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杭州二中2022学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重视人际和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这些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 思想和行为,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治理方式。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表达过类 似的理想态度。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这体现了儒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尚“和”的主张。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处世态度。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究其根本是 希望通过法令滋彰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
2、扰不断。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杜绝纷争以及解决纷争的诉讼,而是提倡努力减少纷 争,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在我国古代,有大量体现“无讼”的具体实践。 比如,在民间倡导每个人自觉守规矩,遇争谦让、息事避讼,也就是说,即便遇到争议,也通过谦抑退 让平息纷争,尽量避免诉讼。再如,强调官吏公正裁判,以达到减少诉讼的目的。对于必须付诸诉讼的 纷争,通过公正裁断、明辨是非、晓谕百姓,尽快协调好利益关系,为百姓做好示范,从而减少类似诉 讼发生。还有一种重要方式是民间调处,即不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我国古代有较为丰富的民间纠纷调 处方式,比如,明朝颁布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
3、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 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无讼”理念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古代治理产生了较大影响。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使得礼让 谦和的道德观念备受推崇,而睚眦必报则受到贬责,“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更加深入人心。着眼“无 讼”目标,历代统治者在施行教化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诉讼加以抑制。一方面,从制度上对提起诉 讼的主体、时间、事由、形式、前置程序等予以限定,以此减少诉讼发生。另一方面,遏制滥讼,制裁 和打击恶意兴讼、教唆诉讼的讼师、“讼棍”。“无讼”也体现了对古代统治者的要求,含有倡导统治 者施行仁政之意。依据这种理念,统治者应“好生” “为善”,做到“制
4、五刑而不用”,以“其身正” 而致百姓“无讼”,进而达到“至治”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讼”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 秩序的理解和追求。(摘编自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材料二: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对比”错,“一天”“四亩”“一个月”“十八岁”这些数字之间不是对比,是以数字凸显李响的 形象。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 能力。“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从爷孙间情感的角度看,“李响的故事”就是爷爷当年的故事;“抱住” 一词说明“我”理解了爷爷李 响的行为,对爷爷产生由衷的敬意。从“我”对先辈事迹了解的角度看,“李响的故
5、事”就是当年革命先辈们从一线战士到后勤炊事员、南 泥湾开荒者的故事,“抱住”代表“我” 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事迹,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意。从“我”对先辈们精神的理解和继承的角度看,“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表明“我” 不但了解了先辈们的革命事迹,理解了他们的革命精神,还要以他们为榜样,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把 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的能力。情节方面,通过祖孙对话讲述了李响的革命经历,如“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 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斗, 大获全胜,部队需要
6、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 “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 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痛了,我就当了炊事员”“后来我参加了百 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 “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 “原来 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挖野菜也当 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 开荒了”,通过想象中的祖孙对话,交代了李响新婚不久就参加了革命,后来腿受伤,当了炊事 员,一痛一拐走着去了延安,再到南泥湾开荒种地,最后牺牲在那里的故事,这样写
7、,减去了不必要的 情节的铺展,使叙事更加集中。人物形象方面,祖孙对话逐渐丰满了李响的人物形象,如“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 天的媳妇都瞒着”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 “他十八岁就 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 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通过这些对话,读者逐渐勾勒出了李响的人物形 象,他新婚不久就参加了革命,后来又去了南泥湾开荒,孩子老婆都没法照顾,后来牺牲在那里,这样 就使得以“李响”为代表的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烈士形象的更加立体丰满,也自然地将为革命事业作 出巨
8、大牺牲的革命家属的形象带入读者的视野。主题方面,通过祖孙对话这种虚写的方式交代革命烈士李响的人物经历,又实写革命先烈后代一一“我”到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 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 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这样虚实穿插交织,革命烈士后代 的“我”继承了 “爷爷”的遗志,革命精神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使主题深刻厚重。读者体验方面,结局令读者恍然大悟,“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李响,河北雄安 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
9、铲和镶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 十八岁”,原来爷爷早已成为烈士,这场祖孙的对话只能在想象中完成,略显荒诞,但这种虚实结 合的独特写法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回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焚驴志【金】王若虚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师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 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造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日此早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 得止? 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师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
10、幸为异类,又不幸堕 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鞅犍,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 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 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 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 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越,既已过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 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某
11、谢而觉,请诸师而释之。人情初不怪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 议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B.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 /旱胡得止?C.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 /旱胡得止?D.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 /早胡得止?1
12、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厌禳”,释义为以巫术祈祷鬼神除灾降福,或致灾祸于人,或降伏某物。此处指用巫术来解除灾 难。B. “见梦”的“见”通“现”,“见梦”是“托梦”的意思,指人在睡梦中受到魂魄嘱托。C. “若乃”相当于“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义同岳阳楼记中“若夫淫雨霏霏”的 “若夫”。D. “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的“愆”是过错的意思,与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愆” 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寓言假托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当权者的不仁不智,旨在揭示人类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 可惊可骇
13、。B.己未年,黄河以北大旱,远近禾苗枯焦,百姓失去依靠。镇阳帅”督下祈雨甚急”,貌似勤政爱民, 实则昏庸迂腐。C.白驴聪慧明智,对事件有深刻理解,与镇阳帅的昏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 味。D.全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写法上不完全虚构,而是采用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手法,别具情趣。13 .把文中画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2)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14 .文章是一篇寓言体政论,作者借驴之所言有所寓托,请结合文本对此进行概括。【答案】10.B11.D 12.A13 .杀了我如果对人有益,我哪里会吝惜一死呢?如果没有益处
14、,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来增添罪恶呢? 您,是他的下属,我冒昧地私下里向您倾诉。14 .作者借驴子之口,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统治者的鄙薄和对贫苦无告的下层百姓的同情。说明灾异发生,需在人事中寻求止险弭祸的办法。做官不要只做表面文章,人云亦云,而要真正的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日子长了,一些怪异荒诞的说法就产生了。碰巧有户百姓家里生了一头小白驴,有人指着这头白 驴说:“这就是旱灾的祸根。云刚刚出现,白驴就仰头朝天鸣叫,于是云就四散不留。这东西不杀死, 旱灾怎么能结束? ”“既久”表示时间,在句中作时间状语,应单独成句,排除AD。“散不留”的对象是
15、“云”,“云”应作句子的主语,与“散”构成主谓结构,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C. “若乃水旱之事”的句意:再说(至于)这水旱之类的灾祸。“若夫淫雨霏霏”的句意:至于那阴雨连绵不断。D. “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句意:根据那些无稽之谈,把旱灾说成是我的过错。“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愆”,动词,错过,拖延。句意: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 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旨在揭示人类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说法错误。揭示人类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 骇只是作
16、者的意图之一,其他的意图还有对当时官员的昏庸和政治的黑暗的揭露和讽刺。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而”,如果;“爱”,吝惜;焉怎么;益”,增加。“吾子”,对别人的敬称,译为“您”;“属”,下属;“敢”,谦辞,冒昧;“私”,私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乎畜兽,乘负驾驭,惟 人所命;驱叱鞅梗,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可 知,白驴自诉冤屈,它表白天灾流行与自己毫无相干,身为畜类,受人驱使鞭植,劳辱以终,乃是本 分,
17、怎么会受人之诬,要遭此惨祸呢!白驴的自白,能让人联想到终生劳碌屈辱的民众备受冤屈后向统 治者发出的控诉,作者借驴子之口,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统治者的鄙薄和对贫苦无告的下层百 姓的同情。作者在文中讨论了人事之祸,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可知, 文本分析了灾祸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的对付方式。它正确地看出,对待世间灾异,人若能加以防范或事 发后迅速采取措施,则可化险情,减后果,人事是灾祸消长的决定因素。以此说明灾异发生,需在人事 中寻求止险弭祸的办法。在为官之道方面,从文中“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帅闻,以为然, 命亟取,将焚之”可知
18、,官员假意爱民,但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而是听信传言,采取一些看似可笑的方 法来解决问题。作者正是借白驴之口来批判这种假爱民、真误民的官员。指出做官不要只做表面文章, 人云亦云,而要真正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参考译文:己未年间,黄河以北发生大旱,远近的庄稼都被烈日烤焦,老百姓没有依靠。镇阳师自己说他很为 老百姓的生计忧虑。于是就急急忙忙地督促下属求雨。祭神消灾这类大小法术,没有不做的,最终也没 有效果。日子长了,一些怪异荒诞的说法就产生了。碰巧有户百姓家里生了一头小白驴,有人指着这头 白驴说:“这就是旱灾的祸根。云刚刚出现,白驴就仰头朝天鸣叫,于是云就四散不留。这东西不杀 死,旱灾怎么能结束? ”
19、一个人主观倡议,数万民众随声附和。镇阳帅听说后,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 是就吩咐赶快把白驴捉来,把它烧死。白驴托梦给帅府中的某个属僚,说:“大师要烧死我,实在是冤枉啊!天灾流行,百姓受苦,这怎么 跟我有关系呢?我不幸投胎成为了异类,又不幸落到了禽兽家畜的行列。负重驾车,任人吩咐;挨打受 骂也只好承受,辛苦劳累、忍辱负重地一直工作到死,这是我的本分。再说这水旱之类的灾祸,哪里是 我所能知道的,却要我受这样酷刑呢?不知是谁在诬陷我,可大师却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灾祸有的是来 源于上天,有的是人为的,人为的灾祸可以寻找追究责任,来源于上天的只好听之任之了。殷代大旱, 商汤有桑林之祷,刚一开始祷告就下雨了;
20、卫国大旱,是提醒卫国去讨伐无道之邢,军队刚出征就下雨 了;汉时大旱,卜式奏请处死桑弘羊;唐时大旱,李中敏奏请斩杀郑注。能抗击旱灾的办法多的是啊, 为什么不从这些历史往事中寻找办法呢?如果找到办法,又无处归罪,那么就把责任推给上天,听之任 之吧。不从人身上寻找原因,不把责任推给上天,根据那些无稽之谈,把旱灾说成是我的过错。唉,其实不是这样的!令巫师曝晒于太阳下请求旱神,已经试过了,现在这样做的话恐怕就更荒唐了 吧?如果杀了我对百姓有利,那么我为什么吝惜生命呢?如果事情不是这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来 增加罪恶呢?滥杀无辜是不仁的,轻信谣言是不明智的,这种不仁不智的事情,大师为什么要做呢?您 是他
21、的属僚,所以,我斗胆私自向你申诉。”属僚连忙向白驴道歉,睡醒起床之后,向镇阳师请求放了白驴。起初,人们都很不高兴。过了不久 就下起了大雨。整整一个月,也没有停止,于是又发生了水涝,伤害了庄稼,直到年底,一点收成都没 有。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议论白驴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苏轼论画以形似, 赋诗必此诗, 诗画本一律, 边鸾雀写生,何如此两幅, 谁言一点红,见与儿童邻。定非知诗人。 天工与清新。 赵昌花传神。 疏澹含精匀。解寄无边春。【注】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边
22、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阐释论画的标准,画作对形的描摹应当具有如邻家儿童般纯朴的特点。B.诗人认为创作诗歌时不能只限于摹写形象,当有诗之意境,否则就是不懂诗的人。C.边鸾、赵昌二人的花鸟画作,用笔传神,栩栩如生,不愧为唐宋画坛名家之佳作。D. “何如”二字引出对折枝画的评论,前面写边、赵画作意在衬托王主簿画作更妙。16 .苏轼推崇的诗画之“律”的内涵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他以此“律”观王主簿的折枝画,认为其妙在 何处?【答案】15.A16. (1)律(画法):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要注重神韵;追求清新、自然。
23、(2)追求清新、自然。追求意境、神韵,意在画外。【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 “画作对形的描摹应当具有如邻家儿童般纯朴的特点”理解错误。“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 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故选A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对于苏轼推崇的“画法”有怎样的内涵,可以从诗中“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一句可知,苏轼认 为,如果一个人的画只刻意追求形似,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那么正确的做法该是如何 呢?作者接着给出了回答,“天工与清新”,无论是作诗还是作画,都要赋咏事物的神韵。所以作画要 自
24、然、神似、清新,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边鸾”两句意为互文,谓边、赵二人的绘画既能刻画工致,写物如生,又能揣摩意态,用笔传神,此 类画已属形神兼备。这里,诗人用“疏淡含精匀”进一步置王画于边、赵二家之上。“疏淡”指用笔不 多,着色清淡。“精匀”指精巧匀称。他认为王主簿的折枝画不求形似,善于捕捉事物的神韵,构图精 巧,追求清新,自然传神;同时王主簿的画能用“一点红”“寄无边春”,虽然着墨不多,没有在纤毫毕肖上下功夫,但画家善于 捕捉事物的精神韵态,所以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做到了以少胜多,意在画外。(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学而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 杭州市 2022 2023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