以确立”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三段 “宋人则在前人论书的基础上,对意的论说进一步具体化、明朗化,由宋前 的重心意拓展到了书法作品的精神意蕴,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宋代的 审美风尚”可知,中国书法“尚意”的审美风尚是在宋代确立的。3. B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由“尤所偏工”可知重 “工拙”;B.由“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可知是“尚意”的;C.为王羲之的永字 八法,是用笔法则,讲究笔势,运笔之法,不是“尚意”;D.偏重字势和书法的 整体布局,“尚法”。4. 材料一先总括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某种特征,再分别论证三位代表性 书家的书
12、法主张都具有这种特征,最后总结宋人所追求的书法创作境界。材料二从“意”的独立自觉到“尚意”的形成,纵向综述宋代书法“尚意” 之“意”的历史渊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 法与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主张意造观 韵真趣”,总括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某种特征;第二、三、四段, “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黄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 “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分别论证三位代表性书家的“尚意” 特征的书法主张;第五段“宋人这种尚意观韵重趣的审美趣味,导致 了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排
13、斥意在笔先刻意拘苦的理性构思方法 毫不做作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真情和意趣”,总结三位代表性书家的书法主张都具 有“尚意”这种特征。材料二:第一段,“古代书论中最早提出意概念的是东汉的蔡邕”“西晋文学 家成公绥他所说的意是指书法技法要靠心灵领悟王羲之则把“意” 作为评书的美学标准”;第二段,“意的意义开拓在南朝”;第三段,“至 唐代,唐人之意一方面继承前人的意在笔前思想,即重视创作法则和艺 术.宋人则在前人论书的基础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分析以上内容可知, 文章从东汉到宋代,从“意”的独立自觉到“尚意”的形成,纵向综述宋代书法 “尚意”之“意”的历史渊源。5. 苏轼从“意造”的角度,含蓄的批评他们过
14、于重视形式和法度,他们的书 法未达到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米芾从“重趣”的角度,批评他们过于讲求“安排”,他们的书法“无平淡 天成之趣”,缺乏主体自我的情趣。【详解】依据材料一第二段“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强调主体 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 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 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可分析概括出,苏轼从“意造”的角度,含蓄的批评 他们过于重视形式和法度,他们的书法未达到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所以 苏轼的态度是冷漠的;依据材料一第四段“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 书法表现出主体自我的情趣他
15、说欧、虞、褚“安排费工,作用太过,无平淡 天成之趣”,可分析概括出,米芾从“重趣”的角度,批评他们过于讲求“安排”, 他们的书法“无平淡天成之趣”,缺乏主体自我的情趣,作用太过。6. A7. D8. (1)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爱默生的名言,又引起下文对诗文与地名之间关 系的评价以及对郁孤台事例的叙述。(2)将“那些圆圈圆点”比喻成“一个个泉眼”,形象生动,富有美感;与第一部 分第二段中的“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相照应。 9.古诗词让读者通过画面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使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生 动。古诗词对地名的加持,让地名变得具有精神性和灵动性,广为人知。 古诗词反复引
16、用某一地名,使其变成具布符号功能和丰富意蕴的意象。 古诗词与读者产生同频共振,让地名由外在客体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 10. B11. D “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说法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 和晓喻的文书。12. A ”并责罚了萧何”错误,从文中汉王听取了萧何封韩信为大将军的内容可 知说法错误。13. (1)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韩信,于 是韩信逃跑了。(译出大意给1分;“度” “数” “亡”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 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诚”“
17、任”“何所”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14. 项羽是一个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残暴的人。(3分)参考译文:当初,淮阴人韩信,家里贫穷没有什么善行,不能被推选担任官吏。汉王刘 邦进入蜀地之后,韩信又逃离楚军归属到汉王,韩信数次与萧何谈话,萧何感到 他不同寻常。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自己, 于是韩信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汉王报告,自己便去追赶他。有 人对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萧何的离去如同失去左右手。过了 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恼怒又惊喜,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跑? ” 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臣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又骂道:”逃跑
18、的诸将们 数以十计,你都不去追,为什么专去追韩信,你纯粹是在骗人!”萧何说:“汉王 如果您只是想在汉中称王,必然不会用到韩信;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 其他没有人能和您共谋大业。这就看汉王您的选择了。”汉王说我是想要东进的, 怎么能闷在这里长期久居呢!”萧何说:“如果您计划向东发展,就能用到韩信, 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用他,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汉王说:“那我就看 你的面子任韩信为将军吧。”萧何说:“只任他为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的。” 汉王说:“就任他为大将军吧。”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想召见韩信任命他 官职。萧何说:“汉王平日向来傲慢无礼,今天要任命大将军,如同招呼小孩儿
19、 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汉王如果任命他官职,必须选择一个良辰吉 日,沐浴斋戒,设置坛场拜将,举行授职的仪式才行。”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 韩信被拜为大将军的仪式结束后,坐在上座。汉王说道:“丞相多次向我说到将 军,将军有什么计策来教导我呢? ”韩信谦谢了一番后,便问汉王说:“现在大 王如果向东去争夺天下,您的对手难道不正是项羽吗? ”汉王说:“对。”韩信接 着说:“大王您自己估计一下在勇敢、强悍、仁爱、刚强等方面您与项王相比谁 更强呢? ”汉王沉默了许久,说:“我不如他。”韩信拜了两拜,称赞地说:“我 韩信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然而我曾经侍奉过项羽,请让我来谈谈他的为人处事 吧。项王发
20、怒大吼,厉声呵斥时,上千的人都胆战心惊,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 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己。项羽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他的部下有 人生了病,会同情地流下眼泪,还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但是,当他所用 的人立了功应当给予封赏爵位时,他却不舍得授给人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妇道 人家的仁慈。他还驱逐原来的诸侯王封诸侯国的将相为王,又将义帝驱逐迁徙到 江南,军队所过之处没有不被伤害毁灭的,百姓们都不亲近拥戴他,只不过是受 他威势与强权的胁迫罢了。虽然他名义上称霸天下了,而实际上早已失去了天下 人的心,所以他的强很容易变成弱。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 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
21、不能被诛灭!将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的将 士,那还有什么人会不心服口服呢!大王您最初进入武关时,没有去伤害丝亳的 东西,还废除了秦朝的严酷的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没有不 希望大王做秦王的。而且依照当初与诸侯们的约定,大王理应在关中称王,这件 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大王失掉了关中的王位被封到汉中地区,秦地的百姓没有 不怨恨项羽的。现在大王举兵东进,三秦之地只要发布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了 J 于是汉王听了大喜,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15. A .本词开头三句,描写的是初春景物16. 对比手法。望海潮中词人以昔衬今,通过昔日的歌舞欢宴、桃红柳绿 与现在满眼惟暝烟栖鸦对比,抒发了痛感世事沧桑的
22、悲凉情怀。扬州慢中“春 风十里”,写往日扬州的繁荣景象;“尽养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两相对比,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虚实结合。望海潮回忆昔日的歌舞欢宴、桃红柳绿是虚写,如今倚楼所 见暝烟栖鸦为实写。扬州慢中“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尽养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这一 “虚” 一 “实”,两相映衬,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不写对比写反衬也可以。望海潮用大量的篇幅写旧游之乐,把过去写 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的凄凉、寂寞。)每点3分。指出手法正确一分,合理分析2分(望海潮分析准确1分, 扬州慢分析正确1分)。17. (1)飞
23、湍瀑流争喧眩 磕崖转石万壑雷(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4)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5)十里荷花或千骑拥高牙 过春分十里18. C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作为最长的我国占代汉民族叙事诗” 语序不当,应将“最长的”放到“叙事诗”之前;二是“讲述了焦仲卿”成 分残缺,可在“讲述”前加“孔雀东南飞、 A项中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B 项中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D项中”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 的叙事诗,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结构混乱,前 一句还没有表述完,后一句就另起话头。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滕州 一中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月份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