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哲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Dili 1009课程名称:网络哲学课程性质:任选课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本科)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 学 时:34学时(讲授28学时;实践6学时)学 分:2先修课程:现代领导科学、中国哲学专题研究、欧洲哲学史、论文写作训练平行课程:哲学文献学、现代性研究、公共关系学后续课程:语言分析哲学、西藏宗教与哲学、文化哲学、现代新儒学课程简介:网络哲学是哲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任选课,是对当代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人类存在方式的全面变 革进行哲学概括和反思的新兴哲学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网络为平台和中介的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世界的网络化关
2、系和活动。本门课程以专题讲解的方式,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人的存在与发 展,力求体现出用网络方式研究哲学、从哲学角度思考网络的基本研究理念。推荐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目:1 .网络哲学引论.常晋芳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版.2 .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曾令辉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3 .现实与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文化探究.王晓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4 .虚拟自我论.谢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5 .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何明升,白淑英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二、课程总目标通过网络哲学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环境下的人的生存与
3、发展,并学会运用哲学方法研究、分析和解决现 实中的人与网络的关系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实现用网络方式研究哲学、从哲学角度思考网络 的基本研究理念。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网络与哲学(3学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与哲学的关系、网络哲学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网络与哲学之思。1 .网络时代与哲学LL纵览网络时代1. 2.网络的哲学化与哲学的网络化1.3. 网络哲学的含义L4.研究网络哲学的意义2 .网络哲学的特点1. 1.开放性2. 2.创新性2. 3.宽容性2. 4.思想性和批判性2. 5.中介性2. 6.人文性2. 7.实践性3.网络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4.网络
4、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4. 1.概念论与实体论内容4. 2.存在论与本质论内容4.3.文化论与价值论内容5.网络哲学的关注焦点(二)网络哲学的概念论研究(2学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的相关内容,传授他们进行网络哲学学习和研究的背景知识。1 .网络的三重含义LL技术概念的网络1.2. 文化概念的网络L 3.哲学概念的网络2.网络的基本特征1.2. 1.开放性与多元性互联性1.2. 2.普遍性和共享性1.2. 3.中介性与交互性1.2. 4.数字性和虚拟性1.2. 5.创新性和复杂性1.2. 6.无限性和分布性3.网络与其他相关概念4.网络哲学的哲学定位(三)网络哲学的实体论研究(4学时)通过
5、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网络哲学的实体论含义,从网络主体、网络客体和网络中介三个层次对网络哲学进 行了实体论分析与研究。1. 网络主体1. 1.网络主体的基本内容2. 1. 1.网络主体的概况3. 1.2.网络主体的层次4. 1.3.网络主体的行为特征L 2.网络主体的哲学考察5. 2. 1.网络主体性6. 2. 2.网络主体性与主客体间性7. 2. 3.网络主体的评价2. 网络客体2. 1.网络的客体结构3. 2.网络的硬件与软件3. 网络中介信息4. 1.信息的含义及本质5. 1. 1.信息的含义6. 1.2.信息的本质特征7. 2.信息技术8. 2. 1.信息技术的含义9. 2. 2.信息技
6、术的类型10. 2. 3.信息技术的特征和作用11. 3.信息的运动12. 3.1.信息的开发与配置13. 3. 2.信息的创造与交流4.网络主体、客体与中介的价值评价4. 1.网络主体的价值评价4. 1. 1.网络主体的矛盾与困境4.1. 2.网络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14. 2.网络客体与中介的价值评价(四)网络生存方式(6学时)通过本章教学,向学生介绍了网络虚拟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分析了其特点、变革,并对其进行了价值评价。1 .生存方式的界定LL哲学界定1.2. 历史变革1.3. 生存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2 .网络生存方式研究1. 1.网络虚拟社会的生产力考察2. 2.网络虚拟社会的生产关系考
7、察2. 3.网络生存方式的本质特征3.网络生活方式3. 1.网络生活方式的含义3. 2.网络生活方式的式样3. 3.网络生活方式的本质特征4. 网络生存方式的价值评价(五)网络交往方式(6学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交往方式的哲学含义,并学会分析虚拟环境下的交往活动的结构、工具、过程, 对网络交往方式进行了特征描述,并进行了价值评价。L交往理论的哲学探讨1.1. 交往方式的哲学含义1.2. 交往方式的历史变革1. 3.交往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2.网络虚拟环境下的交往方式分析2.1. 网络交往方式的结构2. 2.网络交往方式的工具2. 3.网络交往方式的过程3. 虚拟环境下的交往方式的本质
8、特征4. 网络交往方式的的价值评价5. L正面价值6. 2.负面价值7. 3.困境与出路的探讨(六)网络思维方式(5学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状态下思维方式的含义、结构及本质特征,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价值评价。I .思维方式的哲学探讨II .思维方式的哲学含义III .思维方式的历史变革1. 3.思维方式变革的特征与趋势2.网络思维方式的结构2. 1.思维主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2. 2.思维客体的多样化和一体化2. 3.思维中介的虚拟化和网络化2. 4.思维方法的综合化和复杂化2. 5.网络思维方式的表现3. 网络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4. .网络思维方式的价值评价5. 1.正面价值6. 2.
9、负面价值7. 3.前景分析(七)网络文化(4学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文化的基本内容与哲学意义,学会从哲学角度分析网络背景中的各种文化现象。1 .网络的文化与文化的网络1. 1.文化与网络文化1.2. 网络的文化特性1.3. 文化的网络形态1.4. 网络文化的二重性意义1.5. 1.正面价值意义1.6. 2.网络文化的困境和悖论2.网络语言2.1. 网络语言的现状分析2. 1.1.现实情况2. 1.2.类型研究2. 1.3.特点分析2 . 2.网络语言的前景展望3 .网络文化的时空观分析3. 1.哲学时空观3.2. 网络文化的时间观3. 3.网络文化的空间观(A)网络与人类的发展和理想
10、(4学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与人类的未来之间的关系,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引导学生通过 对网络的分析进而达到对人类未来走向的积极性思考。1 .网络与真、善、美和自由1.1. 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1 . 2.网络时代人类理想的可能途径2 .网络与人类的未来3 .网络与共产主义理想3.1. 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解读3. 2.网络的发展目标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契合3. 3.网络哲学与人类的未来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有6学时的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演讲、观看相关影像资 料和作业等方式。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为:(-)网络与哲学(1学时)通过课堂讨论
11、,使学生掌握网络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四)网络生存方式(2学时)通过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使学生了解相关课程内容。(五)网络交往方式(1学时)通过布置、讲评作业与课堂讨论或辩论,使学生通过影像资料对网络生存、网络交往等理论进行分析。(六)网络思维方式(1学时)通过课堂的主题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比思维方法的相关理论,进一步了解网络思维方式的特点。(八)网络与人类的发展和理想(1学时)通过主题辩论,使学生在网络背景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五 教学指南(一)网络与哲学(3学时)(含1学时实践教学)教学重点:网络哲学的含义、特点、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网络的哲学化与哲学的网络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12、、讨论与课后阅读。(二)网络哲学的概念论研究(2学时)教学重点:网络的三重含义、基本特征、网络哲学的哲学定位。教学难点:哲学概念的网络、网络哲学的哲学定位。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三)网络哲学的实体论研究(4学时)教学重点:网络主体、客体与中介的含义及其价值评价。教学难点:网络主体的哲学考察、网络客体的结构、网络实体的价值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和课后阅读。(四)网络生存方式(6学时)(含2学时实践教学)教学重点:网络生存方式研究及其价值评价、网络生活方式。教学难点:网络生活方式的价值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观看影像资料、课堂提问、讨论和课后阅读
13、。(五)网络交往方式(6学时)(含1学时实践教学)教学重点:网络虚拟环境下的交往方式分析、虚拟环境下交往方式的本质特征、网络交往方式的的价值评价。教学难点:网络交往方式的的价值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提问和辩论。(六)网络思维方式(5学时)(含1学时实践教学)教学重点:网络思维方式的结构、本质特征、价值评价。教学难点:网络思维方式的结构及价值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和课后阅读。(七)网络文化(4学时)教学重点:网络文化的二重性意义、网络文化的时空观分析。教学难点:网络的文化与文化的网络、网络文化的时空观研究与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A)网络与人类的发展和理想(4学时)(含1学时实践教学)教学重点:网络时代人类理想的可能途径、网络与人类的未来、网络与共产主义理想。教学难点:网络时代人类理想的可能途径、网络的发展目标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契合。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主题辩论和课后阅读。六、作业本课程每学期布置1-2次作业,以书面形式上交。七 考核方式按照专业培养计划的安排,网络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八、成绩评定网络哲学课程的成绩评定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