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吴楚东南诉,o (杜甫登岳阳楼)(3)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极写阿房宫的占地广且巍峨高大。【答案】 .莫春者 .春服既成.乾坤日夜浮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莫,乾,坤,覆。2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回目中将探春称为“敏探春”。结合小说第五十五回或第五十六回的内容,简 要阐释“敏”的内涵。(分析其中一回内容即可)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
2、主刁奴蓄险心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答案】探春的“敏”在于思维敏捷锐利,在敏捷的思维下,言谈举止敏捷利落,口才了得,见解不凡。 在第五十六回中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贾府多年积累的弊端,也只有探春这样聪敏锐利的女孩子才可以指出 来并能实施改正。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一巴掌怒扇刁奴,更尖锐地指出:“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 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的敏锐就是那么清楚地看透事情本质,一剑封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相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探春之“敏”表现于多方面,比如敏丽三姑娘探春的美丽是有目共睹的。“俏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 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生辉,文
3、采精华,见之忘俗。”比如敏慧,当然,徒有外表也不行,还要有内在之敏慧。探春的才情是毋庸置疑的了,大家族的小姐都 是精心培养,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探春更是写得一手好字,闺房那些名人法帖,宝笔筒砚,还有各色笔 筒笔海里插着如树林一般的笔,足见探春在行书写字上下过功夫,颇有造诣。探春的内慧还体现在高雅 的情致和开阔的心胸眼界。作为一个贵族小姐,探春发动而组建了海棠诗社,“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 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连贾宝玉都认为“三妹妹高雅”。而开阔的胸怀,除了 “孰谓雄才莲 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 ”这样的不让须眉的诗词情怀,更多的还是探春那惊世骇 俗的一句,“我但凡是个男儿
4、,可以出的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一番道理。”纵观整C.则重谷帛而贱珍奇D.屈己从人,恒若不足16.上面语段中,魏征都以历史上的君王为例展开说理,请辨析其作用。【答案】11主持,掌管12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13 .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14.B15. B16.总结历史经验,通过历史上君王们前后做法的对比,从创业、守成的角度借古讽今,讽谏唐太宗要“居 安思危,“善始善终,。【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人君当神器之重:国君掌握着帝位的重权。当,主持,掌管。所言信矣:所言确实不错呀!
5、信,确实。【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得分点:“善始”,开头做得好;“克”,能够;“盖”,表推测语气,大概;“岂乎”,难道吗?【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 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出言而莫己逆”是宾语前置句,应是“出言而莫逆己”,应在“逆”后断句;“公道溺于私情”“礼 节亏于嗜欲”句式相同,所以“公道溺于私情”前后均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
6、化败坏下来。之,代词,代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B.句意: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长得茂盛。以,连词,表目的。句意: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以,连词,表目的。C.句意:微臣虽然愚笨。虽,连词,虽然。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虽,连词,即使。D.句意: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而,连词,表递进。句意: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而,连词,表并列。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必固其根本: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固”,使动用法,使牢固。A.句意: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远,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B.句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
7、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覆,使动用法,使一 翻,颠覆。C句意: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重,意动用法,以为重,重视。D.句意:委屈自己,尽量采用并发挥他们(别人所举荐的人)的特长,还恐怕没有完全做到这样。从, 依顺,无活用。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写作目的的能力。谏太宗十思疏中,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 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 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
8、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 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 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 关系,发人深省。十渐不克终疏中,写古代帝王建立王业后,为了把政权“传之万代”,必先扬淳朴而抑浮华,贵忠 良而鄙邪佞,绝奢靡而崇俭约,重谷帛而贱珍奇,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但国家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从而
9、得出“终之斯难”的结论,以此讽谏唐太 宗要“善始善终”。参考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 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 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 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 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 求得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
10、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 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 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 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 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 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
11、他们像水一 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 视不理吗?(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我看自古以来帝王登位定都,都想万代相传,把帝位留给他们的子孙。所以朝廷向天下布告政事, 述及应遵之道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论及人物必然尊贵忠良而鄙视奸邪谗佞之人,言及制度风尚则 会摒弃奢侈、靡费而倡导节俭、简约,谈及物产则会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然而受命登 极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 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岂不是以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 人们必
12、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俗语说:“不是 知道难,是做起来难;不是做起来难,是做到底难。”所言确实不错呀。(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四)(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余悲伯夷之意,睹轶 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 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 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 臣弑君,可谓仁
13、乎? ”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 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天之 报施善人,其何如哉?(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是用:因此。希:稀少。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木主:牌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 祀。于嗟:叹词,表悲叹。徂:通“殂”,死亡。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盍往归
14、焉(2)我安适归矣 18 .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 表现有()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己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A.B.C.D.19 .选文末尾三个问句连用,试分析其在表达上的作用。【答案】17. (1)何不;(2)至I、往。 18.C19. (1)第一句针对第一段孔子所说“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提出的质疑;第二、三句对于伯夷叔齐是 良善之人却被饿死首阳山提出质疑。(2)用反问表达加强语气,且连用三个反问强化质疑,从而揭露了天道与人事相违背的现实,有力地
15、抨击 了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赏善罚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充分表现了作者无神 论的观点。【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盍:何不。句意: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2)适:至U、往。句意:我辈今日归向何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是说伯夷、叔齐不记仇;是说伯夷、叔齐以西伯昌为贤,准备投往;是说伯夷、叔齐进谏。这些都不能体现他们的“淡泊名利,坚持操守”。故选C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意思是,从这些记载来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此句是针对第 一段孔
16、子所说“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而提出的质疑;“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意思是,像伯夷、叔齐,总可以算得上是善良的人了吧? “天 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意思是天对于好人的报偿,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两句对于伯夷叔齐是良 善之人却被饿死首阳山提出质疑。这三个句子用反问表达加强语气,且连用三个反问强化质疑,从而揭露了天道与人事相违背的现实,有 力地抨击了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赏善罚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充分表现 了作者无神论的观点。参考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是老记着人家以前的过错,因此怨恨他们的人就少。” “追求仁德而得 到仁德,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17、 “我对伯夷兄弟的用意深感悲痛,但看到那些逸诗又感到诧异。他们的 传记说道: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到了父亲去世以后,叔齐要让位给伯 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 ”于是便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 二个儿子为王。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关心老人,抚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 呢?等到达那里,西伯已去世了。武王用车载着西伯的神主,追谥为文王,率军东进去征伐商纣。伯 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谏阻道:“父亲死了却不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身为 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做仁德吗? ”周王左右的人准备杀掉他
18、们,太公说:“他们是义 人啊! “扶着他们离开了。武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 很可耻的事,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到 了由于饥饿而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 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相禅让,圣人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归向何方? 啊,别啦,永别啦!命运衰薄令人哀伤! ”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中。从这些记载来看,伯夷、叔齐是怨 呢,还是不怨呢?有人说:“天道并不对谁特别偏爱,但通常是帮助善良人的。”像伯夷、叔齐,总可以算得上是善 良的人了吧?
19、他们行善积仁,修养品行,这样的好人竟然给饿死了!上天对于好人的报偿,到底是怎样 的呢?三、写作40分20.根据要求写作。初中好友小A发来邮件向你倾诉:尽管他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成绩却不理想。老师让他不要 只看重结果,努力的过程更有意义;他却认为只有结果才体现努力的意义。请以“小B”署名,回一封邮件,与他交流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不忘初心得始终,不唯结果重过程亲爱的小A:你好!听闻你对成绩不佳感到心焦,特别想要一个好的结果。我想就结果和过程问题谈谈我的看 法,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我想对你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结果,生活要高效,结果
20、很重要。结果固然能体现出价值,但 如果结果不如人意,难道我们就能忽视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吗?不唯结果重过程,精神力量需铭记。我们关注金牌,更应该关注金牌背后运动健儿的拼搏与付出。不久前中国女足获得冠军,但她们的 辛苦我们常人是难以想象的。与过程之中的拼搏相比,金牌早已不是最重要的。即使明知前方荆棘遍 布,依旧初心不改;即使未能取得冠军,依旧永不言弃。这种精神力量的价值早已超过了冠军本身。不唯结果重过程,蓄力定可再扬帆。山重水复之后的柳暗花明,离不开过程。胡适曾经说过:“生命本无意义,你赋予它什么,它便有 什么意义”。26岁的湖北外卖小哥王威,高考623分考上重点大学。他用十年的努力过程,创造了别
21、人 眼中不可能的结果。接受采访时,王威说感谢自己打工的过程,在其中磨砺了意志,耐力和毅力都有了 很大的提升,对待时间分配也有了很好的经验,这些都为他的高考备考奠定了基础。由此看来,没有过 程何谈结果?究竟两者哪个更重要?不唯结果重过程,感受过程中的美好。人生重要的就是过程,希望我们晚年人生回眸时,只为没做的事情后悔,不为做过的事情后悔。希 望我们的人生不仅仅为实现各种目标,而疲于奔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人生当中宝贵的财 富。因为结果是留给别人评价的,而过程是留给自己独享的。85岁高龄,号称是年龄最老的考生,汪侠 老人参加了 15次高考。人们称他为“高考狂人”。汪侠老人一直有一个高考梦
22、,但是他在年轻时由于高 考没有考上,所以不得已放弃了高考,但是随着政策的变化,高考不再限制年龄,这也让汪侠老人再次 对高考燃起了希望。参加15次高考,仍未停歇,他想得到的早已经不是那份录取通知书了,而是了解知 识的过程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这是他送给自己一生的礼物。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中国从过去未能取得申奥资格,到成功举办奥运会深受各国赞扬;从渴 望一枚金牌实现零的突破,到现在金牌不计其数。中国不再是以前的中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当 今的中国国力增强,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我们不必揪心奥运会上得到金牌的数量,我 们更应该享受参与的过程,表现出大国应有的风范。身为当代青年的我们
23、,也要努力拼搏、不给青春留遗憾;不执着于结果,感受成长中的美好。我们 相信,不忘初心得始终,不唯结果重过程!亲爱的小A,望你放下对结果的执念,放平心态,努力专注 于过程,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好友小BX年X月X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从材料来看,好友小A和老师的观点是不同的,老师认为过程最重要,小A认为,结果才能体现努力的 意义。因此,材料的核心就是过程与结果哪个重要的讨论。这也是给写作者提出的一个问题,意味着你 在写作的时候,讨论的就是过程与结果哪个重要。关于过程与结果哪个重要的问题,你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可以认为过程重要,因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海市 徐汇区 2021 2022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