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熟悉; 二、表内乘法(一); 三、角的初步熟悉; 四、表内乘法(二); 五、除法的初步熟悉;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根底。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和统计这四个领域来进展设计的教学的。教材把乘法的初步熟悉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更加重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体验生活中连加现象到体验同数连加现象,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加
2、大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了坚实的阅历根底。教材富于童趣,渗透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例如: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熟悉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表内乘法(二)更是从学生身边的剪纸、做沙包、折纸飞机和做中华结这些学生熟识的制作引入学习的。本册教材空间较大,其中的两个创新点很有特色,把同数连加的写法,写成乘法算式;用加法算乘法,改用口诀计算乘法这样计算起来就很简便。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 3、在熟悉角、区分方向、从不同方向观看物体外形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学问,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沟通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状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局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根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习气氛尚不够深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当实行各种
4、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把握数学学问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数学比拟感兴趣,有肯定的观看力量,能区分一些简洁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娴熟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展计算,具备了肯定的数感,具有肯定的独立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力量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敏捷运用学问的力量,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力量及仔细听题的习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规划 篇2 一、学生根本状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数是107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根本学问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肯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
5、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泼,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悄悄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根底学问把握的速度总是慢很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育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进展。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熟悉角,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和简洁的对称现象,简洁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
6、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展计算。初步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娴熟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熟悉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熟悉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局
7、部名称,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初步熟悉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的轴对称图形;初步熟悉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索方面 1、能运用生活阅历,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详细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洁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 3、通过观看
8、、猜想、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洁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育学生初步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初步形成有挨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阅历。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舞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奇怪心,能积极参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舞和帮忙下,能克制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念。 3、经受观看、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索过程的合
9、理性。 4、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力量等方面的进步和进展。 2、重视根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育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育学生解同意用题的力量。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育学生的数学力量。 5、留意强调学生仔细完成课堂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减负。 6、结合教学内容进展渗透教育,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
10、 7、重视学困生的帮辅工作。 五、教学检测与评价 1、教学检测:通过平常的作业检查与每章的单元考试试卷相结合,到达检测学生的目的; 2、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可以对学生进展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根底学问的力量培育。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规划 篇3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熟悉数学的产生与进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熟悉和乘法口诀、除法
11、的熟悉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熟悉)。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熟悉)。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存图形运动的活动阅历;观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查找身体上的数学神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把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洁的问题;结合详细情景理解乘法算式,依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把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展计算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能够结合详细情
12、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熟悉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熟悉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把握简洁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看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展简洁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将书本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47人,男生31,女生16。一年来学生根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局部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索,积
13、极发言,作业仔细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局部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常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仔细完成。根本学问、技能方面根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肯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当更注意学习方法的培育,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力量,体验数学学问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宠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5课时1-2周 (二)购物3课时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3-5周 (四)图形的变化2课时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7课时6-8周 整理与复习2课时8-9周 (六)测量4课时10-11周 (七)分一分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学工作 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