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名老中医跟师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名老中医跟师心得体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名老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 论学问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把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 期盼到达的。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觉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异,一时很难把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忙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阅历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一、要留意培育动手力量。 中医的动手力量,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熬炼。中医的四诊肯定不是简洁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需把过去的学问,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展沟通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精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
2、的“明学问”只是一小局部,人类更多的学问,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把握中医的精华。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舌的变化快速而又鲜亮,它如同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认真观看,以便猎取精确信息。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咽喉为“至阴之地”,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
3、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痛苦却全身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问诊应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教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不断地仿照教师问诊才有所体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解某病某证。至于脉诊,首先要把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
4、。把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阅历比拟丰富的教师指导下进展,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洁的脉象入手。其次要常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需持之以恒,常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着教师上门诊时,教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书本上的二十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濒湖脉学我也熟读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教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今以后对于弦脉就不生疏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
5、老年人弦脉,特殊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需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二、要做好病案记录。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洁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具体记录,包括教师药物用法都要具体记录。 仔细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麻烦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方法。 三、要勤于思索。 跟师门诊要专心去问病史,专心切脉,专心记录及思索教师的处方。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教师
6、的辨证思路是否全都,选方用药是否一样。假如一样,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教师的根本全都,假如不一样则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甚至请教师教导迷津,我的思路错在哪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教师 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教师特别的用方用药,或者特别剂量则更要认真揣摩。 四、要学会与患者相处, 视患者如亲人,爱护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协作你,让你做检查,答复你提出的问题。最终,要“专心读书,专心看病,专心总结,专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阅历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2 Xx从事中医妇科专业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阅历,对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有自己
7、独特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主见治病务求其本,以调脏腑之气为重,而调肝由为首要。认为妇科病多隐微,必需详问细察、诊断准确,则用药无不中的。 从跟师的第一天起,教师就教育我:跟师不能仅仅抄抄方,不能只学会看跟师时见过的病,最重要的是学会临证思维,肯定要“学我,像我,超过我”。在中医学界,业师有“活字典”之称,他认为只有融古贯今、溯本求源才能进展中医;反复强调中医学不是古董,而是有用的科学,只有切实解决病人的疾苦,才是中医学进展的根本。如何才能解决病人的疾苦?必需学会勤读、泛读、精读古今医书,博采众家之长,才能触类旁通,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认为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根底 。 中医四诊是医者调
8、查、分析、讨论疾病所消失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妇科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特别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熟悉症候精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黄院长教导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准确的熟悉。 教师常说,超群的医术来自人的聪颖和勤奋,但更重要的是来自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提高医术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把握扎实的医学根底学问;其次、对人体和疾病要有全盘的把握度,诊断要明确,问诊要详尽;第三、娴熟运用中医妇科专业技术;第五、学习学问,运用技术,提高水平,升华境地,不断进步。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 中医的理论体系进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阅历
9、根底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阅历,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学问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教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育。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教师和气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学问。由于胡剑波教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举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育我们肯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根底,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华,但肯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珍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
10、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进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根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规划后,教师又带着我巡游了整个医院,急躁的给我们叙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学问。在和教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订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珍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导,在坚决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学问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胜利的,之所以有了前
11、人失败的阅历,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讨论;也是由于有了前人胜利的阅历,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念坚决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胜利。就是由于有了前人的阅历,才能帮忙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胜利,从而在胜利的根底上连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讨论,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学问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假如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需要记忆更多的理论学问,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学问。这个月又可以参与外科医师争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沟通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沟通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熬炼了我们的表达力量。因此盼望这种制度能够连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学问。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专心去和教师相处,相互敬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教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