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有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3.3 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有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3 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有解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5 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C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24分)1. 甲、乙两个不同的物体,吸收了相同的热后,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B. 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小C. 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一样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 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降低了相同的温度,则 A.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小B.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大C. 两金属块的比热容相同D. 两金属块的比热容大小无法确定 3. 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 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B. 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C.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D. 夏天
2、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4.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 2kg 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 10min 吸收的热量为 水的比热容 A. 5.04105JB. 4.2105JC. 2.52105JD. 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5. 有五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其中一个盛满开水,其他杯中没有水,仅利用杯子的吸热作用,将开水的温度降低,则下列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 将第一杯中的水,平均倒入其余四个杯子中B. 先将第一杯中的水整杯倒入第二个杯子中,等到杯子不再吸热时,再倒入第三个杯子中,以此类推,最后倒入第五个杯子中C. 先平均倒入其中两个杯子中,等到杯子不再吸热,再平
3、均倒入剩下的二个杯子中D. 无论怎样,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6. 两只完全相同的杯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若使两杯液体吸收相同热量后,发现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大,则以下分析中合理的是 A. 若两杯液体的质量相等,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一定小B. 若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一定大C. 若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则甲液体的质量可能大D. 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则甲液体的质量一定小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4分)7. 如图所示图象是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质吸热能力时,用相同的加热器对相同容器中盛有的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进行加热,获得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的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到 的比热容更大,如果让它
4、们下降相同的温度,则 放出的热量多。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早已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汽车的发动机一般用水来冷却这是利用了水 ,从而冷却效果好。质量都为 2kg 的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他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C),酒精的比热容为 2.1103/(kgC) 】 9.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同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 (填“相同”或“不同”)。质量均为 2kg 的铜块 c铜=3.9102J/(kgC) 和铅块 c铅=1.3102J/(kgC),如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若铜块温度升高了 100C,则它的内
5、能增加了 J。 三、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10. 由于天气寒冷,吃早饭时妈妈要用热水给小明加热 250g 瓶装牛奶,如图所示,要使这瓶牛奶的温度由 10C 最终升高到 50C,【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C),牛奶的比热容为 2.1103J/(kgC) 】不计热量损失(1)牛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妈妈至少要用 60C 的热水多少? 11. 某同学制作了一个透明玻璃箱,在玻璃箱内装有质量为 10kg,温度是 20C 的水,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太阳辐射的能量为 6105J,若有 42% 的能量被水吸收,求:(1)水吸收的热量;(2)可以使玻璃箱内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 C?答案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3 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有解析 热容 热量 计算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