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九篇.docx
《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九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九篇 一、本册教材分析: (一)20以内的数的熟悉 20以内的数的熟悉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熟悉10以内的数的意义;其次单元比拟,熟悉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熟悉有迁移作用。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第一课捆小棒,重点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算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局部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详细的情境,通过观看、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规律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
2、,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受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规律起点,但它仍是娴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的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分。因此,教材不但没有的减弱对数可分可合的熟悉,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或嬉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法、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从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的第四课小猫钓鱼就开头加、减混编了;从篇幅看,混编的占六成。加减法
3、提早混编的好处有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小女孩套圈嬉戏的情境(第28页),可以问“套中1次,没有套中3次,一共投了几次?”列出1+3=4或3+1=4;也可以问“投了4次,没套中3次,套中了几次?”或者“投了4次,套中1次,没套中几次?”列出43=1或41=3。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如从上面套圈情境所列出的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事实上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提醒了一样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加减混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由于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盼望这样的编排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留意力,同时让学
4、生一开头学习数学,就能够逐步体验数学学问是具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4、表达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供应自主选择算法与沟通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第七单元第三课“有几瓶牛奶”、第四课“有几棵树”、第五课“买铅笔”等实际问题都是施展算法多样化的精彩实例;前两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两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挨次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根本内容,确定位置与挨次的方法许多,其中最根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展描述。第五单元位置与挨次就围围着这一主题绽开的。 2、熟悉物体的外形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根本内容。第六单元熟悉物体所熟悉的是四种最常见的
5、简洁物体的外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四)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阅历不仅是进展统计活动的必要根底,数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熟悉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本册教材把分类归到统计的领域。不管是第四单元分类,还是第九单元统计,都要重视对过程的经受和体验,积存分类和统计活动的阅历。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学生年龄小,天真、得意、活泼、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存了肯定的数学阅历,如数数、写数、分类等。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上课时不爱用心听讲,参加意识不强,对课堂常规和一些组织形式不熟识,很少有倾听、沟通、阅读、书写的沟通技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
6、2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头,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进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把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熟悉,比拟多少、长短和高矮,
7、简洁的分类,以及初步熟悉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
8、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展简洁的分类。 7初步熟悉钟表,会熟悉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阅历和体验,依据学生的已有阅历和学问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到达计算娴熟。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沟通,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表达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纳自己认为适宜的方法进展计算。 5直观熟悉立体和平面图形,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
9、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熟悉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熟悉(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熟悉(5课时) 30的熟悉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熟悉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熟悉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熟悉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熟悉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熟悉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熟悉(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
10、的减法(2课时) (八)熟悉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学问构造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留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拟活泼,大多数学生上课根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拟高,个别孩子常常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习惯比拟随便,可塑性较强,要特殊留意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对于他们数学学问和力量把握状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学问上还
11、是数学力量上都有所预备。 就数的熟悉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特别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学问预备的缘由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局部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展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时机使用,因此这方面的预备比拟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娴熟,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进展是不平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肯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精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
12、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依据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答复,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肯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熟悉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力量和推理力量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拟小,角度单一。 针对以上状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留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爱上课,喜爱数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嬉戏让学生把握数学技能和数学学问。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
13、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熟悉,位置,以及初步熟悉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简析 原试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试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扩展学问的范围,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表达鲜亮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试验教材相比拟,其主要变化表达为如下几点。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预备性,设置了“预备课”单元。预备课单元的内容为试验教材的“数一数”单元和“比一比”单元的“比多少”内容合并而成。设置预备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数数的状况和阅历
14、。通过详细事物的数量比拟,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拟事物的多少,为后面学习正确数数和比拟数的大小做好预备。而试验教材“比一比”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构造与试验教材的根本一样。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构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将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存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表达了预备性。二是对试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熟悉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单元进展整合,将熟悉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熟悉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一年级上册图形熟
15、悉的教学难点。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构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试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表达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在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进展了肯定的渗透。 “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一是依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阅历,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二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进展了重新设计,加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
16、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详细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受探究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娴熟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熟悉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详细的情境熟悉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详细物体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熟悉这些形体相应
17、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拟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熟悉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洁的分类,经受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依据统计的数据答复简洁的问题,能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看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拟事物的多少,比拟简洁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进展思维力量,如在熟悉20以内数时通过比拟、排列发觉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进展学生的有序思索和分析、推理力量,在“认钟表”时进展比拟、综合和推断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18、篇6 一、学生状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生疏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熟悉,数学乐园,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娴熟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 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
19、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熟悉钟表,会熟悉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培育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熟悉数的计算的开头。在日常
20、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进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把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预备性(主要表达在第一、二单元) (1)把试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预备课”。 第一单元“预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局部内容。是由试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状况和阅历。比多少是原来其次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其次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
21、册。 其次单元位置,主要是熟悉“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熟悉分散编排。 熟悉图形原来包括:熟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试验过 程中 教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熟悉区分难度较大,不易把握。因此现在本册先熟悉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熟悉平面图形。 (2)只熟悉整时。 “熟悉钟表”原来包括:熟悉整时和半时,但试验过程中教师一般反映:半时的熟悉比拟困难,我们把“半时”的熟悉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熟悉“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一年级 上册 数学 教学计划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