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教学案小学教育小学学案_-中学学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教学案小学教育小学学案_-中学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教学案小学教育小学学案_-中学学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教学案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一览】序号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3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4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5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点解读】考点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这种分配制度与 相适应。2.,决定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 的制度。4.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2、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与过去单一的分配方式相比较,极大激发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可达到共同富裕。考点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基本内容和要求:在 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A 对象:个人消费品;B 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的范围:中。地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实现形式: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地丰富)(现实性)(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按需分配)。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劳动仍然是
4、个人谋生的手段(不是人生第一需要和热身手段);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存在着旧式分工)(报酬体现劳动的差别)。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体现了效率);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公平)典型题例 1(2010 安徽卷)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 36000 元,奖金 8000 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 5000 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 15000 元;
5、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 6000 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 元 26000 元 B36000 元 19000 元 C49000 元 21000 元 D44000 元 11000 元【解析】国有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李某妻开个体杂货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出租房屋和李某个人专利转让收入均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答案】D 考点 3: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A 范围:B 如何分配:扣除成本和税收 C 意义: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个体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生产要
6、素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A.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B.具体形式:劳动要素收入:指在 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资本要素收入: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股份分红体现对剩余劳动的部分占有。技术要素收入: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管理要素收入: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信息要素收入 土地要素收入:土地、房屋的租金等。C.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
7、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注意点】(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它: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偶然所得等。(2)如何更好的将不同的分配方式区分开来 A 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B 合法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主要
8、有: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劳动要素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资本要素收入、技术要素收入、管理要素收入、信息要素收入、土地要素收入)。C 技术要素收入:技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技术转让收入(劳动收入);技术入股收入。D 管理要素收入:管理劳动收入(劳动收入);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来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点解读考点我国实行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的制度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9、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与过去单一的分配方式相比富可达到共同富裕决定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考点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基本内容和要求在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对象个人消费品尺度劳动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E 从分配尺度上看:按劳分配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质量);劳动要素收入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考点 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公
10、平的收入分配,是 的体现,它有助于 ,实现 、。(3)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保证 、,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要求: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求: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
11、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注意点】A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B 关于最低工资保障制度:a.含义: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b.意义: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C 十七大报告其它表述: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
12、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典型题例(2009 江苏卷)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解析】本题的题干中有两处值得学生关注,其一便是“公平”,公平就要缩小差距,与此相符的有 ACD 三个选项,再排除的话就要关注到“再分配”一词,对于 AD 选项中的职工工资的调整都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范畴。因而答案选 C。【答案】C 考点 5: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关系:二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 。
13、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点解读考点我国实行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的制度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与过去单一的分配方式相比富可达到共同富裕决定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考点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基本内容和要求在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生活 第三 单元 第七 教学 小学教育 小学 中学 教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