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课文,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鲁迅先生用了许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但这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这个“好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一些
2、文字会有晦涩难懂的特点,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后实则另有深刻的含义,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意境也是明丽的、温暖的,然而却与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授本课时,对写作背景可简略提及,无须过于深入地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而重于引导学生欣赏鲁迅文字的优美、想象的奇特、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文中的生难字较多,而且与前一课一样,有些词语难以理解,教学时也要加以引导、点拨。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朗读,在读通读顺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其中描绘的画面。 【学情分析】 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
3、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 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
4、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会写“综、锦、萍”等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内容结构,初步品味梦境的美丽景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导语: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特殊、寓意丰富、思想深刻,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有些却也是非常亲切、感人、有趣的。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好的故事。思考: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5、 预设:这个课题很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可能会想到看过的一个有趣的好故事,可能会想到这是一个讲述真善美的故事。依照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我们不会想到这个“好的故事”是梦里的故事、梦里的情景。学生大都提前预习过课文,此时或许还不太理解课题的意思,这里便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兴趣。【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鲁迅的基础上来学习鲁迅的文章,会对文章有更深刻地理解。】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细细品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综锦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陡 易读错字:“综”“藻”是平舌音,“瞬”“骤”是翘舌音。“削”在文中组词“瘦削”,读作,不要误读作。 易写错字:“萍”
6、和“藻”都是草字头,为上下结构,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漾”的右上部“ ”的竖不出头;右下部是“永”,不要写成“水”。 “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 3.学生认读词语,理解难懂的词语。 (1)课件出示要掌握的词语。预告 烟草 烟雾 昏沉 幽雅 错综 萍藻 荡漾 解散 融和 退缩参差 瘦削 浮动 瞬间 骤然 陡然 凌乱预设:可以请一组学生逐一朗读,其他学生和教师一起纠正错误,容易读错的词语有“参(cn) 差(c)、骤(zhu) 然(rn)”等。(2)学生交流圈画出难懂的词语,同桌间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一起解决。 预设难词:繁响繁密的响声。伽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思是
7、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泛指寺庙。 打桨划桨。底子可做根据的东西,多指草稿。泼剌奔迸“泼剌”是一个拟声词,原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奔迸”指奔涌、散开。文中是把红花的倒影比成红锦带,仿佛跃入水中时有声音、有形态。 皱蹙“蹙”意为“皱,收缩”,“皱蹙”表示“皱缩”。 欠身稍微起身向前,多表示对人恭敬。教师提示: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们总结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理解本课词语时也可进行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本课词语在平常出现得较少,因为这篇文章的写作
8、时间是1925年,离现在比较久远,许多说法和现在 不一样了。所以,有必要拿出时间把这些词语弄明白。】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交流对文章的初步印象。过渡: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请大家说一说,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交流示例:生1: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鲁迅先生写的景物非常美。他写到的乌桕啊,野花啊,都写得很美丽,同时也很细腻。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画面感,在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个画面。 生3:我感觉这篇文章读来很美,但是却读不太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梦境里的一幕幕景色称为“好的故事”。师:我想告诉大家,其实这篇貌似又美又悠闲的文章,看不懂
9、是正常的,因为它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而野草是非常难读懂的。但总的来说,好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比较亮、比较美的感觉。预设:学生初读这篇文章,对其中的景物之美肯定都印象深刻。同时,本学期学生也进行过不少想象的训练,所以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画面美。但是这篇文章确实不太好懂,不像我们之前学的文章,情感明确,主旨也清晰,所以学生说读不懂也很自然。通过交流初步印象,教师能对学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根据学生关注的重点调整教学。2.快速读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提出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第38自然段。)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10、? (是他做的一个梦。)再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吗? (看书入梦梦境梦醒。)(2)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概括文章在写法结构上的特点。 小结:大家说得很对,所谓的“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梦惊醒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这就是整篇课文的结构。3.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体会“好的故事”的特点。 (1)学生汇报找出的句子。(“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2)说说自己的发现,用词语概括“好的故事”的特点。(这两个句子中形容“好的故事”时用词是重复的。好的故
11、事的特点是:美丽、幽雅、有趣。)【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把文章的结构弄清楚,有利于下一步对全文中心的理解和对重点内容的探究。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深入探究,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 情感世界中,对文本的解读才能更深一层。】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过渡: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理解字词、读通课文,对“好的故事”有个初步印象,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个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的,到底是怎样的“美丽,幽雅,有趣”?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品味。 好的故事这篇课文和少年闰土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少年闰土用生动的事例,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而在我们今天所学
12、的课文中,却完全没有具体的事例,只是丰富的梦境。但这篇文章读来,却是那么优美,就像一幅幅画,依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更可见鲁迅先生文学风格的多样化以及文字运用的出神入化。可能这篇文章我们读来还是有些迷糊不清,那么下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或许能有一些更深的认识,然后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梦境中的美丽景色,体会景物自然美、画面动态美、文字诗意美和视觉色彩美。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结合“阅读链接”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好的故事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26 故事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