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的教学设计教学研究_-教学研究.pdf
《平面的教学设计教学研究_-教学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的教学设计教学研究_-教学研究.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1平面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必修二的 2.1.1平面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平面的概念及三个公理。平面的基本性质虽然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和填空题型为主,但是它是研究立体几何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论证推理的逻辑依据。这节内容是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观念的拓展,帮助学生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因此,掌握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至关重要。二、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问题串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以“平面及其基本定理”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
2、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及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的概念、画法、表示方法;(2)通过联想、观察图形,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平面;(3)准确的理解并表述平面的三个基本性质、正确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进行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能力目标】(1)通过实例和多媒体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通过对生活中平面实例及其性质的举例、分析、解释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3、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其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几何概念课。因此,1、教法上应注意:(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 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2)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设 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地思维、严谨的推理,并 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3)采用直
4、尺、三角板直观地表示平面的基本性质,以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 等教学手段,是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2、在学法上:(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一个飞跃。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 1:平静的湖面,广阔的草原,这些画面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问题 2: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够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 1)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平面的例子:如黑板面、桌面、墙面等。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平面的图片:“海平面”、“湖面”等。(设计意图:创设两个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简单问题,在轻
5、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引出平面的概念,使学生觉得很简单、很有趣,想听课。)(二)问题线索,探索研究 平面的概念(重点 1)以上问题给了我们“平面”的直观形象,平面具有“平”、“无限延展”“无厚薄”的特点.练习 1、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正确与否.1、一个平面长 4 米,宽 2 米;()2、平面上一条直线可以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 ()3、10 个平面叠在一起要比一个平面厚 ()4、菱形的面积是 4 cm 2;()5、一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两部分.()平面的画法和表示 问题 1.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我们能否根据直线的画法,想出平面的画法来(设计意图:从已学的直线画法入手,简单易懂,增加学生学习的
6、信心和兴趣,将平面和直线进行类比,使学生明白,只要画出平面的一部分,加以想象四周无限扩展即可表示平面)问题 2 哪位同学来画一下(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吧,感悟平面的画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可以画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及任意封闭图形。)师总结:平面的画法及表示。(用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之后再给出一般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掌握。)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难点 1)问题 1.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形成平面 平面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沿着某一方向平移得到的。(当然,也可以把平面想象成是由一条直线绕某一点旋转而成)(设计意图:自然引出点线面之间的数学符号表示,
7、也为以后学习线面平行、的第三课本单元的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世纪初中国农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量介绍一些关于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探讨第一本书的含义品评重点语句深刻透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重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
8、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难点线面垂直等内容打下基础。)问题 2.直线可以看成是以点作为元素的集合,平面是否可视为点构成的集合可以用怎样的数学符号表示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投影给出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图形、符号语言。(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集合”的知识入手,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读法”是学生容易错的,应做重点强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练习: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的图形:(1)点 A在平面内,但点 B在平面外;(2)直线a经过平面外的一点 M;(三)分析归纳、自主定义(重点 2)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 1)问题 1.将手中的笔假想成一条
9、直线,将课桌面或者课本面假想成一个平面,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你的笔所代表的直线上所有的点都能在桌面上(动手做一下)(设计意图:通过笔和课桌面直观感知原本难以想象的直线和平面的关系,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问题 2.将笔放在桌面上,让它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外,此时直线不完全在桌面所在的平面内吗 能否摆出直线和平面不存在交点的情形 学生有可能会将原本立于课桌面的笔稍微挪远一些,使得笔和桌面没有交点,这时候就要紧接着再问:这样是不是就代表直线和平面没有交点了为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直线具有无限延伸性,平面具有无限延展性。)问题 3.能否摆出直线和平面只有两个交点的
10、情形 学生能够发现不存在这样的情形,并把这个结论叙述出来,也就是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可以由学生进行操作之后回答,易于想象、归纳,问题难度层层递进,最终由学生自己阐述公理1,老师只需要总结即可。)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板书)公理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学生总结整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速记笔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 4:你认为公理 1 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在学生思考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提示,使学生理解公理1 的本质是平面是平的、无限大的,它可以用来证明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练习、已知ABC的边AB,BC
11、在平面内,判断AC是否在平面内,并说明你的结论。平面的基本性质(2)(公理 2)的第三课本单元的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世纪初中国农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量介绍一些关于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探讨第一本书的含义品评重点语句深刻透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面 教学 设计 中学 教育 教学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