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docx
《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学生已经学会直接比拟长短与高矮,对线段有了初步的熟悉,生活中,学生也积存了用(文具盒、铅笔等)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阅历。而数学中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计量单位,也是最根本的,因此,本课作为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发觉学生在尺子上或测量物体时,都有接触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测量物体,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不清楚。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不知道怎么用长度单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来测量那么本课怎样让学生对以上这些理解清楚,表达其“起始课”的特质呢?我从两个方面进展了思索:一方面,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厘米”这个单位的重要性。另一
2、方面,怎样熟悉厘米,又怎样将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去。 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对以上的理解与思索,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观看、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详细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展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力量,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把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
3、度表象。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1.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动身,实行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活动探究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其次环节:课中敏学,把握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稳固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单见附件2) 比拟一: 小红 小丽 小红比小丽多2个 引出“单位”, 小强 体会
4、单位的重 小明 小强比小明少3颗要性。 比拟二: 小朋友的身高差,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提醒课题。 其次环节:课中敏学,把握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展绽开。 1.熟悉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别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观看自己的尺子,看教师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学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局部: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熟悉更深刻。 2.熟悉1厘米 熟悉1厘米是本节课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学时首先明确告知学生,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还
5、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觉每相邻两个数(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长1厘米,这样学生对1厘米的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过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划1厘米,有一个形象的直观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渐渐抽出;直接比划1厘米的长;在此根底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厘米的物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让学生的体验活动走向深刻,积存1厘米长度的量感阅历,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学到这儿,我让学生回忆熟悉1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并尝试小结。这个环节层层递进,既突出了重点,又逐步分散了难点,为其过
6、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后续学习中做好铺垫。 3.熟悉几厘米 通过刚刚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几厘米呢?引导学生熟悉到2个“1厘米”就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2厘米吗?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一找4厘米、5厘米。并反问刻度6到刻度10是几厘米?为什么?在层层追问中明白“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同时实现了学问的变迁,渗透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测量实物 (1)量一量 首先学生自主观看书本小刀图,推断其长度,并在小组内沟通,由组长组织,归纳总结出测量物体的根本方法,即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或线段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主
7、要是想抓住课堂的生成,准时发觉一些错误的量法,让学生在冲突冲突中准时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这比教师的直接讲授要更有价值。 接着,让学生应用探究出的测量方法,独立测量书本中出示的线段,和身边的任一物体,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2)画一画 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第51页画一画内容,明确画特定长度的线段的方法,即一般从0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和刚刚测量的方法根本全都)。并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进展稳固。教师要信任学生的学习力量,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环节:课后应用,稳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更坚固的把握学问,形成技能技巧,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根底练习。 完成“想
8、想做做”2、3两题。 通过量、看、填写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根底学问的把握状况,并初步渗透估测意识。 其次层次:提高练习。 1.估测: (1)开展“火眼金睛”活动,学生先估量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食指的长度,培育学生的估测力量,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 (2)利用身上的尺先估量自己中指的长、数学书封面短边的长,文具盒的长,再用尺子量一量,进一步稳固验证估测的力量。 这个环节,学生在反复的估测、实测中,逐步修正他们的估测策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长度观念。 2. 回忆学生比高矮的情形,用厘米表示他们相差的高度。前后照应,表达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断尺量小刀 结合书本内容,
9、我设计了一道思索题:像这样一把断尺能测量小刀的长度吗?引导学生思索,这其实是测量方法的一个升华,虽然没有了0刻度,但我们通过“认几厘米的方法”也可以推断出小刀的长度。设计此题旨在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敏捷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问题。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 厘米可以测量较短的物体或线段长度,假如测量学校操场的长,你觉得用厘米做单位适宜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堂教学的完毕,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在这节课完毕之前,我让学生回忆厘米的熟悉过程,并告知学生,以后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连续熟悉其他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凸显了起始课的内在意义。
10、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洁明白,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准时回忆、总结本课学问,并进展自我评价。 熟悉厘米 单位 长度单位 1厘米 整节课我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为根底,加强直观操作,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让熟悉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在后续学习中得到迁移生长,使数学学习变得更简约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欢乐。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16页需要几个轮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和2的乘法口诀的根底上进展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借助摆三角形的活动编出3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学了5和2的乘法口
11、诀,已经把握了一些编口诀的诀窍,所以3的口诀可以由学生自己整理。较多的时间应用在娴熟口诀和算式上。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详细情境,经受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展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觉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归纳总结和学问迁移的力量,进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和把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娴熟运用。 教具预备: 小棒、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乘法转盘。 学具预备: 小棒,乘法转盘。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年级 数学 说课稿三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