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





《2023年-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口义齿工艺技术.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口义齿工艺技术第一章绪论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是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修复体。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是研究全口义齿制作过程、技术、材料、器械设备 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常规方法修复的全口义齿由人工牙(artificial teeth)和基托(denture base)两部分组成。1 详细了解、检查患者牙列缺失情况, 作出初步诊断和修复治疗计戈小2、获得精确的口腔组织形态的模型; 3、垂直距离与正中关系位的确定,做好颌位关系记录;4、上拾架并 转移颌位关系;5、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调整平衡给;6、在患者口 腔中试戴义齿蜡型,进一步调整咬合;7、义齿制作完成;8、初戴义 齿
2、。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第一节无牙颌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无牙颌是指牙列缺失的上下颌。牙列缺失后,因为口腔软硬组织4、模型的设计(1)标记基托边缘线。(2)后堤区处理:在两侧翼上颌切迹间画一连线为后堤沟的后缘,其中部应通过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颌模型在自其磨牙后垫 自其前缘起不少于lOmmo(3)模型修整后底面要平,底座部分高度应为工作部分的l/2o4、模型的设计(1)标记基托边缘线。(2)后堤区处理:在两侧翼上颌切迹间画一连线为后堤沟的后 缘,其中部应通过腭小凹后2mm。用雕刻刀沿此线刻沟,深约2mm, 最宽处约45mm,然后向前及向两侧扩展并逐渐变浅变窄形成弓形 后堤区。后堤区的深
3、浅和范围常因人而异,可根据基托后缘线前5mm 内粘膜可压入的程度来确定。(3)填倒凹:填倒凹的部位是唇颊舌侧倒凹区、上颌结节和上 颌硬区。第三节颌位关系记录颌位关系记录是指用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1/3的适宜高 度和两侧踝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一、垂直颌位关系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呈正中胎时,鼻底至亥页底的距离,也就是面 部下1/3的距离。1、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1)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间隙的方法:在天然牙列 存在时,当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 态,上下牙列自然分开,无雅接触,叫作息止颌位,此时上下牙列间 存在的间隙叫作息止给间隙。一般息止
4、拾间隙平均值约23mm,因 此,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须底的距离减去23mm,作为确定垂直 距离的数据。(2)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3)面部外形观察法。2、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1)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大:表现为面部下1/3距离增大,上下 唇张开,勉强闭合上下唇时,须唇沟变浅,须部皮肤呈皱缩状,肌张 力增加,容易出现肌疲劳感。(2)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表现为面部下1/3的距离减小,唇 红部显窄,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须部前突。二、水平颌位关系确定水平颌位关系是指确定下颌对头部及下颌歌突位于关节凹 居中的位置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1、哥特式弓描记法。2、直接咬合法(1)卷舌后舔法(
5、2)吞咽咬合法(3)后牙咬合法3、肌监控仪法三、胎托的制作1、蜡基托的做法2、自凝塑料暂基托的做法3、光固化塑料暂基托的做法4、上哈堤的制作要求胎平面的前部在上唇下缘以下约2mm,且与瞳孔连线平行; 哈平面的后部,从侧面观要与鼻翼耳屏线平行。胎堤的唇面要充分衬 托出上唇,使上唇丰满而自然。然后修整胎堤宽度,前牙区约为5mm, 后牙区约为8-10mm,殆堤后端修整成斜坡状,在拾平面上相当于 64|46处,左右侧分别削出前后两条不平行的沟,沟深约3mm,以便 用作上下胎堤咬合时的标记。四、颌位关系记录的操作步骤1、确定上洽托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位记录。嘱患者用舌尖 卷向后上方舔抵蜡球并咬合至合适
6、的垂直距离。2、先修改预制下胎托的高度。3、核对胎位关系(1)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2)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4、哈堤唇面画标志线(1)中线:参照整个面形确定中线,并画在胎堤前部唇面,代 表面部正中矢状面所在的位置,作为两个上、下中切牙交界的标致线。(2) 口角线:当上下唇轻轻闭合时,画出口角在胎托上的位置, 口角线也是垂直于胎平面的直线。(3)唇高线和唇低线:属患者微笑,以蜡刀画出微笑时上唇下 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线,上唇下缘在上雅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上的弧线 和下唇上缘在下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下的弧线。唇高、唇低线也叫笑 线。笑线又分微笑和大笑两种笑线。第四章 胎架及颌位关系的转移第一节胎架的种类
7、一、不可调节拾架(一)简单拾架这类胎架仅能做开闭运动,且只能再现某一个瑞立,如牙齿尖窝 交错的最广泛接触等。(二)平均值拾架其除简单拾架的功能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的前伸及侧 方运动,但不能反映患者上颌与颍下颌关节的固有关系。二、半可调节胎架此类拾架需用面弓转移患者上颌对于频下颌关节的固有关系,能 在很大程度上模拟患者的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三、全可调节胎架第二节 Hanau H2型架船第三节转移颌位关系一、上胎架(一)用面弓转移颌位关系并上胎架1、固定面弓2、固定上颌模型将上颌模型就位于上托聆上,调拌石膏固定 上颌模型于上颌架环上。注意上颌模型与上颌架环之间不可一次加入 太多石膏,以免石
8、膏凝固时的膨胀使胎又变位,如能使用硬石膏可适 当减少其变形程度。3、拆去面弓4、固定下颌模型(二)不用面弓上架胎法二、确定前伸段导斜度(一)牌道斜度和镰导斜度咀嚼运动中的段突在关节凹内向前下方运动的道称前伸牌道,镰 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称牌道斜度。人体上的前伸黑道斜度转移到架 胎上,称牌导斜度。三、确定侧方醒导斜度四、确定切导斜度下颌从正中咬合作前伸运动时,下颌前牙切缘上牙舌面向前下方运动的道称切道,切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称切道斜度。人体上的切道 斜度转移到胎架上,称切导斜度。第五章排牙与平衡聆第一节人工牙的选择一、人工牙的种类(一)人工牙的材料1、树脂工工牙2、陶瓷人工牙3、金属人工牙(二)人工
9、牙的功能1、前牙人工牙 天然牙的前牙在形态、色调、透明度、光泽、 大小上个人差异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的性格、性别、年龄 等。因此前牙的人工牙应尽量模仿天然牙,根据病人的面型、性格、 性别、年龄等要素来进行选择。2、后牙人工牙 磨牙部人工牙的胎面形态,关系到义齿的稳定、 咬合平衡、咀嚼效率等。因此其在形态上可以分为解剖式人工牙、半 解剖式人工牙。二、人工牙的选择(一)前牙的选择1、形状 如面形式宽大者,可选方圆形的前牙,面形瘦长者, 选择用尖圆形前牙。(1)根据颜面形态分类:颜面的形态分为方形、尖形、卵圆形 三类。(2)根据性别、性格、年龄分类:曾提出性格、性别、年龄三 要素(SPA要素
10、)的观点。2、大小 人工前牙的大小,通常以6个前牙的总宽度作为选择 的标准考虑。3、色调根据患者面部皮肤的颜色和年龄选择。(二)后牙的选择1、近远中宽度,以下颌尖牙远中面至磨牙后垫前缘的的距离为 参考。2、颊舌径。3、胎龈高度,第一前磨牙牙冠的胎龈高度,尽可能与尖牙协调 一致。4、形态。(1)解剖式人工牙;(2)关争剖式人工牙;(3)非解剖式人工牙。第二节排牙原则一、人工牙排列原则(一)美观原则一副良好的全口义齿可以恢复患者面部下1/3的生理形态,使面 上1/3与整个面部比例协调,同时还能恢复颜面部的丰满形态。上颌并牙的切缘连续通常与下唇的微笑线相一致,形成向下突起 的圆弧。(二)功能原则二、
11、前牙排牙原则(一)牙弓弧度与殆堤弓一致(二)浅覆盖、浅覆胎前牙的咬合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正中胎时不接触,非正中胎时接 触;另一种是正中昭和非正中的船都保持接触。但多半采用前一种排 列方法。当上下颌弓关到正常时,上下前牙一般排成轻度覆胎和覆盖 (约为若上下颌弓关系异常,必须排成深覆胎时,则应加 大覆盖。(三)保持唇部丰满度1、上前牙唇面至切牙乳头中点的距离,唇部的丰满度一般是依 赖唇侧基托和上前牙来实现的,上前牙应排列在切牙乳头前方 8-10mmo2、年轻人的两侧上颌尖牙顶连线通过切牙乳头中点,而老年人 则与切牙乳头后缘平齐。3、前牙切缘一般应露出上唇下方2mm上唇过长时可与上唇下缘 平齐。(四)
12、体现患者的个性1、模仿患者原有真牙排列2、根据患者年龄、性格排列三、后牙排牙原则(一)牙槽崎顶线原则上颌后牙的中央窝或舌尖和下颌后牙的颊尖或中央窝,尽可能排 在各自的牙槽崎顶上,才能使胎力通过牙槽峭顶传导。(二)牙槽崎顶间线原则上下牙槽崎顶间的连线称之为牙槽崂顶间线。上下颌后牙人工牙 应排列在牙槽崎顶间线上,这样可以使全口义齿在咀嚼食物时胎力直 接传递到牙槽崎顶上,偏向舌侧或颊侧,保证义齿的稳定。(三)“中性区”原则当牙列缺失后,牙列原来所占据的空间便形成了一个潜在的间隙, 此间隙为唇颊肌和舌肌内外作用力的“中性区”。如果将人工牙排列 在中性区内,仍可受到唇颊肌向内和舌肌向外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的
13、力, 则有利于全口义齿的固位。(四)咬合平衡原则在非正中胎运动中,天然牙的上下牙列间只是一部分牙有咬合接触,而这种咬合关系不会损害整个牙列及口颌系统的健康。但合口义 齿侧不同,非正中聆运动中如只有一部分牙齿的接触,则会破坏义齿 的稳定,使义齿不能发挥良好的功能。因此全口义齿不能发挥良天然 牙列不同,应当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这种咬合关系是通过调整人氏牙 的胎面,使义齿行使功能时,伴随前伸及左右侧方运动时的牙列位置 变化,上下颌的双侧磨牙仍能保持同时接触,使义齿获得稳定。(五)其他1、胎平面尽量平分颌间距离。2、胎平面尽量低于舌侧缘以免妨碍舌的运动。3、下颌后牙功能尖应尽量位于磨牙后垫颊舌缘与下尖牙
14、近中面 构成的三角区内。4、胎力应集中的颌弓后段的中份。5、按照颌弓形态和上下颌骨关系排牙。第三节人工牙的排列方法一、排牙前的准备(一)器械及材料的准备(二)模型的准备1、标记线记人。(1)颜面中线及口角线 缺乏正常的功能刺激,会出现一些改变,这些变化与全口义齿的修复 有密切关系。一、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一)骨组织改变拔牙,造成缺牙局部的牙槽崎萎缩程度不同。单纯拔牙引起的骨 吸收显著少于拔牙后又作牙槽崎修整术者。牙槽崎的吸收速度在牙缺 失后头3个月(即伤口愈合期)最快,大约6个月后吸收速度显著下 降,拔牙后2年吸收速度趋于稳定。然而,剩余牙槽崂的吸收将终生 持续,一般稳定在每年约0.5mm的
15、水平。牙槽喳吸收多少与骨质致密度直接有关,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 骨板疏松,而下颌骨内板较外侧骨板疏松。上颌牙槽崎吸收的方向呈 向上向内,结果上颌骨的外形逐渐缩小。下颌牙槽崎的吸收方向是向 下前和向外,与上颌骨相反,结果使下牙弓逐渐变大,面下1/3距离 也随之变短,表现出下颌前突、下颌角变大、牌突变位。从总的趋势 看,上下颌前牙区吸收比较明显,而后牙区、上颌结节、下颌磨牙后 垫的改变最少。(二)软组织的改变唇颊部因失去硬组织的支持,向内凹陷,上唇丰满度丧失,面部 皱褶增加,鼻唇沟加深,口角下陷,面下1/3距离变短,而需明显呈 衰老状。(三)颍下颌关节的改变由于失去天然牙咬合的支持与限制,颌间距离
16、变短,联状突可发(2)牙槽崎顶线2、后堤区形成3、缓冲处置二、一般排牙方法(一)上颌法排列人工牙1、前牙人工牙的排列2、后牙人工牙的排列三、特殊排牙方法1、上颌前突的排牙方法(1)轻度上颌前突:是颌弓前部位于下颌弓前部的稍前方,这 种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为了美观和功能,可将上颌人工牙的盖靖 部磨薄后,略向舌侧排,上颌前牙稍向唇侧排,适当减小前牙的覆盖, 下颌前伸时,上下切缘能保持接触。严重上颌前突:上颌弓前部明显位于下颌弓的前方。可将上前牙 盖崎部磨薄后,略向舌侧排列,下前牙稍排向唇侧,加大前牙的覆盖。2、下颌前突的排牙方法(1)轻度下颌前突:下颌弓前部位于上颌弓的稍前方。将盖靖 部磨薄后稍
17、向舌侧排,形成较小的覆胎或呈对刃胎关系(又称切胎 关系)。(2)严重下颌前突:下颌弓前部明显位于上颌弓前方。上下颌 前牙必爱莫能助面排成反脖关系,即下前牙位于上前牙的唇侧。3、上颌弓宽于下颌弓的排牙方法。(1)上颌弓稍宽于下颌弓者,可将上颌后牙稍排向腭侧。(2)上颌弓明显宽于下颌弓者,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排牙。第一种方法按正常位置要求,将上下颌后牙分别排于各自的牙槽崎顶上。咬 合时上颌后牙的舌尖与下颌后牙的颊尖会出现早接触,可磨改早接触 的牙尖以保持原有的颌间距离。然后在上颌后牙腭侧加适当厚度的软 蜡片与下颌后牙相咬合,再雕出胎面的解剖外形,以后换成塑料。第二种方法先将下颌后牙按正常要求,排
18、列于下颌牙槽崎顶上,再按后牙的 咬合关系排列上颌后牙。然后在上颌后筱颊面加蜡,按颌弓的形状雕 出牙牙冠的颊面及胎面外形,以恢复对面颊部软组织的支持。以后将 蜡换为塑料。4、下颌弓宽于上颌弓的排牙方法。(1)下颌弓稍宽于上颌弓者,可将上颌后牙稍排向颊侧,下颌 后牙稍排向舌侧,以建立正常的胎接触。在排牙时应注意上颌后舛不 宜过于偏向颊侧,否则以后在使用中上颌基托易在中线处发生折裂。(2)下颌弓明显宽于上颌弓者,后牙应排成反胎关系,即上颌 后牙的颊尖与下颌后牙中央窝接触,下颌后牙的舌尖与上颌后牙中央 窝接触。5、上下颌弓后部关系一侧异常一侧正常的排牙方法。(二)无尖牙后牙排列法1、无尖牙形成单一平面
19、的排列法(1)排列前牙:上前牙排列如常规,但上下前牙需排列成较大 覆盖,切道斜度为0。(2)排列后牙:将上下排列的后牙接触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单一 平面。2、无尖牙形成单一平面后牙胎的方法四、个性排牙法(一)前牙的扭转和倾斜1、中切牙左右上颌中切牙的远中略突向唇侧,可以使牙齿看 起来较宽大,给人强有力的感觉。反之左右上颌中切牙的远中向舌侧 内收的话,可以使牙齿看起来较窄小,给人柔弱的感觉。2、侧切牙 近中向向,并与中切牙重叠,显示出刚劲、有力。 反之近中突向唇侧,重叠与中切牙远中内侧,则给人以柔和的感觉。3、尖牙近中突向唇侧,颈部略突出,近远中倾斜较小时,给 人以温柔的感觉。反之远中突出唇侧,近远
20、中倾斜较大时,给人以凶 猛、强有力的感觉。(二)修整前牙形态1、人工牙的形态根据患者的面型、性格及年龄,选择合适形 态的前牙,可以充分分体现患者的个性。2、切角形态圆钝的切角多用于女性,显示温柔。(三)调整切缘线(四)调整牙弓形态第四节全口义齿的胎平衡一、平衡脂的分类(一)正中平衡聆正中平衡聆是指在正中殆位时,上下颌牙齿间存在最大面积的多 点接触。(二)前伸平衡胎前伸平衡脂是指下颌牙在由正中胎位切导及靓导向前下运动到 前牙切缘相对时,上下颌后牙保持接触关系。根据下颌前伸至前牙对 刃时,上下颌后牙接触数目的多少,分为三点、多点与完全接触的 胎平衡。(三)侧方平衡聆侧方平衡聆是指下颌作侧方咬合运动
21、时,两侧上下颌牙列间相对 牙齿均保持着胎接触关系。根据非工作侧牙接触数目的多少也分为三 点接触聆平衡,多点接触聆平衡和完全接触聆平衡。二、平衡聆的理论(一)五因素十定律1、五因素(1)。导斜度(2)切导斜度(3)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4)补偿曲线曲度(5)定位平面斜度2、十定律(1)牒导斜度增加,补偿曲线曲度也增加。(2)牒导斜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也增加。(3)牒导斜度增加,切导斜度减小。(4)踝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5)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减小。(6)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切导斜度减小。(7)补偿曲线曲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8)定位现面斜度增加,切民斜度也增加。(9)定位平面斜
22、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10)切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第六章 蜡型的试戴与全口义齿完成第一节蜡型的试戴一、试戴前的准备(一)按照排牙与平衡给理论检查其义齿排列情况1、正中特是否达到最大面积的尖窝交错接触关系。2、牙列是否整齐,两侧是否对称协调,覆胎覆盖关系是否合适, 后牙是否排列在与牙槽崂顶连线性适当的位置。3、个别牙排列位置是否正确。(二)修整蜡基托二、蜡型戴入口腔后的检查(一)检查外观及垂直距离(二)检查蜡基托是否平衡(三)检查颌位关系1、扪测颗肌2、扪测牌突动度3、观察面形(1)下颌后退:如果蜡型试戴时上下前牙呈水平开聆,上下后 牙呈尖尖接触,垂直距离增高,表晨下颌呈后退位。造成这
23、种情况的 原因是在确定颌位关系时,患者下颌处于前伸位,前伸位的蜡胎堤咬 合记录转移致船架上,完成排牙后,病人试戴时,下颌又回到正确的 位置,因此出现下颌后退现象。(2)下颌偏斜:上下牙列中线不一致,一侧后牙呈对刃胎或反 胎,另一侧呈深覆胎,表明下颌偏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确定 颌位关系时,咬合动作偏向一侧,试戴蜡牙时:下颌回到正中的位置, 与下颌牙列相对呈偏向另一侧的现象;下颌后退时,也常伴有下颌义 齿偏斜。(3)前牙开胎:咬合时上下后牙接触,前牙不接触。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咬蜡记录刹误,或上胎架过程中移动了咬合记录。(四)检查咬合关系1、用两段咬合纸分别放于两侧上下牙列之间,嘱患者做正中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义齿 工艺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