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泾源县六盘山镇东山坡小学:周宏杰 设计说明: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加法交换律之后的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计算,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因此,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同样在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下进行,让学生根据笔记本上记录的三天行程的数据提出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2本内容的学习是在刚刚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两种运算
2、顺序的意义,在比较运算意义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得到等式,并请学生根据此等式的特点,举一些例子,对此类等式的特点展开讨论,然后初步小结得到加法结合律的内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2034()20 36()64()2下面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230 270300200(2)60 8040604080(3)48 dd48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运算定律呢?这些运算定律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3、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加法的另一个重要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探究新知 1教学例 2。出示例 2:李叔叔第一天骑了 88 km,第二天骑了 104 km,第三天骑了 96 km。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这道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列式后与同桌交流。(如果学生没有给出第二种算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方法一(88 104)96 19296 288(km)方法二 88(104 96)88200 288(km)师:观察这两个算式,说一说它们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预设 生 1:方法一先求第
4、一天和第二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再和第三天所行的路程相加,从而求出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生 2:方法二先求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再和第一天所行的路程相加,从而求出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88 104)9688(104 96)预设 生:可以用“”连接。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1)出示课堂活动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预设 生 1:这几个算式的相同点是加数不变,位置不变,和不变;不同点是运算顺序改变了。生 2:这几个算式的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右边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生 3:我们小组发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加法 结合律 教学 设计 小学教育 小学 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