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XX县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XX县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XX县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要点为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防治艾 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的 通知、XX省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实施方案 (2021-2030年)及2023年国家、省、市艾滋病性病丙肝 防治工作要求,更好推进2023年全县艾滋病性病丙肝综合 防治工作,落实各项重点任务,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 要点,请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抓好落实。一、加强组织管理高度重视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 实工作责任,指定分管领导,明确相关科室和人员具体负责 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健全工作相关制 度,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二
2、、落实综合防治措施(一)艾滋病防治从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高危行为干预、病人关怀救治 管理、消除母婴传播等环节入手,提质提优抓好综合防治, 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持续将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1.主要工作指标(三)丙肝防治1 .启动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推动丙肝治疗药物、医保报销等相关政策措施尽快落地;2 .进一步推进全国丙肝防治信息系统的培训使用,做好 病例报告、追踪、转介治疗工作,及时录入核酸检测、治疗 随访信息;3 .切实加强丙肝宣传教育,开发丙肝防治宣传教育材料, 结合世界肝炎日、世界艾滋病日开展丙肝宣传教育活动;4 .加强医务人员丙肝防治知识培训,组织县疾控中心开 展对各医疗
3、机构丙肝病例报告数据质量核查(7-8月份), 不断提高病例报告数据质量。5.加强疫情分析:县疾控中心要撰写丙肝疫情年度监测 报告并完成每季度的丙肝疫情分析报告,及时掌握和研判各 地区丙肝疫情现状、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三、加强督导考核全年至少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2次艾滋病性病丙肝防 治综合督导和1次艾滋病防治数据、性病丙肝病例报告质量 核查,并将督导和质量核查情况以文件形式进行通报,作为 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年终考核依据。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居民、流动人口、老年人、 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三90%;青年学生95%;扩大人群HIV检测率即全人群艾滋病检测比例三22%(为2023年政府平安建设指标
4、);自愿咨询检测任务完成率100% (中转任务、平安建设 指标);艾滋病规范化随访比例95% (县卫健行政部门每月 通报指标、中转任务、平安建设指标);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5%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病毒载量检测比例达95%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三95%;公安部门抓获涉黄人员艾滋病检测率100%(平安建设 指标);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1%;艾滋病母婴传播率W4%;11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W0. 15%;12艾滋病救治任务、中转任务完成率100%;2.主要工作内容(1)广泛宣传教育充分运用新媒体及传统宣教模式开展常态化宣传教 育
5、。各医疗卫生机构均要在显眼位置设立固定艾滋病性病丙 肝防治知识宣传栏;在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公共场所放 置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知识宣传资料;通过LED显示屏、微 信公众号等新型媒体广泛传递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科普知 识,形成合力,增强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和改变高危行 为。创新形式开展青年学生、老年人、农民工、妇女、流 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县疾控中心、各乡镇防保站加 强与教育、妇联等相关部门协作,拓展宣传教育“进学校、 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各单位全年开展 有规模有影响活动至少2次,防保站进乡镇辖区中学宣传活 动覆盖率100%。乡镇卫生院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 因地制
6、宜开展面向农村居民、老年人群防艾宣教。村卫生所 每年至少开展艾滋病防知识讲座2次。各医疗机构以6. 26国际禁毒日、7. 28世界肝炎日、 12. 1世界艾滋病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 的大型宣传活动。(2)强化艾滋病综合干预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宾馆等公 共场所安全套摆放全覆盖,娱乐场所、洗浴场所等张贴摆放 艾滋病预防宣传提示,在流动人口集中医域设置安全套自动 发售装置。强化综合干预。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教育、检测、诊 疗、转介等综合干预工作。县疾控中心高危干预队发挥“互 联网+”作用,开展高危人群规模、分布估计和行为评估, 实现线上线下综合干预,完成高危分群干预
7、年度中转任务。积极开展暴露后预防,男性同性性行为等人群暴露前预防试加强重点干预。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县妇保落实对 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开展健康教育、检测治疗和生育指 导等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 播率在1%以下。各医疗机构对性病就诊者开展艾滋病检测咨 询、对HIV感染者开展性病筛查。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协同公安、司法行政部门 单位,对抓获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等人员进行艾 滋病检测,对感染者重点管理并抗病毒治疗。协同药监、公 安等部门,密切监测药物滥用情况,查处非法用药将易促进 艾滋病传播的滥用物质纳入毒品管控范围,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对临床合理用血和院感、生
8、物安全管理。完善并落实预防艾滋病和丙肝医源性传播的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各单位应成立预防职业暴露工 作领导小组,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培训 率100吼 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的比例100%。做好实验室 室质控工作,加强HIV筛查实验室、检测点规范管理,严格 操作规程,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要求接受国家和省 组织开展的质量考核。(3)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按照“知情不拒绝” 和保密原则,各医疗卫生机构对除儿科以外住院病人、重点 科室(皮肤性病科、妇产科、泌尿科、肛肠等)就诊者、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老人健康体检、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体
9、检、 婚前检查等人员开展艾滋病应检尽检,主动提供HIV和梅毒 检测咨询服务;既往HIV和梅毒检测确诊阳性者,3个月内 已接受过HIV和梅毒检测者并知晓结果者可不作为动员检测 对象。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检测比例295%,产科艾滋病 检测比例100%。对于检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做好阳 性告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转介等后续工作。高质量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县疾控中心VCT门诊要紧 紧围绕新版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指南2021版,推 动VCT工作高质量开展,强化主动服务能力,创新线上和线 下相结合服务模式,加强主动检测和自我检测的宣传,为有 感染风险人群提供专业和便捷的门诊检测服务。鼓励各单位积极探
10、索新途径,不断加大艾滋病全人群 检测力度。今年全人群检测比例指标为政府平安建设指标, 各单位检测任务见附件。(4)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救治关怀强化医防协同与融合,落实对新报告感染者100%提供 治疗转介,当年新报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确证后 30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80%以上。首诊医生对感染者 要面对面结果告知,明确责任和权利,督促性伴告知并主动 采取预防措施,县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调查工 作。强化贫困艾滋病患者救治项目工作,进一步提升抗病 毒治疗效果。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 门诊体检与抗病毒治疗工作的衔接机制,落实患者的随访管 理,确保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11、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前、治疗后门 诊体检,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及时得到救助,对于现住址 在本辖区的既往未治疗、中断治疗、失访感染者等加强随访、 追踪和治疗转介,全面完成省市下达各项救治工作指标任务。(5)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县妇幼保健院要认真抓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 传播项目工作,指导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落实预防艾滋病母 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6)提升艾滋病防治数据质量管理加强艾滋病病例报告、流调随访、抗病毒治疗与随访等 管理,不断提升数据质量。加强艾滋病信息安全管理,不得 对外泄露艾滋病病病人的个人隐私信息资料。工作人员建议任何情况不得用微信QQ等其他网络途径发送能泄露病人
12、隐 私的任何信息,包括工作人员内部照相发报告单之类。(二)性病防治1 .加强性病宣传教育与高危人群干预(1)加强性病宣传教育,将性病与艾滋病宣传活动相 结合,宣传内容相整合,形成性病宣传教育常态化与集中性 宣传相结合,预防性病艾滋病一体化的宣教工作格局。(2)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开展形 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借助主流媒体、网站、“两微一端” 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推送力度;各医疗机构皮肤性病、妇 产、肛肠、泌尿等重点科室及疾控VCT室全面推广“携手医 访”APP,积极入驻“携手医访 APP平台,并通过平台向性 病就诊者发放电子干预包,性病就诊者电子干预包发放率三 70% o(3)
13、加强对青年学生、老年人、流动人口以及男男同 性性行为、暗娼等人群综合干预。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发 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强的宣传材料;将梅毒筛查、性病咨询、 症状转介等性病干预纳入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暗娼人群的 干预工作中。(4)结合12. 1艾滋病宣传日,组织开展性病宣传周活 动,内容要求:一次志愿者讲座、一次学校活动、一次社区 活动,积极投稿国家性病科普作品征集与评比活动、携手医 访宣传。2 .加强性病疫情监测与管理(1)加强性病病例报告数据质量管理和现场核查。根 据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加强对辖区内各医疗机 构性病病例报告及时性、报卡填写完整性和准确性等动态监 管,加强病例信息查重和删
14、重。7-8月份组织一次全县医疗 机构性病报告数据质量现场抽查和核查。梅毒病例报告,均 要求在传染病报告卡备注栏,填写诊断报告依据,内容 包括:既往是否有梅毒诊疗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 报告科室等。性病病例报告准确率达95%以上,重报率控制 小于5%,漏报率为0。(2)加强性疫情综合分析和相关专题调查。县疾控中 心要加强疫情数据分析与利用,结合病例报告、哨点监测和 专题调查等数据,综合分析性病疫情,开展预警预测。针对 疫情异常变化,组织开展专题调查。3 .加强性病实验室质量管理及耐药监测进一步加强各级性病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 善辖区内二级性病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在进一步
15、 加强梅毒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将淋病及生殖道沙眼衣 原体检测质量管理逐步纳入常规工作。4 .加强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1)梅毒筛查与转介。加强对重点人群梅毒筛查工作 的督导、指导、评估;加强对筛查阳性者的转介,提高转介 成功率。在暗娼、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检测咨询者中,无 性病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筛查中,及有性病诊疗资质的医疗 机构内术前和住院筛查中发现的梅毒抗体双阳性均按照XX 省梅毒筛查血清学阳性者转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2019) (X疾控艾性函2019 15号)提供转介服务,确保上述患者 尽早前往转介门诊就诊并接受规范诊疗服务。不建议出现只 做一类梅毒检测的单阳转介。(2)加强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管理。推进医疗机构性 病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加强性病门诊的健康教育和预 防干预工作。医疗机构皮肤性病科、妇产科、泌尿科、肛肠 科等重点科室要对性病就诊人员提供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 包括就诊者规范登记、主动提供梅毒艾滋病检测、拒绝者的 动员检测、现患者规范处治、发放宣传材料或电子干预包、 提供随访转介服务等。性病诊疗机构首次就诊者梅毒检测筛 查比例295%。5 .加强性病防治专业人员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性病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尤其要加强 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的人员培训。培训内 容应包括性病健康教育、疫情报告与管理、实验室检测技术 及质量管理、梅毒筛查及规范化服务等方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