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题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guTli()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 过浩浩荡荡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氯,走过月色m6ngi6ng()。听斜风细雨,看山清水秀,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光,ch6ndi&n()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 燃。2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癫狂消蚀风餐露宿畏缩不前口贮藏呼啸跚跚来迟鲁莽大胆遗孀烦恼忧心仲仲念念有词二拖拽帐蓬精疲力竭疲惫不堪二、选择题3 .鹦鹉螺号用什么击退了土著人的进攻?()A.枪炮B.大火C
2、.电力D.鱼雷4 .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如果我们用一颗有所求的心面对所有事情,那么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烦恼的盒子。 我们总是找种种借口去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自私狭隘。 我们的烦恼更多是来自自己的自私和狭隘。 学会满足,学会放弃,烦恼就会远离我们。 生活里,我们往往不经意就被烦恼包围。A. B. C. D. 5 .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 想象的“鹦鹉螺”号潜艇。B.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 底做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
3、事。C.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D. “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章鱼,在大西洋肉 搏鲨鱼。6 .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凡尔纳,是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工B.海底两万里是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现在不但海底潜艇早已成为现实,而且连人类登月、太 空飞行这样的梦想也已经实现。十三、名著阅读41 .任务二:联读以下两本名著,进行内容探究。行走于大海名著主要人物相似情节搏斗原因搏斗结局海底两万里(1) 与鲨鱼搏斗为救助采珠人成功(2) 圣地亚哥为保全马林鱼失败【探
4、究】两位主人公共同遭受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一成一败,你认为他们都是英雄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成败论英雄”的认识。(3) o十四、翻译4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己后典籍皆为板本。(2)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4)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5)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43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求之下流,固值;求之地中,不更慎乎?,之指代参考答案:1. cheng 瑰丽
5、zhuo 朦胧 沉淀 yan【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 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 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朦胧。2.消一销 跚跚一姗姗仲仲一忡忡蓬一篷【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书写正误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 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消销;跚跚姗姗;仲仲忡忡;口蓬篷;3. C【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尼摩船长第一个发现并开采了海底煤矿,用以产生给予鹦鹉螺号热 量、光明和动力的珍贵能量电。鹦鹉螺号正
6、是用电力击退了土著人的进攻。故选C。4. D【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以“烦恼”入题可作为起始句,也是总句;接着讲烦恼的来源口; 可理解为并列关系,都有中心词“自私与狭隘可理解为对的进一步阐述;讲了如何远离烦 恼对全段做了总结。故顺序为:口口口口口。故选D。5. D【详解】D.应是在印度洋肉搏鲨鱼,在大西洋遭遇巨型章鱼。故选D。6. C【详解】C.“后来他们费尽气力凿开冰层,才得以脱离险境”表述有误,诺第留斯号在南极冰层下前进时, 撞上了翻转的冰山,所有的出口被堵住了,后来尼摩船长让诺第留斯号用自身重量的来回冲撞,冲破冰 层,才得以脱离险境;故选C。7. B【详解】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积
7、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 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这几个情节在海底两万里: 章节分别为:漫步海底森林(十五章),举行海底葬礼(二十四章),了解采珠人生活(二十七章), 穿越阿拉伯隧道(二十九章),参观亚特兰蒂斯(三十三章)。据此可知顺序为:.故选B。8. B【详解】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合理,”表决、推举、讨论”改为“讨论、推举、表决”;C项,搭配不 当,前面“能否”两种情况,而后面一种结果,这是两面对一面的问题;D项,缺少主语,删除“随着”。9. C【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鉴赏。CJ“江、指秦淮河“表述有误。“隔江”承
8、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 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所以“隔江”是指“隔着长江工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一江之水的南朝故地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故选C。10. C【详解】C.【乙】诗中“不堪”表达诗人对唐代的统治者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的担忧。 故选Co11. c【详解】试题分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 神会。运用语境明显错误。12. A【详解】A.说法错误,骆驼祥子从社会环境和人物自身发掘他们悲剧的原因,显示出作者现实主义 艺术的
9、深刻性,不是“浪漫主义”的。故选A。13. 缀 d讪笼碌察暇蔚 jiang long 涯【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音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 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注意此题中的“闲暇”的“暇”和“蔚蓝”的“蔚” 的正确书写。14. (1)隔江犹唱后庭花 (2)不问苍生问鬼神 (3)黄梅时节家家雨 (4)政入万ill围子里 (5)不知其 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详解】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 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
10、题目的难度比 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庭”“苍”“臆”“欤”等字词的书写。15. 独怆然而涕下决眦入归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 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 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怆”“眦”“庭” 等字词的书写。16. (1)野渡无人舟自横(2)落花时节又逢君(3)黄梅时节家家雨(4)各领风骚数百
11、年【详解】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 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 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渡”逢骚”等字词的书写。17. (1)惟解漫天作雪飞(2)政入万山围子里(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记忆及理解能力。古诗文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 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1) (2)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 累,填出下句即可,要注意惟”“
12、漫”“政”围等字的书写;(3) (4)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 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 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淤”“染”“濯”“涟”“疑”“柳”等字的正确写法。18. (1)杨花榆荚无才思 (2)出淤泥而不染 (3)何人不起故园情 (4)独怆然而涕下 (5)浩荡离愁白日斜 (6)不问苍生问鬼神 (7)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8)示例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告乃翁示例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详解】本题考查背诵默写。理解性默写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这两 个类
13、型的默写首先都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榆荚”“淤泥”“怆然”“柝”等字词的写法。19. 中国帆船选手于夏威夷海域失踪,美海军派船搜救【详解】考查学生新闻标题的概括能力,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精华,是新闻的灵魂,它用最 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新闻最主要的内容。因此概括方法是:人物(事物)+事件。具体方法是:L抓关键 词语;2.关注重要句子;3.如果有导语就要抓住导语进行归纳,因为导语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本 语段的导语是第一句话,通读本句,明确“对象”是:中国职业帆船选手郭川。事件是:在航行至夏威夷 附近海域时,与岸上团队失去联系,美国海军确认已派两艘船驰援,搜救人员将登上三体船
14、检查。所以 标题可以概述为:中国帆船选手夏威夷海域失踪,美海军派船搜救。20. 示例:叔叔,这个活动值得一去。它是由专业的机构组织、专业人士带队的,能在不冒险的情况下 满足人们的探险欲望。而且它是一个科普活动,在行程中有沙漠学家和冰川学家随行,他们能结合活动 地的冰川、沙漠作科学、专业的讲解,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知识,很适合学生。【详解】试题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片,读懂图片的内容。劝说时要有适当的称呼,然后根据图片的 内容陈述这个活动值得一去的缘由。这是劝说的中心内容。要以请求的口吻,恳切的语气,谦虚的态度, 以征得对方心灵的共鸣。理由可围绕专业组织(探险不冒险)、专家随行(科普活动);其他时间
15、、地 点、方式、费用等来表述。21. 烟、水、月、沙。画面特点:朦胧(迷蒙)、冷寂(悲凉)。22.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 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意思对即可)【解析】21.无22. 无23. C 24. 倒塌 事物的道理25.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26.讲学家认 为石兽并没有被冲走,而是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老河兵认为石头被逆流冲到河的上游去了。 27.这 篇文章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 己的一知半解就依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而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
16、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2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是正确划分的前提。这句话的意思 是: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必于石下迎水处”是句子的状语,“啮沙为坎穴” 是谓语部分,状语和谓语之间应断句。故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该划分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故选Co24.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词语的能力。答题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判断 词语的意思。(1)句意为: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圮:倒塌;(2)句意为: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物理:事物的道理;25.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解
17、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注意句中关键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有:是:这;非:不是;柿:削下来的木片;岂能:怎么能;为:被;暴涨:洪水。26. 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文中“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可知讲学家的看法是:石兽并没有被冲走,而是埋没在 沙里,越沉越深。根据“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可知老河兵的看法是:石头被
18、逆流冲到河的上游去了。27.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拓展能力。这篇短文讲的是在河中寻找石兽的故事。僧只考虑水流性 质,考虑问题不全面;讲学家只根据书本知识,考虑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老河 兵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水流性质、石性和沙性出发,全面考虑,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章结尾揭 示了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像僧和讲学家那样“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的情况是很多的,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点睛】参考译文:沧州
19、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 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 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钿,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 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20、正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 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 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 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 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28. D 29. B 30. C 31. (1)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子侄们得到
21、,直到今天依然被珍藏。(2)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解析】2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靠近/完成;8 .另自,另外/自己;C.代词,代字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两个都是“来,用来”的意思;故选Do29 .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如果只印两三本,不 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一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若止印三二本”与“若印数十百千本”句式结 构一致,且都是假设句。未为简易与“则极为神速”句式结构也一致,且分别是前面假设的结果。可据 此断句为: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故选B
22、。3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结合“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可知:活板的字模之所以 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有疏有密,水浸后会变形,容易与药粘在一起。故选Co31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为所,被;从,堂兄弟和侄子;保藏,珍藏。(2)尔,你;安,怎么;轻,轻视。【点睛】参考译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 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十刻字,
23、字模薄 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 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 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 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儿 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 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 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第二 学期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综合 练习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