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docx
《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33名,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根本学问、技能方面根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肯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去。特殊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拟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心情。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状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表达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当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根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胜利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
2、数的熟悉;其次单元午米、分米、 毫米的熟悉;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熟悉;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十一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正确识别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熟悉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
3、的关系,并进展简洁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通过观看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熟悉五边形、六边形。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能用适宜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把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加深对万以内数的熟悉及长度单位的熟悉。 、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稳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熟悉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拟;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
4、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熟悉及换算,熟悉对称现象,熟悉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局部内容时,熟悉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熟悉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局部。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学问。 在“统计与概率”局部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2 一、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索,积极发言,作业仔细按时完成。大局部同学能够娴熟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
5、简洁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学问也能较好地把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快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熟悉,简洁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熟悉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表达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拟娴熟地把握了表内乘法的根底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其次,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
6、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熟悉转变了原有的编排构造,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消失了数位挨次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根底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预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依据详细状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现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
7、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把握了一些数与计算学问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熟悉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学问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洁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熟悉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探究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
8、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学问,同时培育学生观看、操作及归纳推理的力量,发觉和观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制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详细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2、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使学生初步熟悉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拟娴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
9、动、爱惜大自然的教育。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识别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受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洁的或稍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
10、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熟悉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展估量;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详细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沟通,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念,逐步进展学生的数感。 6、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展简洁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详细情境,进展加减法估算,培育估算意识;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
11、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洁的分析;通过对四周现实生活中好玩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及归纳推理的力量;培育学生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制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学问 四、教学措施 1、仔细学习义务教育
12、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仔细讨论、制造性的使用试验教材,仔细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展奥数辅导,使它们的力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展测试,准时反应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熟悉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
13、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熟悉(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月日教学内容教时执行状况 12.18-2.24开学教育;解决问题5 22.25-3.2平均分;除法的初步熟悉5 33.3-3.9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5 43.10-3.1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习5 53.17-3.23图形与变换;剪一剪5 63.24-3.30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5 73.31-4.6
14、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5 84.7-4.13千以内数的熟悉;万以内数的熟悉;5 94.14-4.20期中检测5 104.21-4.27整十、整千的加减法5 114.28-5.4五一长假 125.5-5.11克与千克的熟悉;称一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5 135.12-5.18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习;有多重;5 145.19-5.25统计5 155.26-6.1找规律5 166.2-6.8总复习5 176.9-6.15总复习5 186.16-6.22期末检测5 196.23-6.29期末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3 (一)教材简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
15、的熟悉,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根底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学问,帮忙学生熟悉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留意以学生已有阅历为根底,供应学生熟识的生活情景,帮忙学生理解数学学问。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识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者是千克做单位”,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留意从学生的已有阅历动身,选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详细生动的情景中理解数学学问的意义。 2、通过多种方式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明确
16、要知道物体的质量要用称来称一称,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熟悉,为了帮忙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教材一是通过活动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其次是给学生供应测量实际物品的时机,例如: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然后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称,实际练习读秤、弹簧秤等常用的树枝,充实实际测量的阅历并稳固重量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展简洁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把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把握
17、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突破方法: 1、通过活动,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可以借助硬币、一袋食盐、1个鸡蛋等日常用品,让学生猜一猜,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种,再让学生说出大约1千克的物体,帮忙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供应测量实际物品的时机,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在学生明确了“要知道物品的重量,就要用秤称”和熟悉了各类的称之后,重点放手让学生称量生活各种常见的物品,把握称量方法并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3、培育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高先估测在实测的练习,让学
18、生比拟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到结果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培育估测力量。 教学时间 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展教学。 克和千克的熟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熟悉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严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特别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把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把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
19、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预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确定学生的答复,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刚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4、师:毕竟怎么样知道一个物品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方面的学问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看主题图。 (1、)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教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沟通以下好吗?表示物品
20、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拿出有预备的东西展现。 2、克的熟悉。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当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洁介绍天平的构造,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看。 提问:你们发觉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熟悉。 (1)出示盘称。大家熟悉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量
21、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刚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拟,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稳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调查,然后全班沟通,对不同的意见教师解释。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沟通时说明道理。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沟通时说明详细做法。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6题 先让学生同组之间学生沟通猜想,沟通时重点说一说道理。教师解释偏差范围。 四、回忆整理反思提升 今日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年级 下册 数学 教学计划 模板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