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教学设计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求和》教学设计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赵志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联想、转化、化归能力,探究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二、教学重点: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的正确选择 三、教学难点: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如何化归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 四、教学过程:求数列的前 n项和 Sn 1.直接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等比数列求和时注意分q=1、q1的讨论;2.拆项分解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
2、项分成几项,使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和;3.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几项之差,使在求和时能出现隔项相消(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求和.如:4.错位相减法:若一个数列具备有如下特征:它的各项恰好是由某个等差数列与某个等比数列之对应项相乘所构成的,其求和则用错位相减法(此法即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如果 na是等差数列,nb是等比数列,那么求数列 nnba 的前n项和,可用错位相减法.复习引入:(1)1+2+3+100=(2)1+3+5+2n-1=(3)1+2+4+2n=(4)nn21.81341221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旧知,由此导入新课。教师
3、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数列求和第二课时,课标要求和学习内容如下:(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入新课:情境创设(课件展示):例 1:求数列)1(1,.431,321,211nn,的前n项和 分析:将各项分母通分,显然是行不通的,启发学生能否通过通项的特点,将每一项拆成两项的差,使它们之间能互相抵消很多项。问题生成:请同学们观察否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设问:既然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那么就不能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此数列有何特征 教师过渡:对于通项形如11nbnbba(其中数列nb为等差数列)求和时,我们采取裂项相消求和方法 特别警示 利用裂项相消求和方法时,抵消后并不一
4、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再就是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才能使裂开的两项差与原通项公式相等.变式训练:1、已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ns,若2nsn,设11nnnaab,求数列 nb 前 10和10T 说明:例题引伸是教学中常做的一件事,它可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种常用方法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联想转化化归能力探究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二教学重点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方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列求和 数列 求和 教学 设计 中学 教育 高考 课件
限制150内