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1111001课程名称:哲学概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本科)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学 分:3总学时:48学时(讲授43学时;实践5学时)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平行课程: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专题研究后续课程:欧洲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简介:哲学概论是哲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和专业必修课。其开设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哲学的学 科性质,哲学的功能,哲学研究的视域及问题,以及哲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和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课程着重于分析或梳理有关哲学自身的若干重要问题,着重于概括和归纳哲学各主要
2、学科或分支的理论内 容,着重于从纯理论的角度推演和讨论哲学中所涉及的那些最重要、最一般的概念和原理。其主要内容包 括:哲学的学科状况;哲学的研究领域;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的主要特性;以及自然哲学、历史哲学、 道德哲学、文化哲学、宗教哲学等学科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状况。同时本课程的开设,对本专业其他后续 课程的开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西方哲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 思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哲学派别的历史演变,以及哲学学科建设和发 展的历史脉络。对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推荐教材:哲学概论(第一版)唐君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
3、版社,2005年版。参考书目:1 .关干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 .哲学笔记,列宁人民出版社1974版3 .小逻辑,(德)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4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德)黑格尔著薛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5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6 .大问题,(美)罗伯特所罗门著,张卜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7 .哲学的变革,(英)艾耶尔编 陈少鸣/王石金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8 .分析的时代(美)怀特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9 .哲学研究路德维希维特格斯坦著 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0
4、 .形而上学导论,(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11 .人论(德)卡西尔著 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12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 何兆武 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3 .哲学史教程,(德)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14 .当代哲学主流,(德)施太格缪勒 王炳文、王路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5 .后哲学文化,(美)理查德罗蒂著黄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16 .哲学与自然之镜,(美)理查德罗蒂著 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17 .哲学通论,孙正聿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8 .哲学导论,王德峰著,上海人们出版社
5、2000年版19 .冯友兰文选,冯友兰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20 .哲学科学常识,陈嘉映著,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21 .说理,陈嘉映著,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22 .西方哲学导论,曾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教学重点:宗教的本质,存在与超越存在,理性与信仰,恶的问题教学难点:存在与超越存在,合理性与合目的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课后阅读(十)哲学价值论(4学时)教学重点:道德和道德理论,道德和行为,道德和价值,道德和社会,正义与平等教学难点:善的观念及其分析,道德判断和事实判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课后阅读。(十一)哲学的民族性、时代性与创造性(3学时)(含2学时课堂辩论与讲评
6、)教学重点:哲学与民族传统,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与文化创新教学难点:哲学在现代性建设中的自我定位及使命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课后阅读六、作业本课程每学期布置作业两次以上,以书面形式上缴。教学各部分作业将在教学用教材哲学概论以 及教师自编复习思考题中选择布置。七 考核方式按照专业培养计划的安排,哲学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考试采用开闭卷形式。八、成绩评定哲学概论课程的成绩评定比例为:考试占70%;考勤占10%;课堂笔记及平时表现占10%;作业占 10%o23 .哲学主要趋向,(法)保罗利科著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24 .真理与方法(德)伽达默尔著 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25
7、.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26 .哲学的改造,(德)卡尔奥托邛可佩尔著孙周兴、陆兴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版27 .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8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杨祖陶、邓晓芒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再版29 .知识论导论,(美)路易斯P 波伊曼著洪汉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0 .普遍性种种,陈嘉映主编,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二、课程总目标开设哲学概论的目的,旨在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概约地掌握和了解哲学的功能性质、哲学的研究 范围和研究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哲学的人类性、民族性、时代性、批
8、判性和创造性。以哲学的思维方式把 握哲学的基本特性。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什么是哲学(6学时)了解哲学的涵义及性质;理解哲学的发生、发展及历史演变,理解哲学的功能及哲学工作的基本方式; 掌握哲学的意义与价值。1 .“哲学”的语义分析1.1. 希腊哲学“爱智慧”之本义1. 1. 1.智慧之学2. 1.2.自由之学3. 1.3.神圣之学1.2. 汉语“哲”与“学”之本义1.3. 1.圣人之学1.4. 2.王道之学1.5. 3.境界之学2 .哲学的发端及历史2.1. 哲学的发生1. 1.1哲学与神话的历史渊源2. 1.2哲学与艺术的历史渊源3. 1.3哲学与宗教的历史渊源4. L 4哲学与科学
9、的历史渊源5. 2哲学的历史演变及哲学转向2.2. . 1哲学的认识论转向1. 2.2哲学的语言学转向2. 2. 3哲学的实践转向3.哲学的功能及哲学的基本工作3.1. 前提批判与观念反思3. 1. 1社会的良心3. 1.2天下之公器3. 1.3最后的道理3. 2.概念考察与语言治疗4.哲学的意义与价值4.1 哲学与诸学问的关系(本体承诺与人类的精神追求)4. 2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论视野与逻辑梳理)4. 3哲学与生活旨趣的关系(生活旨趣与时代精神)(二)哲学的问题及哲学的研究领域(6学时)了解并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了解并掌握普遍性问题的涵义及其主要问题;理解真与真理、善与伦理 及价值、美
10、与美学等问题;掌握哲学的研究部门及学科分类。1.普遍性问题及哲学的基本问题1.L普遍性问题1.1.1,普遍性的涵义1. 1.2.具相与共相1.1.3.私人经验与共同经验1. 1.4.普遍价值和必要价值1. 1.5.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1.2. 哲学基本问题1.3. 1 .在的问题(实在本体)1.4. 2.思的问题(观念本体)1.4.3. 在与思的关系问题2.真与真理性问题2.1 ,真的含义2. 2.真和真理的关系3.善与伦理学和价值论的关系问题3.1. 善的哲学追问3. 2 .价值和价值论3. 3.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4.美与美学问题4. 1.美与人的存在方式4. 2.美的存在与创造4. 3.美的
11、发现与体验4. 4.真善美的统一5 ,哲学的研究部门及学科分类5.1. 马克思主义哲学5.2. 中国哲学5. 3.外国哲学5. 4.逻辑学5. 5.伦理学5. 6.美学5.2. 宗教学5. 8.科学技术哲学(三)哲学的派别(6学时)了解并掌握本源问题的涵义及唯物论和唯心论划分的依据,了解并掌握时间先在性和逻辑先在性的关 系及哲学唯心论的认识论根源;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理解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歧,理解科学主 义和人本主义对立的实质;掌握哲学派别冲突的根源、哲学派别冲突的时代特征以及哲学派别考察的标准。1 .本体之争一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 L “本源”问题1.1.1. “本源”问题的含义
12、1. L 2.如何看待“本源”问题1. 1. 3.旧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弊端及缺陷1. 1. 4,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总体评价L 2.“认识路线”问题1.2. 1.两条“认识路线”的提出1. 2. 2.认识形式的主观性及实践基础1. 3.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1. 3. 1. “时间先在性”和“逻辑先在性”的相互关系1.3.2.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1.4.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4.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4.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4. 3.辩证唯物主义2.永恒与无常一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1.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2. 2.辩证法的自在性和自为性3. 3.辩证法的批判
13、性和形而上学的非批判性3 ,感性与理性一一经验论与唯理论4. 1.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1. 2.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3. 3.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4.事实与价值一一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4.1 .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4.1.1. 科学主义的含义4. 1.2.“科学主义”与“科学哲学”的关系4.1. 3.科学主义与分析哲学的关系4.2. 4.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的关系4.3. 人本主义的概念解析4.3.1. 人本主义的含义4. 2. 2.人本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4. 2. 3.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4. 2. 4.人本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关系5. 2.5.“人本主义”与现代哲学中“存在主义”思潮的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概论 哲学 概论 课程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