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案中学教育中学学案_中学教育-中学学案.pdf
《《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案中学教育中学学案_中学教育-中学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案中学教育中学学案_中学教育-中学学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章第三节第三课时 二、教学理念 地球的绕日运动是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里第三节。在内容上,它主要是讲述了由于地球公转而引起的一些自然现象,分为太阳高度角,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划分等内容。在学过前 2 个课时后,学生对于地球公转引起的变化已经有所了解,对于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划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的难度不大。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活用和迁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出发,通过对前一课时内容的复习得出规律和概念,再利用
2、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整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记忆量大而且比较繁杂。所以应提出明确的记忆线索,板书尤为重要。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巩固认识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了解地球公转而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了解五带的名称及划分依据、产生原因。2.能力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学会归纳总结一些地理知识。3.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划分 五、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变化 六、课前准备 小地球仪 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昼夜长短 1、引入:(幻灯片 3)身边的故事:今天,小辰负责班级晚值日,同学小乐一直催他快些,小辰心想,天色还早,不用那么
3、着急。不料等他忙完抬头才发现,天色已经漆黑,而此时,六点都还没有到。请一位同学读上述的小故事,提出问题:故事中的季节是何时?与我们现在的季节有什么不一样的?设计意图:利用故事,调动学生情绪,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同时从熟悉的身边事情出发,也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2、探究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图:图中白色和深蓝色分别表示什么?白天和晚上 地球上的二分二至是由什么引起的?太阳直射点变化,地球公转 由此推测,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太阳直射点变化,地球公转 板书:昼夜长短引起原因:太阳直射点变化 地球公转 在上述四天,北纬 66.5 和 23.5 赤道、南纬 66.5 和 23.5 这
4、 5 个地方的昼夜是如何变化?(利用学生的小地球仪和窗户进行模拟)板书:规律:在北半球 请同学们讨论归纳: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鼓励学生利用地球仪进行推测)赤道的昼夜长短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横向对比或者是生活经验得到南半球的昼夜变化,再通过纵向总结,发现赤道的昼夜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对比发现能力。思考:浙江省有几天是昼夜等长的?(鼓励学生在地球仪上熟练找到自己的家乡)设计意图:测试学生对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的掌握 3.小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分为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和二分日(点击“等长”2 字链接回幻灯片 2,点击练习)4.练习:(点击幻灯片 2 的“练习
5、”链接幻灯片 8)科学家去南极考察应该选在何时?(冬天,南极是极昼)设计意图:一则为了测验学生对于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变化,二则也为了引入下一段的学习(二)五带划分 1、引入:(幻灯片 9、10、11)半年后,科学家结束考察返回,一路上经历了雪天,草原,炎热各样的风光,为何地球在同一时间内会出现不同的天气?北半球昼大于夜,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北半球昼小于夜,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太 阳 直 射 北 纬23.5 太 阳 直 射 南 纬23.5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赤道 昼夜长短情况 太阳直射点 地球的绕日运动是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里第三节在内容上它主要是讲述了由于地球公转而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的绕日运动 地球 运动 教学 设计 第三 课时 教案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